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名词解释 (酸凝集)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11 22:53:10 阅读:84

血清学实验技术

(一)沉淀反应

可溶性抗原与抗体结合,在两者比例合适时,可形成较大的不溶性免疫复合物,在反应体系中出现不透明的沉淀物,这种抗原抗体反应称为沉淀反应。沉淀反应必须设置对照。沉淀反应试验有玻片法、试管法、毛细管环状试验法、免疫扩散和免疫电泳等方法。可用已知抗原检测相应抗体,也可用已知抗体检测相应抗原。沉淀反应方法简便,但灵敏度差。

(二)凝集、凝集抑制和协同凝集反应

细菌、红细胞或表面带有抗原的乳胶颗粒等都是不溶性的颗粒抗原,当与相应抗体结合,在电解质的存在下,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团块,称为凝集反应。

1.直接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是将细菌或红细胞与相应抗体结合产生的细菌凝集或红细胞凝集现象。在试管内或玻片上加待检血清或已知抗体,然后加入已知抗原或待检抗原,放置一定时间后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以检测抗体或抗原。

2.葡萄球菌蛋白A(SPA)免疫诊断技术

又称SPA协同凝集反应。葡萄球菌蛋白A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蛋白成分,能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的IgG的Fc段非特异结合,故可用SPA为载体包被抗体检测抗原。与SPA结合后的IgG的Fab段仍暴露于外,并保持正常的抗体活性,与特异抗原相遇时即结合,从而使载有抗体IgG的SPA菌相互连结引起协同凝集反应。该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操作简便,经济有效。

3.血凝反应

某些微生物可使一些动物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这种由抗原物质直接引起的血凝反应称直接血凝反应,但它不是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

(1)间接血凝反应

间接凝集是用可溶性抗原包被在乳胶颗粒或红细胞表面,与相应抗体混合出现的凝集现象。某些不能直接引起血凝反应的微生物或抗原物质,可将其抗原成分吸附在红细胞表面,此种经过抗原物质敏化后的红细胞,当与相应抗体相遇时,发生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而产生血凝现象,称为间接血凝反应。由于红细胞是被动地凝集在一起的,所以又称被动血凝试验,可用于检测相应抗体。

(2)反向间接血凝反应

将已知抗体经过纯化,吸附或结合在红细胞上,当与相应抗原相遇时结合引起血凝反应以检测抗原,称为反向间接血凝反应或反向被动血凝反应。

(3)血球凝集抑制试验

某些病毒或病毒的血凝素能使血球凝集产生直接血凝反应,此种现象可于病毒或血凝素悬液中加入特异性抗体后,被相应的抗体所抑制,即为血凝抑制试验,可用于检测相应的抗体。

(4)免疫粘附血凝试验

由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固定补体系统中的一定成分,然后被具有补体成分受体的红细胞吸附而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称为免疫粘附血凝试验。

(三)补体结合试验

根据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可形成免疫复合物,能够激活补体的原理而设计的一种检测抗原或抗体的血清学方法。当抗原(可溶性或颗粒性)与相应抗体结合,由于浓度低不出现可见反应时,应用补体结合试验可检出此抗原抗体反应,它比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灵敏度高。本法包括两个抗原抗体系统。一为检测系统由待检样品与已知抗原(或抗体)组成;另一为指示系统,由绵羊红细胞(SRBC)和抗SRBC组成。另加入作为补体的新鲜豚鼠血清。试验时试管中先加入检测系统和补体,混合经37℃30分钟使抗原、抗体、补体形成复合物,再加入指示系统,如出现溶血现象,说明检测系统中没有相对应的抗原抗体,补体是游离的,指示系统的SRBC和抗体结合而出现溶血,即为反应阴性。如不出现溶血,表明检测系统中有抗原抗体复合物并结合补体,则指示系统无多余的补体作用而没有溶血现象,即为阳性。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41129/1/164066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