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600年前学子进京赶考住在哪里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11 12:02:53 阅读:622

这里不得不首先说一下古代科考的体制。

宋代的科考分为3级,即乡试、会试、殿试,名称虽有不一,但都一个意思。

乡试在地方举行,考中乡试的,称为举人;举人进京参加会试,考中会试的,即有机会参加最后的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被选中的,即为进士,也就是东华门外唱名的榜单。此时的学子们才真正达到了人生的巅峰,至于仕途,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既然会试和殿试都在京城举行,那么就牵涉到另一个问题了,就是不在京师的学子们,不管你住得多远,你都得千里迢迢地进京赶考。

放在现在,这似乎不是问题,坐个高铁或飞机几个小时就到了,但是在交通闭塞、赶路全靠脚力的时代,这个问题就严重了。有时候,赶个考都得走一两个月,比如“三苏”父子(苏洵、苏轼、苏辙)。

北宋的都城在东京开封,这对于中原地区的学子来说还好,几天的路程就可以赶到了,但对于身处巴蜀之地的三苏父子来说就痛苦了。

三苏的家乡在眉州(今四川眉山),到成都都还有一段距离,他们出川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1、一条是走陆路

陆路就是走的历朝历代的先人们走的汉中——关中——河洛之路。这条路就是李白《蜀道难》中“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大巴山和秦岭是横在蜀人出川之路上的最大障碍。

2、一条是走水路

走水路虽然省力,但路途遥远,特别是在巫山峡谷一带,水流湍急,行船风险很大;而到了襄邓一带,又得弃舟登岸,仍然走陆路,跨越大别山脉,到达黄河南岸的开封。如果要全线坐船,就得到长江下游走汴河,那基本上绕了半个中国了,旅游还可以。

所以,抱着一颗考取功名之心的三苏父子选择走陆路更符合他们当时的心情。

大才子苏轼一生共出川3次:

第一次是他和父、弟进京赶考那次,花了2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赶到开封。结果,那一年的会试和殿试除了父亲苏洵落榜外,苏轼、苏辙兄弟双双中榜,成为当时轰动文坛的一段佳话。他们的风头甚至盖过了也是同年中榜的另一对著名兄弟,就是曾巩和曾布。

第二次是苏轼兄弟结束丁忧(守母孝)后,返回开封的那次。这一次,他们完全抛开了之前赶考的烦恼,怀着轻松的心情选择了走水路,慢悠悠的来到了开封,沿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

第三次是他守完父孝后,再次回到开封,这一次走的是陆路,可见他此时已没有心情欣赏沿途的风景。因为他的老师欧阳修已经因王安石的上台而郁郁不得志。

从此以后,苏轼卷入了北宋变法和保守两派的斗争旋涡中,再也没有回过四川。也许,苏东坡的一生不只属于四川,他应该属于整个大宋和中华民族。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41129/1/160325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