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大连13岁行凶男孩:搭讪家属,尾随女性,为何他有违“少年感”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11 02:02:06 阅读:447

在中国大连,一名10岁女孩被一名13岁男孩杀害,再次引发了关于“青少年犯罪”的争议,因为这属于“青少年犯罪”的范畴。目前,根据官方公告,凶手只有13岁,不到14岁,所以他没有刑事责任,只能被拘留和再教育。然而,随着媒体深入挖掘,这个13岁男孩在谋杀前后的细节逐渐浮出水面。此外,“与家人搭讪”和“追随女性”的行为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坦率地说,根据法律规定,不满14岁的未成年人不具备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因此,这个13岁的男孩只能被认定为“年轻无知”。然而,从周某的前后行为以及邻居们的评论来看,13岁的行凶男孩似乎已经是一个“小大人”了。他在案发当天和女孩的父母说了两次话,行凶者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很大的心理力量。

然而,即使是一个13岁的男孩也能如此“冷静”,足以显示他的心理年龄,足够“成熟”。至少他知道自己做过的“坏事”是什么。甚至,在事件发生后,他还被怀疑在班级小组“自导自演,意图澄清嫌疑”,并强调“我才14岁”。这种比较偷鸡的行为,又让人感到惊讶。不得不说,它超凡的心理素质,足以压垮许多“成年人”。

当然,随着故事的传播,同一社区的几名妇女报告说,自己被实施袭击的13岁男孩“跟踪”。一名20多岁的女子表示,她曾被一名13岁的男孩“跟踪”了三次,这名男孩袭击了她,有一次还拍着她的肩膀说:“阿姨,你长得太帅了,我好紧张。”

这些细节放在一起是无法想象的。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都是成年人的恶作剧。因此,它也使人感到一种强烈的“不和谐感”。而这种与罪恶行为的“共鸣”,再次让人对法理处理的结果感到有些愤怒。

毋庸置疑,《防止青少年犯罪法案》的规模受到了多次质疑。毕竟,《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为受害的10岁女孩设计的,而不是为犯罪的13岁男孩设计的。而且,如何惩罚一个行为成熟的“少年犯”,是一个值得深思和质疑的课题。

对于“少年犯”来说,在界定刑事责任能力时,究竟以“年龄”为界限好,还是以“认知水平”为界限好,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甚至,对于一个有过犯罪经历的孩子,他们是否有未来,作为一个陌生人如何容忍,如何让他(她)过正常的生活。所有这些都需要一个接一个的答案和对大社会的责任。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儿童早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认知能力确实会发生变化。但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意识变得疯狂。而且,从最近十年来看,普通儿童比过去成长得更早。一方面,身体的成长在加速,另一方面,媒体的丰富性导致了认知的激增。因此,“小大人”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

对于经历过犯罪的孩子来说,这实际上是一个终身的伤疤。从救赎和救助的角度来看,社会应该有同情心。然而,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所有的“少年犯”都可以重新开始他们的生活。因此,如果救援和救助不成功,很可能会有对更大的社会的第二次攻击。也必须认真对待这种可能性的触发因素。

要承认“童年正在逝去”,“青春也在逝去”。因为,当大众传媒被普遍使用时,它代表的是年龄划分的尺度,并不那么准确。所以,当一个13岁的男孩开始表演“冷静杀人”、“调情”,这就意味着13只是生理年龄的一个指标,但从心理年龄的角度来看,它似乎已经失去了效用。

正如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所言:“看着孩子们的天真、可塑性和好奇心侵蚀并扭曲成伪成人的劣等品质,是痛苦、尴尬、尤其可悲的。”是的,我们已经走向了一种新的生活划分:一端是婴儿期,另一端是老年,中间是我们可能称之为“成年子女”的生活。

因此,对“少年犯”的认定有必要更加谨慎。因为处理恶性案件不仅关乎受害者的感情,而且,

因此,对于违反了“青春意识”的行相对人来说,如果他是“不死”或“免刑”,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在法律理论上存在“漏洞”。对作恶者来说,他或她的邪恶可能已经酝酿,即使可能有外部诱因,但人性本身的邪恶,根植于骨髓。

大社会的同情必须是为了保护受害者,但对施暴者更严厉是更好的。因为通过对犯罪者足够宽容,我们正在为伟大社会的未来播下麻烦的种子。此外,我们也不知道一个杀人的少年能否在三到五年内克服他的邪恶思想,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因此,对“少年犯”进行治理,这确实任重道远。即使犯罪者的未来真的改变了,它也可能不会被“大社会”完全接受。因为,不管谁,都不想与一个“杀人犯”接触。即使“过错”已经“过去”,但“隐患”仍然令人担忧。

因为,人的一生只有一次,经不起伤害,也经不起折腾。这个10岁女孩的死对她的家庭来说意味着很长一段时间的忧郁。同样,一个13岁男孩的罪行也意味着他的家庭将长期处于忧郁之中。而且还会有更多的道德谴责。尤其是在“儿子不受教育,父亲受责备”的道德氛围中,这几乎是致命的一击。

而且,从一些媒体的报道中,强调“殴打他的男孩的父母没有道歉”。从公共秩序和良好习俗的角度来看,应该“道歉”,至少给受害者家属以心理安慰。然而,从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看,“是否道歉”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处理善后和惩罚受害者。

当然,随着“勾心斗气”、“跟踪女性”等细节的曝光,社会舆论也会更加倾向于严厉惩罚“少男少女”。因为,他对于“青春感”的违犯,已经直指头部,只是因为13岁,为什么要宽宏大量,自然让人感到有些生气。也许情况本身就是如此,更值得思考。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41127/1/87937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