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罗溪说:我为什么坚持要开设音乐素养课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16 21:57:44 阅读:368

让孩子爱上音乐并终身获益于音乐的

“音乐素养课”

小小缪斯9月全新开设

什么是“音乐素养”  ?

音乐素养包含可见和不可见两个方面。可见的有:识谱能力,节奏感,音准,对于乐谱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对音乐风格与时期的认知与分辨能力等,这些属于知识层面;而不可见的,则是对声音的感受以及想像,内心的歌唱,对于音乐的表达等,这属于感受层面,也就是通常说的“乐感”。

“音乐素养 ”如何影响孩子终身的音乐学习

音乐素养比较低的人,演奏钢琴是机械的,麻木的,头脑是空洞的,没有方向,没有意义感的。对于演奏的正确性把握比较模糊,常常弹错音和节奏却不自知。

音乐素养高的孩子弹琴,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感。上课时能充分吸收和掌握知识点以及弹奏技巧,也能更好地领会音乐表现上的要求。练习时耳朵能够及时分辨自己弹的对错,演奏时情感丰富,不仅打动自己,还能打动听众。

一个人的音乐素养越高,意味着无论在知识层面还是感受层面,他对于音乐反应和把握都会更加灵敏和准确。这一点对于钢琴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一个习琴者是否能真正喜欢上音乐,甚至将来走上专业道路,音乐素养的高低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音乐素养与弹奏技巧的关系

近期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实践世界上最佳的钢琴教学法:德式钢琴教学法,其中涉及到专业性极强的演奏技巧。在教授的过程中,学生们反应不一。而掌握得最好的,无疑都是那些音乐素养高的学生。

音乐素养和弹奏技巧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缺一不可。琴童的音乐素养高,就像拥有一片肥沃的土壤,弹奏技巧在适当的条件下就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如果音乐素养跟不上,就像荒芜的沙漠,无法储存雨水,也无法滋养万物。即使苦练出技巧,那样的技巧也是割裂的,不知为何而弹,也找不到学琴的意义。

音乐素养如何培养?

音乐素养如此重要!培养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能慢慢熏陶,潜移默化。但音乐素养的确是可以被培养的,就像语感的培养,是可以有策略,有步骤,有方法的。

如同语言的学习,提高音乐素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听。从接触经典名曲开始,从小建立音乐审美。最初从优美的儿歌和童谣开始,孩子跟着歌词学唱;然后接触古典乐派,莫扎特的奏鸣曲,巴赫的小步舞曲等最为合适,因为轻柔,活泼欢快的音响,符合儿童的天性和特质。不要太早接触情感过于强烈的音乐,比如重摇滚等。

听的时候要“带着目的”。边听边想,听与感受结合,听与想象结合。用一些具体的形容词来描述所听到的音乐,比如:温柔的,纤细的,低沉的,热情的,轻盈的……等等,越具体越好。不要仅仅只是用强弱,快慢来形容。对于不同的乐器音色进行分辨,听音乐的声部和层次,听音乐的开始与结束,听音乐的重复和变化。

听的时候要“身体参与进来”。跟着节奏来拍手或跺脚;跟着旋律哼唱;用身体的律动来表现音乐的开始和结束,速度的变化,音的高低变化,旋律的起伏……被身体感知到的音乐,才能融入和流淌到血液里,成为琴童的一部分。将来他演奏的时候,这些音乐就能自由地流淌出来。

小小缪斯创始人罗溪 的心里话

我相信每一个学琴的孩子,心中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一天能弹出最优美的音乐。我们今年引进了一流的教学法来规范钢琴演奏技巧,同时也放大了我们的孩子在音乐素养上的缺乏。如果未来想要在钢琴上有更大的发展,从小就要重视音乐素养。所以我下定决心:今年一定要把音乐素养课开起来!

初步的设想是这样的:每周开设集体性的音乐素养课,作为一对一钢琴的补充。课程由我根据现在的钢琴教学内容,结合多种先进的音乐教育方法来量身定制和设计研发。

按年龄划分为两个班:

A班 Sing and play!(适合4-6岁幼儿园阶段)

B班 I can see the music!(适合7岁以上)

A班:  以歌唱和身体律动为主要上课方式,帮助启蒙阶段的儿童解决认谱,节奏,肢体协调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度;

B班:  以音乐鉴赏为主要上课内容,帮助小学,中学阶段的孩子更好的理解音乐,训练听力以及视唱,接触各个风格与时期的音乐,拓展音乐知识。

试课安排 :

9月份会陆续几次沙龙活动,让大家来感受音乐素养课的上课方式和内容,欢迎大家来试听,并向我提出意见和建议,将这个课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如何报名 :

如果你对音乐素养课感兴趣,认为是你孩子所需要的,请让我们知道。可以以微信的方式向张老师报名,一旦9月的试听课表出来张老师就会通知你。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41128/1/108555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