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幼小衔接,别抢跑,别让孩子成为现代版“仲永”!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11 21:49:54 阅读:334

根据一位班主任的家访统计,某个小学一年级班,超过80%的学生参加过幼小衔接班,很多孩子进小学时,就能认识1000多个汉字,部分孩子达到2000字以上;数学方面,孩子基本上都可以运算20以内的加减法;零基础入学的孩子几乎没有。

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是幼儿向儿童的一次重大转折。由于以 游戏 活动为主的幼儿园教育与学习为主的小学教育存在显著差异,这就容易使孩子在小学入学阶段出现各种不适应。因此,近年来,各种幼小衔接班、早教班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焦虑的家长们为了让孩子以后学习更轻松,都给孩子们都纷纷报了培训班,而许多没有报班的家长,看到别家的孩子学会了很多东西,内心也在犹豫。

笔者一位同事的妈妈,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就给儿子报了各种早教班——奥数、英语、拼音、书法、绘画、围棋......孩子的学习日程表,每天都排得满满的。

她说:“虽然我也不想他学这么多东西,但是你看周围的小朋友都在学,某某家的孩子都认得好多英语单词了,我们孩子啥都不会,担心他以后学习跟不上啊。”

但是,“抢跑”的孩子真的有优势吗?

有位同事说:“我的孩子,以前上过幼小衔接班,一年级的时候,成绩还可以,现在也不如以前了。”

从长期来看,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谁能笑到最后难以预料,“抢跑”了几步不一定带来任何优势。就像中国古代“伤仲永”的故事,一个神童最后泯然众人,让人扼腕叹息。

从短期来看,会怎么样呢?一位小学校长以学拼音为例,分析了“抢跑”的孩子和“零基础”的孩子之间的学习差别。“开学第一周,零起点的孩子学拼音会吃力一些;但从第二周开始,差距就越来越小。等到了小学二年级,那些抢跑的孩子在学习上的优势基本没有了,反而是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表现越来越好。”

学习暂时超前的孩子,为什么不可能一路领先?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思维能力方面是有限制的,如果人为的干预,可以暂时提高他们的表现,但是这可能只是一种“假象”,很容易被“后来者”超过。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笔者通过建构主义理论来分析。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最早提出者是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建构主义强调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积极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是一个个体主动与外界互动的过程,学习是一个对外界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的过程。 缺乏主动性的、纯粹的知识灌输根本就不是学习!

同时,在建构主义看来,儿童的的认知结构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 在儿童尚未获得适当的逻辑结构之前,不可能真正理解所学的东西。 就像很多“神童”,在家长的逼迫下,几岁就会背诵大量古代诗文,但是他们对所背诵的内容不可能真正理解。只有当一定的逻辑结构建构完成后,儿童才能理解所学的东西,而这种逻辑结构的建构需要大量认知和经验的积累,是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也就是说,儿童的成长有其自身规律。不同年龄有不同的心理特征,不同的心理特征适合不同的学习方式。孩子的思维规律是一个从直观动作思维到形象表征思维,再到符号抽象思维的过程, 而幼儿正处于直观思维与形象思维的阶段,他们的知识需要借助实践经验和实务操作来完成, 也就是说,脱离生活实际的学习只能是机械记忆,结果徒劳无功。

根据建构主义,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如果仅仅只注重培养孩子的一种技能,记住一些汉字或英语单词,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所以,幼小衔接班、培训班只能使孩子在短期成绩上看起来漂亮一点,对学习能力的提高没有丝毫的帮助。

家长应该怎么办呢?既然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所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处处都是学习的道场,在生活中可以学习, 游戏 可以中学习,比如一位母亲带着孩子上楼梯时,就会拉着孩子的手,每走一步都和孩子一起数数:一、二、三……,自然而然地,孩子对10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都慢慢学会了。家长看似无意义的话语,让孩子认识了数学。

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家长应以活泼有趣的亲子 游戏 ,代替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让孩子觉得学习很快乐而不是痛苦,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笔者认为,家长带领孩子“抢跑”有“三宗罪”。

一宗罪:违反正常的学习规律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都不同,学习的知识和方法也都有差异,违反学习规律的超前学习,容易造成拔苗助长。

同时,心理学家指出,幼儿期的孩子动作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时期。过早教给孩子识字、写字和计算,会延缓幼儿的动作甚至是智力的发育。

在未来的 社会 ,现在学习的知识和技能都会过时,迟早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未来比拼的不是知识与技能,而是人的创造能力。

二宗罪: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超过实际年龄的学习负担,填鸭式的灌输知识,使得学习对孩子不再是乐趣,而是一种任务,这样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

笔者了解到,很多培训机构的课程与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存在重复。上过幼小衔接班、早教班的孩子,在上小学时觉得自己都学过了,上课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不仅影响正常的教学,更容易让其失去对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

此外,现在的幼小衔接班师资良莠不齐,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有位小学语文老师反映,很多上过培训班的孩子,拼音发音都有问题,且难于纠正。有位数学老师则说,孩子在培训机构所掌握的解题方法单一,但他们认为自己掌握了,上课就不再听讲,影响其发散性思维。

三宗罪:不利于儿童的心理 健康

教育家卢梭《爱弥儿》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 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造就的只是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没错,过早规划未来的孩子,会变得早熟,他们能让家长省心,但是他们对生活已经失去热情,而当他们到了老态龙钟的年纪,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又有什么样的记忆呢?除了回忆每天奔波在培训机构,已经没有多少童真童趣可言了,这是多么可悲!

所以,家长应该站在更高的视角来思考教育问题。也就是,未来的 社会 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首先,具有自我驱动力的人。 这就需要家长保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赶着鸭子上架,不如主动飞上架!

其次,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这就需要家长不要过于注重知识技能上的超前学习,而要注意孩子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

再次,心理 健康 的人。 让孩子承担超过其实际能力的负担,势必会引起其逆反心理,既不利于其心理 健康 ,也会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家长们,当您看到自己的孩子因为“抢跑”而比别的孩子成绩好时,千万不要沾沾自喜,因为您的孩子的成绩是以牺牲学习兴趣、亲子关系、创造能力等为代价的,很可能以后要为之买单。

国外有幼小衔接班吗?当然是有的。芬兰的教育举世闻名。在芬兰的幼儿园里,除了以 游戏 为主的幼儿园班,也开设了学前班,每天都有2-3节小学式的教学活动。在学前班,老师会发给每个幼儿一本“课本”,但是并不是直接教孩子如何读写和算术法则,老师在课堂上创设了很多有趣的情境,比如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某种动物,叙述或者书写一个小故事,让幼儿在愉快生动的情境下完成学习过程,如一些简单的单词、加减法等。教师也会进行一些有趣的测试,来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

在他们看来,学前班并不是要求孩子学到多少知识,而是让他们对小学的课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消除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不适应感,以便顺利实现由 游戏 学习向学科学习的转变。

日本在2009年开始施行的《幼儿园教育要领》特别强调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日本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其前提是尊重婴幼儿发育的特点,开展符合孩子身心特征的学前教育,努力防止学前教育 “小学化”。比如,有的小学会在新生入学的最初20天,通过做 游戏 、读故事书,帮助他们逐步养成小学阶段的一些习惯。

人生这场马拉松,很多人并不是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输在了一开始就用力过猛而后继乏力。比平庸的孩子更可怕的是瞎焦虑。就像有个半开玩笑的段子所说,姜子牙80岁才出山;肯德基老爷爷大半生都一塌糊涂,65岁才创业成功,著名画家摩西奶奶,76岁才开始画画,而后才获得成功。

所以,人生各个阶段有自己的规律,别被短期的得失蒙蔽了双眼而“抢跑”。始终让孩子保持乔布斯所说的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的状态,快乐 健康 地成长,相信您的孩子一定是人生的赢家。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41128/1/107246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