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气血津液
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的精、气概念,与中国古代哲学的精、精气、气范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哲学上的精、精气、气范畴是标示世界本原的物质存在,是抽象的概念:而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的精、精气、气则是医学科学中的具体物质概念。但中医学属于自然哲学,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科学,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和认识能力,在阐述主命、健康和疾病时.也必然会发生哲学与医学、抽象与具体的物质概念混称。
在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精、气、血、津液等虽然是生命的基本物质,属于生命科学的具体物质概念:但是.我们理解其内涵时。必须按中国传统的有体有用,体用如——的思维模式来认识,把精、气、血、津液理解为实体及其作用、功能、属性的辩证统一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贡:精,乏指人体内一切有用的精微物贡;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戎部分,又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血,是红色的液态物质;津液。是人体内的正常水液的总称::精、气、血、津液,既是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精: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运动变化规律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精:气:血、津液的生戎和代谢,有赖于驻腑经络受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而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功,又必须依靠气的推动、温煦等作用.精、血、津液的滋养和濡润,因此,精、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的生理和病理有着密切关系。
气与精、血、、津液分阴阳.则气为阳。阳气动,具有推动、温煦等作用,宣运行不息而;宜郁滞;精、血、津液为阴,阴主静,具有滋养、濡润作用,宜宁谧、秘藏而不宜妄泄。
生命物质虽有精、气、血、津液之分,怛皆本源于气:故曰:“人有精、气、津、液,立、脉.余意以为—气耳”,《灵枢·决气》:气聚而成形,散而无形—气与精,血液.津液相对而言.则气无形。而精、血、津液有贡:气与精、血、津液的相互化生与转化,体现了在生命活动中,形化为气。气化为形,形气相互转化的气化过程:精血同源、津血同源,精、津液化而为血,血涵蕴精与津液:故中医学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又常以气血既称,强调“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伤其气血者”《妇人良方·调经门》“气血者.人之所赖以生者也”(《医宗必读·古今元气不同论》)。
气和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两大基本物贡,气之与血,异名同类.两相维附,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但“气为主,血为辅气为重,血为轻”《医学真传·气血》):“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庄滋阴之上”《医宗必读·水火阴阳论》):人之生死由乎气.气之为用,无所不生,一有不凋,则无所不病、气有不调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地,故治病以气为首务:所谓“行医不识气,治病何从据,堪笑道中人,未到知音处”(《景岳全书·诸气》引王应震语)。
精,气、血、津液学说,以气血为要。而气血之中,尤以气为最。
二、阴阳
阴阳概念最本源的意义就是日光的向背或寒暑的交替,为了理智、明析地理解这一概念,我们就应该首先象物理学中研究物体的运动与受力等情况那样,要先假定一种排出了一切外界因素干扰的理想状态,在理想状态下抽象出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振动等理想模式,由这些基本的运动形式铺展开来,才能形成整个物理力学理论。没有这些理想状态下抽象出来的理想概念,就不可能有物理学的理论。
下面我们以日光的向背为例,浅谈一下理想状态下的阴阳这一概念的一些本源上的意义:
向日为阳,背日为阴。作为地球上的一个日光向背的感受者,我们可以假定他在地球球面上的某一点来感受日光的向背效应的大小。正如在物理学中,只能区别出物体的运动与静止,而不能区别出不同物体的不同运动,速度大小的数值不同,就不是物理学,而是百无一用、害人不浅的自然哲学的绕口令;在阳阴概念中,只会区别阴阳,没有想到不同的阴阳还有大小的不同,则是国学大师、易学大师们掩饰自己浅薄的故作高深,没有具体的大小作比较的易学理论,不是真正的易学理论,只有能够牢牢把握住不同的研究预测对象的阴阳度的大小的具体的不同,才是真正的易学方法论。在理想状态下,感受者在不同的时辰,会感受到自己所在的地球球面上的这一点的日光向背效应的大小不同,会感受到这一天的子时自己所在的地球球面上的这一点的背日效应的大小最大,然后背日效应的大小逐渐均匀减小,至这一天的卯时,背日效应的大小减小到0,向日效应的大小从0开始逐渐均匀增大,至午时,向日效应的大小增加到最大值,然后向日效应的大小又逐渐均匀减小,至酉时,向日效应的大小减小到0,背日效应的大小自0开始逐渐增大,至第二天的子时,背日效应的大小,增加到最大值。如果我们忽略掉这两天的日光向背效应的不同,在理想状态下,这一天的子时与第二天的子时,感受者所感受到的背日效应的大小,应当相同。
我们以直线HI表示照射感受者的太阳,画一圆周轨迹,轨迹上的每一个不同的点,表示感受者感受日光向背的一个不同的时辰,这一点离表示太阳的直线HI越近,向日效应的大小越大,离HI越远,背日效应的大小越大,如图1。图1中的点G、A、D、B分别表示感受者在子、午、卯、酉时,感受日光向背的大小,C、E、F三点表示任意的时辰大小,并且连接E、F两点的线段,表示这个圆的任意一条直径。
三、六淫-火
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邪毒侵入人体而引发的疾病
(1) 火的概念:火(包括温、热)为阳盛之气所化生,故火热可以混称。但火与热,在中医病因学中则同中有异。
火热旺于炎热的夏季,但不像暑邪那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其他季节中,因火热而致病者亦不少见。温与火热,性质相同,只是在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别而已,故又有“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的说法。正是由于温热同属外感热病的一类致病因素,故临床亦常温热并称,谓之温热病邪。
火热为病亦有内、外之分。外来火热之邪,除直接感受温热病邪之外,亦可由风寒暑湿燥等外邪转化而来,此即所谓“五气化火”,五气之中,暑邪即是外来之火,称之为暑热,其余风、寒、湿、燥之所以能够转化,亦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 火热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火热邪气的表现,亦是将自然界中柴火燃烧而出现的火热上腾及红赤明亮现象,来比拟人体感受温热火邪时所出现的一系列病理反应及证候。中医病因学认为,火热病邪有如下性质和致病特点:
① 火热为阳邪,其性燔灼上炎。
② 火易耗气伤津。
③ 火易生风动血。
④ 火热易致肿疡。
(3) 外感火热病邪的传变及常见病证
一般认为,外感温热多属实热病邪,故其为病则成实热(或实火)证候。温热之邪侵袭人体,其途径与部位亦是由肌表或口鼻而入。其病理变化,首先是使肌表营卫失调,阳气郁阻,不得泄越,机体阳热亢盛,功能亢奋,正邪斗争剧烈,从而出现高热、恶热、喜冷、脉数等一系列火热征象。若热在皮肤,迫津外泄故大汗出;热陷血脉,则血流加速,甚则血行逆乱而妄行,从而可见一系列动血、出血病证。凡感受其他外邪(如风寒湿燥等)而成火热病证者,期间往往须经过一段化热病程,进而热极化火。如外感寒邪入里,从阳而化热,热极而生火;或湿邪郁久化热,湿热郁结,而成痰火。同样,风与燥亦可以从阳而化热化火。
温热、火邪能直接煎灼津液,内伤脏腑而出现一系列阴津亏耗,燥热内生之病证,临床可见口干、喜冷饮、大便干、小便短赤等症。若津液损耗太过,不能濡养筋脉,热极则生风,亦可出现动风抽搐,震颤痉厥等症。
火热之邪,无论是直接侵袭,还是郁久化生,皆可使神明被扰,出现种种精神异常或机能亢奋症状。故在外感热病过程中,常可见神昏谵语、烦躁不宁、抽搐或狂乱等症,此属热入营血,火扰心神所致。火盛则气行逆上,血随气逆,故热病亦常可见到呕血、衄血等症。
临床上常见的火热病证,多系温病的气分病证、营分病证及血分病证,常可见高热多汗,恶热心烦,口渴喜冷饮,甚则狂躁,神昏谵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唇焦口干,目赤肿痛,牙痛出血,或衄血、呕血、尿血(量多色鲜势涌),或出现斑疹,舌质红绛少津,舌苔黄燥或生芒刺,脉象洪数等症。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41127/1/80415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1-06职业培训
2025-01-06职业培训
2025-01-06职业培训
2025-01-06职业培训
2025-01-06职业培训
2025-01-06职业培训
2025-01-06职业培训
2025-01-06职业培训
2025-01-06职业培训
2025-01-06职业培训
2024-11-27 08:05:18职业培训
2024-11-27 08:05:16职业培训
2024-11-27 08:05:06职业培训
2024-11-27 08:05:05职业培训
2024-11-27 08:05:04职业培训
2024-11-27 08:05:04职业培训
2024-11-27 08:05:03职业培训
2024-11-27 08:05:02职业培训
2024-11-27 08:04:52职业培训
2024-11-27 08:04:52职业培训
2024-12-23 19:03职业培训
2024-12-18 01:57职业培训
2024-12-29 23:19职业培训
2024-11-30 22:03职业培训
2024-12-12 05:32职业培训
2024-12-23 13:47职业培训
2024-12-05 01:43职业培训
2024-11-30 14:34职业培训
2025-01-05 17:03职业培训
2024-12-09 22:59职业培训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