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100多年前的英国,一群年轻人正在户外打着他们的传统体育项目——网球,一场突如其来的绵绵细雨打断了人们娱乐的兴致……
这群渴望艳阳、绿阴的网球迷们被困在了室内,只得围坐在餐桌前,望着庭院里如烟的雨雾,无奈地在音乐和威士忌的微醺中打发无聊的时光。一位年轻的绅士失神地看着餐桌,专注地把玩着手里的网球拍。突然,他站了起来,围着餐桌缓慢移动,并不时做着挥拍的动作,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随后他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经过一番准备,这位聪明的绅士设计了一个有趣的装置:他把宽大的餐台变成了一个微型的网球场,中间有球网隔开,四周还设有高网,防止球落台下,他为这种桌上的网球取名为“戈西马”。
然而网球毕竟是室外运动,当球拍和球被原封不动地移植到室内后,必然会引起一些麻烦。因此,便有人开始动起了改革器材的念头。
早期的球拍以木质为主,球板被做成了空心的,球板的两面用羊皮贴成,整个球拍的形状为长柄椭圆形,看起来比网球拍小了很多,也轻便了很多。而早期的球是实心的,用橡胶或软木做成,为了不损坏家具,在这种实心球外往往还要包上一层柔软而结实的毛线。
桌上网球很快就成了一种时尚运动,在西方上层社会中流行开来。器材的发展也受到了风气的影响,镶嵌着银质的手柄上雕刻着精致的图案,做工越来越精细的拍子,甚至可以和高雅的艺术品相媲美。
作为完全脱胎于网球运动发展起来的桌上网球,最初的竞赛规则和技术打法仍然沿用着网球竞赛的习惯。发球时,可将球直接发到对方台面,也可以把球先发到自己的台面,然后再跳到对方台面。
当时的打法主要是削球、接球、搓,像现在的进攻几乎没有。为了增强竞争的激烈程度,人们为比赛设计了一些规则,只不过这些规则的随意性很强,有10分、20分为一局的,也有50分或100分为一局的。就这样,一项娱乐性很强、妇孺皆可参与的体育项目从上层社会传播开来,为市民百姓所接受了。
那时人们对这项运动的普遍称呼为“TableTennis”,即“桌上网球”。另有一种说法是以球碰撞球台和球板所发出的声音为名,这也是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名称“乒乓球”。
1891年,一位叫查尔斯·巴克斯特的英格兰人申请了“乒乓球”的商业专利权,获得了当年英国19070号专利许可证,乒乓球运动从此正式问世。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此时的紫禁城内,慈禧太后在自己的70岁寿宴上第一次看到了洋人进贡的电影。也就是在这一年,乒乓球从日本传入中国。
上海,作为当时中国重要的通商口岸,比之其他城市新鲜的事物更层出不穷,人们对那些稀奇古怪的洋玩意儿也颇有好感。在上海四马路大新街,也就是现在的福州路上有家文具店,店主人王道午常赴海外采购文具。一次,他在日本偶然看到了乒乓球表演,出于职业的敏感,他买了几套乒乓器材带了回来。此时的乒乓球拍已经进化成新的形态,当时的中国人并不认识,更不知道这种东西如何使用,所以最初的销售并不顺利,这使王老板很是郁闷。
为了打开乒乓球的销路,冥思苦想中的王老板突发奇想,在店内摆上了台案,招呼着自己的伙计打起了“示范表演”,结果出人意料地吸引了很多围观者,后来那几副球拍也很快卖了出去。
在当时的国人眼中,这种洋人的新鲜玩意儿,仅在方圆之间便可舒臂、展姿,而且二人相隔数尺,绝无身体上的冲突,大有谦谦君子之风;小球一来一往,你推我让,也颇合礼尚往来之道,因此在亲眼目睹了这种颇具君子之风的游戏之后,国人接受起来自然也就容易得多了。
或许就是从这一刻起,中国人便开始了它的乒乓之旅。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这使原已在欧洲得到了较好开展的乒乓球运动不得不停顿了下来。20世纪20年代,在后来成为国际乒联主席的伊沃·蒙塔古等人的推动下,曾一度被冷落的乒乓球运动才又重新在英国活跃起来。但是这时却发现“乒乓”一词已被他人捷足先登注册为商业名称,而且,原英国乒乓球协会也缺乏代表性,因此便解散了原来的组织,重新成立了“桌上网球”协会并注册了商标。因此“桌上网球”这个名字才成为正式的名称。国际乒联至今还沿用这个名字,也许是习惯的原因,中国却仍然使用着因声音而得名的“乒乓球”这个名字。只有在将其翻译成英文时,仍为“TableTennis”。
在乒乓球传入中国的十几年后,少数几个大城市中才陆续出现了它的身影。1916年,坐落在上海市四川中路599号,始建于1908年的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上海分会,首先开设乒乓球房,建立了公共乒乓球娱乐场所,设球台9个。
那个时候,普通市民根本无缘入内,乒乓球不过是富家子弟们的一项新娱乐罢了。
□谁又能料想到,孙润生发自本能的一次举动,不但改变了自己的一生,竟也成功地开启了中华民族近代体育产业的大门。
1916年,在老北京通州协和书院,走出了一名年轻人,他的名字叫孙润生。
当时的孙润生只是一名不起眼的穷学生,在学校课余游戏时,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那些富家子弟拿着高档而新奇的体
育器材游戏。终于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想要自己做一个篮球,尽管困难重重,可孙润生还是想出了自己的办法。他先从市场上买来球,回到家里把它拆开之后再缝上。然后,他又买来牛皮,就在家里用赶面棍赶那个皮子,球做出来了,一开始质量不太好,最后慢慢的就成功了。
孙润生制作体育器材除了自给自足以外,多余的部分还能拿到社会上销售,渐渐的,他发现自己制作的体育器材销路颇好,遂即产生了自己开厂的念头,然而苦于没有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暂时无法完成。
1918年,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上海分会在会所内发起成立了“上海乒乓联合会”,一时间,热心的国人先后成立了一些乒乓球组织,建立了很多球队,更有国人呼吁强体为国,于是在全国的大城市如上海、广州、北京等地,都纷纷开展起了这项体育运动。
此时的孙润生已从协和书院毕业,在天津南开中学教书,他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体育用品的探索与追求。正当教员生活一帆风顺时,孙润生竟作出了一个令所有同行倍感惊异的决定,也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定——他要辞职开办工厂。孙润生靠自己积攒的几百块钱,就在他的家,也就是天津市的河北区五马工这个地方,开了当时初期的工厂。
孙润生开起了体育用品工厂,这在当时简直是个奇迹。他在创办工厂的初期,自拟了一副对联:利应社会需要、制造体育用品,生为人身健康、畅销运动器具。于是他取对联的第一个字,满怀着年轻人的热情、憧憬和对未来的忐忑,写下了“利生”这两个字作为厂名。显然,孙润生已经看到了运动体育用品发展的前途。
孙润生的这一行动终于成就了中国最早的民族体育产业,有趣的是,这样的民族体育产业竟是在民族积弱的年代里诞生的。
虽然那时生产的乒乓球拍以模仿进口球拍的造型、简单的木质为主,手感和重量感都不能和进口的球拍相比,但对国人来说,终于有机会可以买到廉价的木制球拍参加娱乐和比赛,这也无异于一大幸事了。
□1923年,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上海分会为了增加自身的影响,在上海首次举办了一场面向社会的乒乓球比赛。
比赛采取对抗方式,11人参赛,先胜6盘者为赢,踊跃响应者如云,比赛取得出乎意料的成功。
1926年12月,刚刚成立的临时国际乒联召开了第一届国际乒联代表大会,并委托英格兰乒协在英国伦敦符林顿大街梅摩沃尔大厅,主办了“第一届欧洲锦标赛”。从此,“乒乓球”被列入欧洲正规的体育竞赛项目。
1935年初,“中华全国乒乓球协会”在上海正式成立。同年1月,国际乒联主席伊沃·蒙塔古电邀中国加入国际乒联,并希望中国能参加2月份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九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然而由于中国国民政府正忙于内战,而刚刚成立的“中华全国乒乓球协会”又缺乏经费,因此无法成行。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但战争并没让中国人屈服,在一些地区,各式各样的大小运动仍然会在民间、战区甚至敌后有声有色地开展着,而乒乓球运动由于它的器材简单,对场地要求不高,很快成为中国军民娱乐健身的首选体育项目。
12年后,日本的侵略和国民党的统治成为了历史。
建设新中国的澎湃热情成为中国人的巨大动力,这种动力却意外地推动了乒乓球运动攀上了世界的巅峰。
对百年前的中国人来说,他们不会想到,一件舶来的洋玩意儿,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竟生了根,并且枝繁叶茂地成长起来。
桌上的网球,是历史的见证。现在它还是13亿中国人的骄傲。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41211/1/541990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4-12-11 21:47:01职业培训
2024-12-11 21:46:59职业培训
2024-12-11 21:46:51职业培训
2024-12-11 21:46:50职业培训
2024-12-11 21:46:49职业培训
2024-12-11 21:46:48职业培训
2024-12-11 21:46:47职业培训
2024-12-11 21:46:38职业培训
2024-12-11 21:46:37职业培训
2024-12-11 21:46:36职业培训
2024-12-07 09:06职业培训
2024-12-04 08:29职业培训
2024-12-03 23:57职业培训
2024-12-10 22:41职业培训
2024-12-06 23:35职业培训
2024-12-07 05:59职业培训
2024-12-22 11:52职业培训
2024-12-04 14:09职业培训
2024-12-06 15:40职业培训
2024-12-28 02:39职业培训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