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江苏的民族风俗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23 02:07:53 阅读:722

婚嫁

  一、定 亲

  旧社会,男子婚配前由家长出面请媒妁至女方求婚。如女方家长同意,就将女孩的出生年、月、日、时等“八字”写在红帖(庚帖)上,外套大红封套,封内枣子、花生、桂圆、莲子各2颗,取成双成对、早(枣)生(花生)贵(桂圆)子(莲子)的吉祥之意。还用红绿丝线系上太平钱、福宇钱各l枚放人,取太平幸福、牢牢系住姻缘的美意。封套面上写“天作之合”4字。庚帖请回后,男家就请媒妁向女方口头求婚。得到允诺后,再行帖求婚,叫“求允帖”。如女方允诺,就出允帖,正式订定婚约,旧称“定亲”。建国后,定亲习俗已逐步被自由恋爱所替代。

  二、婚 嫁

  旧时,男方在成婚前需向女方出纳聘帖,送礼金、饰品,俗称“茶礼”。女方接帖后回以答聘帖和礼品。然后男方选定成婚日期,请媒妁通知女方,俗称“送日脚”。佳期那天,先行迎鸾礼,由媒妁领人将新娘礼服(俗称“七事衣”)和鱼、肉、酒、果等物送至女家。女方嫁妆由媒妁领人送到男家。嫁妆到达男家后,新郎坐轿出发去女家迎亲。迎亲彩轿有两顶,一顶由新郎坐着到女方迎娶,一顶空着准备由新娘坐。新女婿到岳家后,岳父母设筵招待,称“请女婿”。筵后新女婿辞别岳父母上轿。女儿上轿时常由父或兄弟抱入轿中,俗称“抱上轿”。彩轿到了男家,停在厅前,由一对儿孙满堂的老夫妻揭开轿门,新郎、新娘双双出轿,先拜天地,再行交拜礼。礼毕,由傧相搀入洞房。进房时,由一人用两只布袋轮流铺在地上让新人踏着走,称“代代相传”。有的不用布袋而用红毡。接着新郎、新娘出房拜见父母,并向宾客行礼,然后再回洞房,吃合欢宴,饮交杯酒。此时洞房中红烛高燃。合欢宴的每样食物必须有剩余,取“有吃有余”之意。同时宴请宾客。宴后,宾客进洞房闹新房。最后新夫妇安寝。建国后,婚嫁礼仪大为简化,有的由单位举办集体婚礼,有的实行旅游结婚。

  三、婚后余礼

  吉期后次日早晨,新娘盥洗后,先拜见公婆,公婆赏给饰品或银钱,称“见面钱”。接着挨次拜见族内尊长和宾客。与平辈、小辈见面则作揖,并互赠礼品,称“行团圆礼”。中午,公婆朝南坐,新婚夫妇朝北坐,家人东西陪席,同桌吃饭,称“吃团圆昼饭”。午后,新郎带着新娘至女方拜见岳父母及女方尊长,随送糖、茶叶、莲心、桂圆等干果,俗称“双回门”。女方父母和尊长将见面钱赏给新女婿。接着岳父母设筵请新女婿。返家时,岳父母也送糕点果品,称“送荣归”。吉期后第三天,女方的父亲及叔、伯、兄弟等都至男家,新郎父亲亲自出门迎接,进屋后由新娘出来拜见,然后设筵招待,称“会亲”。至此婚嫁礼仪方告全部结束。新妇出嫁后l个月或遇其生日,女家常要赠送物品作贺,称“做满月”或“做生日”。新夫妇结婚后第一年的端午节,女家要做夏天的衣服,并将粽子、手帕、扇子等物送至女婿家,称“送夏幛”。新婚当年,逢春、夏、秋、冬四季和重要节令,如清明、端阳、中秋、冬至、春节等,新女婿都以应时礼品送往岳父母家,称“四时八节礼”。

  寿庆

  无锡人庆寿一般不在生日,而在春节举行。父母虚龄满60岁时,子女要为父母庆寿,以后每10年庆寿1次。60寿庆,称花甲初庆。70、80寿庆分别称七旬、八旬大庆,也称七秩、八秩荣庆。如父母或祖父母同龄,称双寿。亲友前来祝寿,贺礼一般不送银钱,而是送寿幛、寿联或寿酒、糕点、干果、水果等。考究的则送寿盒,寿盒中盛馒头、糕点、寿面、寿烛、寿桃等,称为寿盘。寿盘数一般要成双,以求吉祥。近年来时兴送蛋糕。

  庆寿时讲究摆寿堂,寿堂陈设一般是中悬寿星图或松柏图,中堂两旁挂寿联,联句有的是自撰自书,有的向裱画店(或书画店)定购。大多选用现成的祝颂词语。寿堂前设一供桌,上面点燃寿烛。两侧悬挂绸幛。中间的绸幛上贴用金纸剪成的“寿”字或“寿比南山”等词语。庆寿时摆寿筵。有一道点心是用米粉或面粉做成的寿桃。不吃米饭,而是吃面,称为“长寿面”。如果父母未及寿诞或虚龄不满60岁而亡故,有钱人家常在父母的诞辰日做冥寿,以后每10年举行1次。

  丧葬

  老人弥留之际,子女要守候在老人身旁。老人将死未死时,为他(她)洗浴或揩身,穿衣,着鞋袜,戴帽。旧时人死后入殓,棺木不封,称小殓;3天后再大殓,全家举哀,大殓后即阖棺,钉上丧门钉,由漆匠在棺盖合缝处用生漆调和的石膏,填补缝隙。再在灵柩前设灵

  老人死后,子女即向亲朋好友发出讣告或哀启,亲友即前往吊唁。出殡一般在三朝、五朝,少数在七朝、九朝。出殡之日先行祭奠,亲友邻里对着棺材跪拜。孝男、孝妇跪在棺旁,遇长辈祭奠行礼时要回拜。祭奠后灵柩起行,灵位由长孙捧持。出殡回来时,常由亲戚或族中年长而夫妇双全、儿孙满堂的人穿吉服先行进门,称红绿进门。此时在门外点燃芝麻萁、豆萁、朴树枝,取节节高、“朴朴”长之意。送殡回来的人都要跨火而过,称跨火。进门后吃糖圆子,取甜甜蜜蜜的意思。最后吃丧筵。

  建国后,棺木土葬逐步改为火化殡葬,繁文缛节的丧葬礼仪被简化。单位干部、职工去世后常开追悼会。

  生育

  孩子生下后,首先要向娘家报生。第二天,旧法要给婴儿服三黄汤(用大黄、黄连、黄芪煎汤),用以泻瘀积、祛肠热、清胎毒。孩子出生第三天叫三朝。外婆家在这一天要把衣服、鞋帽、饰品,连同鱼、肉、馒头、面等食品送到女儿家祝贺,叫“做三朝”。三朝这天办面筵,宴请邻里、亲友,称“三朝面”。从三朝至满月,产妇坐月子。期间亲友向产妇送鸡、鱼、肉、蛋和胡桃、芝麻、雪片糕等;给孩子送衣服、鞋帽等,叫做“送庚”。送庚时间不能超过满月。满月时又要做满月,办面筵,第一次为孩子剃头,亲友赏给孩子押岁钱。孩子满100天或周岁时,有的也办面筵宴请亲友。旧俗:给孩子取名字要排八字,视八字中五行(金、木、水、火、土)缺哪一行而定。一般取所缺一行的偏旁命名,如缺金就以金或以金作偏旁的字为名字;缺木则以木作偏旁的“林”、“根”等字为名字。旧时孩子生下后还有寄名的风俗。找寄爷寄娘一定要找生肖相合和多子女的人。

  农 业 习 俗

  一、烧 田 财

  夏历年初一,无锡农家不扫地,认为扫地要把财气扫掉。年初二开始扫地,把垃圾堆在屋角,称“聚财”。至正月半傍晚,把积存的垃圾挑到田头烧掉,作为肥料,称“烧田财”、“灼田亩”。

  二、怀 蚕 种

  蚕农在清明时节,用棉衣裹着蚕种,或放在怀里孵化。有些蚕农在夏历三月初三怀抱蚕种登山,预祝蚕茧丰收。

  三、抬 猛 将

  俗传猛将神姓刘,能驱蝗虫,农民很崇敬,在惠山建猛将庙奉把。夏历七月间,水稻吐穗时节,农民抢着猛将神像在田间巡视,称“抬猛将”。在神像经过处,插上小红旗,以示受到猛将神保佑,蝗虫不敢为害。

  商业习俗

  无锡的商业历来繁荣,百业俱全,其习俗大同小异。

  一、商店开张

  旧时商店开张,先择吉日,拜财神,祈求发财。规模较大、实力较雄厚的商店,开张时放鞭炮,挂招牌,宴请宾客,拉拢关系,打折扣销售商品,以招揽生意。小型商店或夫妻店,张贴写有店号的红纸,放一阵鞭炮,即开张营业。

  二、粮食交易

  无锡是全国四大米市之一。进行粮食交易的传统形式是茶会。无锡有米稻茶会、黄豆杂粮茶会、小麦茶会、面粉茶会,买卖双方每天上午都到定点茶馆,一面饮茶,一面看样、论价、成交。同行之间为了探听或交流行情,或为了欺骗顾客,进行投机活动,常常使用暗语、“切口”。粮食业的暗语,如白粳称撇日,籼米称尖嘴,糯米称捻糍,蚕豆称天虫,赤豆、绿豆、黄豆称滚菜,稻称木梅,小麦称缩蟹,元麦称拉大。“切口”有“唐切”(或称“唐翻”)和“燕切”(或称“燕翻”)之分。

  庙 会

  旧时无锡城区的庙会与迎神赛会、节场同时进行。以十庙最著名,即夏历二月初八祠山庙会(祠山庙全称为祠山广惠行庙,俗称张王庙、张大帝庙),三月初九清名桥松滋王侯庙会,三月二十八惠山东岳庙会,四月十五北门外府城隍庙会,五月十八北门外梨花庄延圣殿庙会,五月二十八旧城隍庙会,六月十一西门外太保墩刘侯庙(俗称西水仙庙)会,七月二十五惠山张中丞庙会,八月十八东门外延寿司殿庙会,九月十九新城隍庙会。在这些庙会中,除七月二十五惠山“张大老爷”不出会外,其他各庙的“大老爷”都出会。出会时,把“大老爷”抬出,前有旗伞仪仗为导,并有执事隶役簇拥,随后有高跷、臂锣、大刀、马叉、茶担、轮车和扮演各种戏文的队伍。无锡城区的庙会,盛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日军侵占无锡期间,仅民国33年(1944年)三月二十八“府殿老爷”出过一次会;抗日战争胜利后,仅民国35年三月二十八惠山东岳庙“东岳大帝”出过一次会,以后庙会停止。无锡农村的庙会,从夏历正月初九泰伯庙会开始,接着是三月香汛,各地庙会不断,至四月初八抵陀寺庙会结束,故有“落魄泰伯庙,收魂抵陀寺”之说。建国后,无锡县未举行过迎神赛会。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41127/1/66027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