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设计师如何做复盘总结,如何提升表达能力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11 14:46:04 阅读:889

项目做完了,不知道怎么复盘和包装,跟面试官介绍项目的时候感觉讲不出亮点,这里给大家总结一点自己的经验:

复盘和表达其实是两个能力维度的事,一个是文字总结提炼能力,一个是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所以,在平时我们就要有针对性的去做下面这些练习,分享给大家。

脑子中的想法和口中说的话,往往是比较零碎不系统的,而文字则会让你有更多时间思考和梳理。不管是从逻辑性还是简练程度上,文案能力都会更加能锻炼一个人的总结能力。

我们可以从小事开始。比如每天写总结、记录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可以能来自于学到的知识、突然的灵感或者对某件事的看法等等。

关于记录,一定不能拖延,要不然过了那个时刻,你可能觉得好像没什么值得记录的或者干脆就忘记了。 切记完美主义者,动手记录更加重要。

高质量的记录内容来自哪里?除了完成产品需求外,多想想还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价值?通过思考,如何通过这个需求去放大价值。比如这个需求能不能作为自己作品集中的一个作品?能不能把这个需求总结成一篇文章?能不能把这个需求做出亮点成为自己分享的案例等。

如果是有这些目标的话,你一定要去完成这些增值的部分,记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思考需求的前因后果,记录最终的数据等。

通过这样的动作,就能加深对需求本身的理解,也就是所谓的深入。有了这些记录和思考,再去写总结就水到渠成了。

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给别人,其实是一个非常考验人的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每个in每个in这个项目是从头到尾跟进的,但让你完整的跟别人讲出来却发现很有难度。

要跟别人讲明白一个道理,就必须自己真正理解透彻才可以。 这会倒逼你,真正梳理好自己的所学。而当你真正跟别人讲过一次之后,关于这个知识点或者项目的细节,你会印象深刻。

我习惯在学到一个新的知识点后,兴奋的找同事朋友们去分享我的收获,一方面鞥呢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另一方面也想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演讲也是需要练习的,没有谁天生就擅长 ,讲的多了,应变能力、总结能力就能提上来。

表达能力怎样提升?模仿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自己经常会去看一些大佬的演讲,像俞敏洪的演讲我是非常喜欢的、然后还有TED的演讲,佩服他们能在短短5-10分钟内,把一个内容很好的讲完,并且听众还容易理解。

学习大佬们在什么情况会停顿,如何与观众进行互动,甚至包括演讲时的姿态,表情,手势都可以模仿和研究。听的时候,带有目的去观察,相信能学到很多平时不注意的细节。

注意说话时的停顿和语速,可以理解为设计中的留白和行距。好的留白间距,能使得读者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演讲也是如此。但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如果缺少练习,在实际的汇报、述职或公开演讲中由于紧张或者其他状况,很难从容应对。

1)定位目标

从前面的记录中,或者可以咨询产品、运营,某个具体的需求目标是什么,从产品维度、运营维度、设计维度等多角度进行目标回顾。

2)应对过程

简单说,就是自己遇到这个需求后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仔细思考自己的应对过程,并分析过程中有没有可以改进的点。

3)评估结果

最终的结果,有没有达到预期?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把一些数据和用户评价拉出来,作为结果。

4)分析原因

不论结果如何,都应该分析其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从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去思考,这些经验都是最宝贵的。

5)发现规律

从原因中找到规律,这个规律也就是所谓的方法论,这些方法论是否具有普适性,也就是你得到的这套经验能不能复用到其他项目中,或者没有这类项目的设计师拿到你的这套方法论,能不能很好的复用甚至做到更好。

6)沉淀文档

最终,把这些方法论、设计规范、经验教训等,以文档的形式记录下来,就完成了一个真正的完整的项目沉淀。这些也是设计师做需求时的一种价值放大。

在复盘或演讲时,也应该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去讲你的项目,心里有谱,讲话才靠谱。

复盘和演讲,在职场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但那些能说会道的人,PPT写的很厉害的人,也并非天生如此。他们也都是在后天的工作中不断的联系得到提升的。

像解决所有困难的事情一样,学会拆解,总结能力也是如此。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41202/1/254549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