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抉择的财政整策要求 *** 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形势变化情况,采用不同的财政整策,我国近年来的财政政策基本上都遵循了相机抉择的反经济周期的巨集观经济管理思想并且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调控差。
一、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概论
财政政策相机抉择,意味着某些财政政策没有自动稳定的作用,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一般来说,需要 *** 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形势变化情况,采用不同的财政政策,以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或紧缩货币缺口,是 *** 利用本身财力有意识干预经济执行的行为。相机抉择的主要内容是: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反经济衰退;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反通货膨胀;在总供求基本平衡时,实行中性财政政策,主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根据财政政策早期理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汲水政策”,从字面上看,这种政策就如同水泵里缺水不能吸进地下水,需要诸如少许引水,以恢复抽出地下水的功能。按照汉森的财政理论,汲水政策是对付经济波动的财政政策,是在经济萧条时靠付出一定数额的公共投资使经济自动恢复其活力的政策。汲水政策有四个特点:其一,汲水政策是一种诱导景气复苏的政策,是以经济本身所具有的自发恢复能力为前提的治理萧条政策;其二,汲水政策的载体是公共投资,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作为启动民间投资活跃的手段;其三,财政支出规模是有限的,不进行超额的支出,只要使民间投资恢复活力即可;其四,汲水政策是一种短期的财政政策,随着经济萧条的消失而不复存在。补偿政策是 *** 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反方向调节景气变动幅度的财政政策,以达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补偿政策相对于汲水政策具有以下特点:其,补偿政策是一种全面的干预政策,它不仅在使经济从萧条走向繁荣中得到应用,而且还可用于控制经济过渡繁荣;其二,补偿政策的载体不仅包括公共投资,还有所得税、消费税、转移支付、财政补偿等;其三,补偿政策的财政收支可以超额增长,而汲水政策是不能超额的;其四,汲水政策的调节物件是社会经济的有效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多次经济波动,而每次经济波动, *** 都实施了相机财政政策,交替使用“松”或“紧”的手段来作用于经济周期,这些财政政策起到了一定的稳定效果。但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实际国情、相机抉择原则自身特性、及运用相机抉择原则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还有待提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了我国巨集观调控政策效果,实际效应呈现不同程度偏离预期路径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二、相机抉择产生调控效应偏差的原因
(一)要素市场体系尚不健全,调控手段难以有效运用
一是由于各种要素市场尚未真正建立和完善,尤其是资本、土地等市场发育滞后,价格形成机制过多地受到行政干预和管制,要素价格非市场化导致市场资讯的不准确或扭曲;二是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尚未根本消除,为追求行业部门和地区发展而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市场分割加剧,价格杠杆很难有效地发挥作用;三是部分要素市场还处在初期阶段,运转尚不规范,对巨集观调控反应迟缓。
(二)市场主体地位尚不清晰,调控物件难以理性反应
一是由于现代企业制度尚不健全,产权制度和退出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其中,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显现不够,作为巨集观凋控的主要调控物件,企业的反应并非完全按理性预期“出牌”,例如,由于赖账机制的存在和许多国有企业的软约束,企业借贷需求对利率的弹性过低,导致利率政策失效。二是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等配套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城镇居民作为市场主体显现也不够,由于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税收制度、就业制度、县乡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尚未真正打破、农民也还没有真正成为平等的市场竞争主体、作为巨集观调控的另一调控物件,公众也难以形成稳定的理性预期,例如,利率调低并未影响个人储蓄持续高速增长, *** 赤字消费的示范并未有效引导和 *** 公众的消费需求。
(三)我国实际国情的影响
运用相机抉择原则以实现预期凋控目标应更多地运用市场化方式进行,运用与改善市场化调控方式的前提是要符合中国特有的国情。目前,我国部分经济现象与一般经济理论相不一致,例如,在人均需求较低时,巨集观经济就出现了产品过剩危机,当生产性投资日益高涨,却未能带动消费需求增长,储蓄持续高速增长。但在中国却出现银行惜贷现象,这一方面缘于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初步阶段;另一方面与我国实际国情相关联。我国长期存在区域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由于东西部之间经济水平与自然环境的差异, *** 投入中西部的资金又通过市场渠道流回。资金运用效率较高的东部地区,导致东西部之间经济增长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导致城乡之间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差异。一方面是城市投资生产的消费品难以向购买力较弱的农村市场扩充套件;另一方面农村储蓄又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城镇,扩大城镇投资和总供给能力。因此,消费总量扩张和结构升级受到制约,导致我国在低水平收入条件下的消费产品过剩,显然,中央 *** 通过财政投资手段来平抑区域与城乡差异的有效性受到制约。
(四)相机抉择自身特性的影响
相机抉择在巨集观调控中的运用一般描述为 *** 为追求给定的最终政策目标,可以不受任何固定程式或原则的约束,而是依据现实情况灵活取舍,最优地制定与经济执行态势相适应的调控政策与措施,并加以实施其自身特性决定了在运用过程中产生实际效应偏差的可能性。
一是滞后性。由于相机抉择是见机行事,缺乏预警机制无疑决定了调控时机把握、调控方向确定、调控目标选择等环节在时间r的滞后性。相机抉择是建立在对巨集观经济形势准确判断的基础上经济波动到何程度需要调控,何时调控,如何选择调控方案和调控目标等都取决定于对经济执行态势的准确判断,但是当经济执行形态比较清晰时往往调控时机已错过确定方向、选择目标、出台政策。采取措施需要一定的时间,加上调控效应的实际发挥也具有时滞性,因此,相机抉择的事后调控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容易导致调控效应偏差。另一种情况是当经济执行形态还不太清晰时就抢抓时机,无疑会导致调控方向与目标的不确定性。
二是振动性。由于相机抉择具有滞后性,一般是在经济过热或过冷情况比较严重时再调控,政策力度容易过大过猛,再加上调控政策的实际效应发挥也具有滞后性,容易导致调控过度,经济波动振幅过大,从而会对下一轮经济波动起负面影响。如此周而复始,不仅容易出现调控效应偏差,而且容易出现经济大起大落。以往几次巨集观调控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三是随机性。由于相机抉择是灵活取舍,具有随机性,能在公众中形成确定的预期,容易导致公众的观望和等待。进一步强化调控效应的实际发挥的时滞性。一旦公众停止观望,政策效应容易在短时间集中释放,经济会产生大起大落,因而可能导致政策效果不显著,“持币待购”和“群体抢购”现象在我国并不少见。
显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制度背景下,在我国特有的国情条件下,由于相机抉择固有的自身特性提高,相机抉择运用的科学性是一项艰钜的任务。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从开始建立至今不过二十多年,巨集观调控与经济预警体系还有待健全运用巨集观调控政策工具和措施手段的熟练程度和准确程度还有待提高,地方 *** 、企业与公众的预期与反应也呈现较为复杂的局面等等。相机抉择在运用中产生偏差也是一种必然,实际上,要解决相机决择财政政策的科学合理运用问题,关键在于控制和压缩 *** 支出规模。我国的公共财政制度尚未真正建成, *** 收支不受社会公众、不受市场和资本的约束、规范和监督。这也就需要加速深化财政公共化改革,建立真正的 *** 预算制度,使得 *** 的财政政策建立在健全的体制之上。
谈这个观点,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这个痛苦却是不容回避的,是必须面对的。如果我们解决不好产能过剩的问题,就无法解决中国经济的深层次矛盾。
解决产能过剩的方法谁都知道,也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扩大消费。但是,在对消费主体购买力的认识上,中国社会显然存在着极大的分歧,并且无法统一,否则,就不会采取这种极端愚蠢而又疯狂的用增发货币的方式来扩大消费了。
如果我们首先将恩格尔系数大于45%的群体排除在外,他们实际上没有什么购买力,是需要全社会提供帮助的群体。这个群体影响的人数大约为3亿人。对这三亿人, *** 的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非常重要,并且应给为他们的子女提供平等的受教育、就业和发展的机会,消除所有关于贫困的歧视。中国的大学应该改革助学贷款的救助体制,实行高额奖学金制度,鼓励贫困家庭的子女用勤奋和智慧争取就学的权利。
其次,我们应该关注的家庭年收入在5至12万左右、个人年收入在3至8万左右的群体,因为地区及行业差距,考虑生活成本,家庭年收入5万元在三四线城市和家庭年收入12万在一二线城市实际购买力基本相当。这个群体大约影响人数为9亿人,现在是这个群体越来越庞大,中国社会以高房价、高学费、高医药费等奇高的生活成本,对这个群体的财富掠夺是空前的。现在的不平等,主要是对这个群体的不平等。现在的消费不足,主要是这个群体失去了购买力。
第三是有一定的资产和稳定的收入的群体,我们称之为中产阶层,主要集聚在一线和二线城市,影响群体约为1.2亿。这个群体是现在的消费主流。他们有自己的产业,有自己的不动产,有自己的股票,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中国社会之所以还比较稳定,还有一定的消费力,主要是这个群体在经济萧条时发挥着超乎寻常的作用。但是他们的危机在于,资产泡沫已经大面积衍生,很多人在股市和楼市的资产已经在面临大规模缩水。
第四是超级富豪群体。据中科院披露,这个群体个人拥有资产超过1000万的,已经有80万人,影响人数约为250万。但是,这个群体主要是官员和企业股东,还有国企、银行的高管,他们又被老百姓称为新权贵阶层,并对他们当中的许多人的暴富开始质疑。而实际上这个群体,为数不多的人财富并不阳光,很多是灰色收入。在目前中国的消费中,他们的消费已经过剩,没有什么成长空间和想象力。
所以,真正能扩大消费市场的是人口规模为9亿的群体。但是,这个群体却在生活成本的高压下颤颤巍巍的生活,尽管十多年前深圳倡导高消费的热潮犹言在耳,实际上很多人已经不敢放手消费了,原因一是对财富增长的前景心存忧虑,二是财富的增长速度赶不上生活成本的提高速度,三是社会保障太差很多人享受不了公共福利。现在,地方 *** 已经盯住了这个群体的钱袋子,企图用高房价把他们的钱逼出来,遗憾的是,通胀预期也好,流动性陷阱也罢,他们已经是不管风吹浪打,我自巍然不动。毕竟在高房价下,掏出钱来买楼的是极少数。
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真正要 *** 消费,第一件事情就是推出一批价廉物美的普通住宅,足以让这9亿的群体改善居住条件。这个群体买了房,紧接着就是装修,购买新的家电、新的家俬、新的生活用品,这是一股拉动消费的强劲力量。和超级富豪及中产阶层买房不同,这个群体不缺房子,买了房子后只是作为资产存放,不会拉动其他消费,有的长期不亮灯,水电费都不消费,对目前的中国经济增长没有什么好处。而这个9亿的群体就不一样,只要有能力买房,就无法抑制他们的消费热情。
中国经济产能过剩而消费不足的问题,只有激发这个9亿的庞大群体,才能得以解决。但是,要解决这9亿群体的消费问题,首要是实体经济要振兴,民营企业要有利润,他们的就业要有保障,他们的收入要有看得见的增长,而不是被增长。忽视了这个群体的实际消费力,中国经济永远不可能走出困境。
1)实行巨集观调控,不只是弥补市场调节(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不足,更是有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要求国家必须加强巨集观调控。(必要性)
2)实行巨集观调控,能足径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目标)
3)我认为实行巨集观经济政策是有必要的。因为……(结合材料)
当前 *** 应对经济危机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增加投资的方式来扩大内需。扩大内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 经济,增加GDP,扩大就业,并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主要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通过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回收市场上过多的货币供给。其他小的政策可以包括对涨价涨得厉害的农作物予以财政补贴以吸引农民扩大种植面积,降低价格等
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由政策 *** 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物价上涨势头初步得到控制,同时经济增长呈平稳减速态势。预计全年GDP增长9.4%,CPI上涨5.5%。
2012年,我国将呈现经济增速和物价涨幅“双降”态势,预计GDP增长8.7%左右,CPI上涨4%左右,经济执行总量矛盾有所缓解,但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国际环境不确定性更大。
2011年全年经济走势呈现以下特点:1、物价上涨势头初步得到控制,巨集观调控首要任务取得成效;2、经济增长平稳减速,部分 *** 政策退出力度把握适度;3、保障房投资成为新亮点,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4、汽车消费退潮明显,其他消费增长波澜不惊;5、受国际市场影响逐步加大,进出口增速前高后低。
当前经济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食品价格周期性大幅波动的深层次矛盾并未有效解决;2、成本上升压力持续存在导致经济步入结构调整阵痛期;3、房价居高不下仍然是广大百姓最为关切的社会问题;4、沿海地区出口加工型中小企业经营最为困难;5、国内部分地方和企业对全球经济调整的趋势性要求反应迟钝。
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将表现出以下三种趋势:
1、全球经济将低速增长。展望未来,全球经济活力正在减弱,并且内外部失衡进一步加剧,市场信心近期大幅下降,下行风险逐渐增大。发达国家正在步入滞胀的泥潭,一方面,主要国家普遍面临主权债务压力和金融稳定风险,私人需求尚未接过拉动经济增长的接力棒,经济增长动力仍然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货币政策依旧宽松,甚至存在出台新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通胀压力相对较大。新兴经济体面临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大量热钱冲击以及政策紧缩对经济增长的抑制等问题,其经济增速将继续呈放缓态势。根据IMF《世界经济展望》秋季报告预测,2012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与今年基本持平。其中,发达经济体将增长1.9%,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将增长6.1%。
2、国内经济环境总体良好。一方面,“十二五”规划第二年进入投资专案集中建设阶段,中西部不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逐步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 性政策逐步退出以及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使得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地方财政风险和土地市场交易趋冷对地方投资融资能力形成制约,资源、劳动力成本上升抬高了经济增长的成本,出口放缓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压力。
3、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预测。如果2012年欧美债务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主要发达经济体整体不出现二次衰退,发展中经济体通胀压力得到一定缓解,世界经济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同时,我国把“调结构”作为巨集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有所减弱,财政赤字率略有下降;货币政策则主要加大对表外业务的控制力度,使社会融资总量增长进入真正稳健状态。在这一国际环境和政策假设情景下,经模型测算,我国经济可望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GDP增长8.7%左右;且经过精心调控,妥善应对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可以将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4%左右
2012上半年,我国将呈现经济增速和物价涨幅“双降”态势,经济执行总量矛盾会有所缓解,但结构性矛盾会更加突出,国际环境不确定性更大。
经济政策和形势有以下几种:
1.如果2012上半年欧美债务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主要发达经济体整体不出现二次衰退,发展中经济体通胀压力得到一定缓解,那么世界经济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同时我国把“调结构”作为巨集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则主要加大对表外业务的控制力度,会使社会融资总量增长进入真正稳健状态。
2.全球经济将低速增长:发达国家正在步入滞胀的泥潭,一方面,主要国家普遍面临主权债务压力和金融稳定风险,私人需求尚未接过拉动经济增长的接力棒,经济增长动力仍然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货币政策依旧宽松,甚至存在出台新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通胀压力相对较大。
3.国内经济环境总体良好:一方面,“十二五”规划第二年进入投资专案集中建设阶段,中西部不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逐步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 性政策逐步退出以及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使得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地方财政风险和土地市场交易趋冷对地方投资融资能力形成制约,资源、劳动力成本上升抬高了经济增长的成本,出口放缓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压力。
014年巨集观经济政策取向也已浮出水面,综合各方面的资讯,我们对2014年巨集观经济政策走向分析判断以下。 1、深化改革:经济政策的总纲
2、稳中求进:巨集观调控政策的主基调 3、结构性色采更浓:积极财政政策的新内涵4、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协同性: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5、区分对待、公平竞争:区域政策的特点6、启用民间气力:扩大内需的着力点 7、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 8、集约用地、保护农民利益:土地政策的主要方向
巨集观经济政策概念指国家或 *** 为了增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改进国民经济的执行状况、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有意识和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巨集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巨集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本义是指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资源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充分就业本不是百分之百的就业,一般地说充分就业允许的事业范畴为4%。物价稳定:即把通胀率维持在低而稳定的水平上。物件稳定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即总物价水平的稳定;物价稳定并不是指通货膨胀率为零的状态,而是维持一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经济状态,一般指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下。经济增长:保持合意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是指单纯的生产增长,经济增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带来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率一般是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来衡量的。国际收支水平:是指国际收支既无赤字又无盈余的状态。国际收支平衡是一个对外经济目标,必须注意和国内目标的配合使用;正确处理国内目标与国外目标的矛盾。 [编辑本段]如何正确认识巨集观经济形势一、判断巨集观经济形势,不仅要看经济增长速度,还要看就业、通货膨胀、国际收支。要全面地看,不能片面地看,防止出现以偏概全; 二、判断经济形势特别是经济增长速度,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条件和基础上,要看到多年来特别是过去四年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序加快带来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不能静止地看; 三、判断经济形势,不能只看增速,还要看经济效益、经济结构和民生等方面的改善情况。要从综合的视角看,不能孤立地看。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41206/1/355593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1-01职业培训
2025-01-01职业培训
2025-01-01职业培训
2025-01-01职业培训
2025-01-01职业培训
2025-01-01职业培训
2025-01-01职业培训
2025-01-01职业培训
2025-01-01职业培训
2025-01-01职业培训
2024-12-06 01:44:08职业培训
2024-12-06 01:44:08职业培训
2024-12-06 01:44:07职业培训
2024-12-06 01:44:06职业培训
2024-12-06 01:43:58职业培训
2024-12-06 01:43:57职业培训
2024-12-06 01:43:57职业培训
2024-12-06 01:43:56职业培训
2024-12-06 01:43:55职业培训
2024-12-06 01:43:54职业培训
2024-11-25 21:23职业培训
2024-12-09 13:00职业培训
2024-11-28 14:25职业培训
2024-12-02 02:26职业培训
2024-12-27 15:06职业培训
2024-12-15 12:39职业培训
2024-12-10 13:48职业培训
2024-12-11 21:04职业培训
2024-11-28 22:54职业培训
2024-11-28 10:36职业培训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