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分成《素问》和《灵枢》,其中《灵枢》主要讲的是我们的经络,针法,刺法。
《黄帝内经》分成《素问》和《灵枢》,其中《灵枢》 主要讲的是我们的经络,针法,刺法 。
肝气犯胃、肝郁乘脾、逍遥丸估计大家都知道,但是 肝怎么去犯胃,肝郁怎么乘脾,通过什么途径去的呢? 很多人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返本还源,从经络中去学,学完经络你才知道肝经是怎么去克的胃经,肝郁怎么乘脾的。其实 经络是“内联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在《灵枢》里谈到“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
一开始大家都认为经络是很容易的,但学着学着就觉得很难了。为什么?因为经络是不可见,摸不着的。
平常我们说的 穴位有多大呢? 南京中医大邱教授说大约 一分钱硬币那么大。
我们学习《灵枢》针灸,要复归于原始的状态,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导引,让大家体会到经络的运行,甚至体会到每一个穴位在哪里,到底是多大,在哪个时间开阖,从而跨入中医之门。
针刺的时候,棉球裹住针体,不紧不松,太紧了容易裹住针体,太松了容易弹飞。会这点就会谈恋爱了,很重要, 追得太紧人家烦,追得不紧人家觉得你不重视,所以要不紧不松。 然后,曲其中指弹针柄进针即可。
《灵枢》经里讲到什么样的人可以学针灸?首先, “徐而安静”是指不急不躁的人是可以学习的 ,脾气暴躁的人就学不了针灸。因为“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针下的气都是非常精微的。
其次,“手巧而新审谛”,是指手巧才可以 ,如果你的手不巧怎么办?那么就要练习针灸的基本功,第一就是分指练习,让手变巧。
我们大拇指一定要灵活之后,才能学针灸,这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1 穴位是固定的吗?
刚学针灸我们肯定想要揣穴,要找到穴位,那穴位是不是固定的? 当人 健康 的时候,穴位就在这里,它通常是不变的。当人生病的时候,它就会变。
《灵枢·经脉》篇里有句话叫 “是动则病” ,其实这句话在中医界争论是很大的。
《灵枢》经谈到每一条经络,如果本身出了问题,就会有“是动则病”,我自己个人理解是这条经络本身阴阳失调了,所以叫“是动”, 当它失调到一定程度,无法调节就病了。
那经络阴阳到底是本经失调,还是因为别的经络失调而引起来的?例如母病急子,肺病时间长,肾就亏,为什么?因为肺属金、肾属水,金能生水。
所以在 健康 状态下,经络它是不变的,穴位也是不变的 。 当人生病的时候,它就会变。
举一个例子,张太溪老先生,善用太溪穴,但是张老说教材上讲的太溪穴定位是不准确的,教材上说太溪穴是内踝尖与跟腱之间连线的中点。
张老说 最精准的定位是在《灵枢·本输》篇,“内踝之后跟骨之上陷中者也”,它只说了最凹陷处 ,那什么时候最凹陷,人的肾气亏损的层次不一样,所以太溪穴是在变动的。
张老首先要诊太溪脉,那么到底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因为肾经是有两条的,左侧一条,右侧一条,我们中医认为左侧的是肾阴,右侧的是肾阳。 所以你会发现肾阴虚,左侧太溪脉弱,肾阳虚就右侧太溪脉弱 。
你 发现陷者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张老就告诉我们一定要遵从《灵枢·本输》的定位,你 只要找到“陷者中也”就可以了,它不一定是在中点。
针灸需要取穴定位,这个定位是变的,每个人的体悟不一样。还有一个不变的则是经典的永恒性。
2 取穴重要还是手法重要?
首先,我们针灸 历史 上分为两派,一派叫 穴法派 ,这一派认为穴位是最重要的;另外一派叫 手法派 ,认为穴位是次要的,针法、手法重要。
其实这两派各有优点,穴位它一定是重要的。我的老师告诉我“ 取穴务必要中的 ”,从古到今老中医一再强调取穴一定要精准。
心脏有病的话,在背上至阳穴上会有反应点,但是有些人在至阳穴上没有反应点,那就需要 上下求索 。
穴法派还有一个特点,特别重视配穴。
最为典型的穴法派的代表就是黄帝内针。黄帝内针是不讲手法的,也不讲补泻,它讲取穴。
手法派也叫针法派,最具代表的就是窦汉卿。在徐凤的《针灸大全》里边提到了《金针赋》,烧山火、透天凉,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也叫凤凰展翅,这些全是出自于《金针赋》。
其实穴法和手法最好是结合起来 。
我们要体会到经络巡行,进而体会穴位的开阖,然后采用中医经典的配穴, 例如,要发汗就补合谷,泻复溜,反过来止汗就泻合谷、补复溜 。
关键问题你怎么做到补合谷,泻复溜,这就需要手法了。
所以找到穴位以后还要精准取穴,即揣穴,进去之后还要得气,如果不得气,还要候气,得气之后需要辨气,辨邪气和正气。
“邪气来时紧而急,正气来时虚而和”,这是最基本的。
进一步,要辨邪气是风暑湿寒燥火之外感六淫,还是喜怒忧思悲恐惊内伤七情,还要继续辨在什么时候得的。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施以正确的补泻手法,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驾驭气到达病灶。
一个完整的手法,是包含着取穴,针刺手法,到最后起针的一个整体过程。所以穴位重要,还是手法重要这个题目不成立。
两样都重要,最好能够结合起来。我的老师认为 在你正确取穴的基础上,施以正确的补泻手法,临床疗效可以提高十倍以上。
刘德会的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中国针灸是继中国菜打遍世界之后又一个中国文化产品。原来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必然有中国菜,现在我们可以说,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必然有中国针灸。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41212/1/545545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4-12-12 00:34:28职业培训
2024-12-12 00:34:27职业培训
2024-12-12 00:34:26职业培训
2024-12-12 00:34:21职业培训
2024-12-12 00:34:18职业培训
2024-12-12 00:34:17职业培训
2024-12-12 00:34:12职业培训
2024-12-12 00:34:09职业培训
2024-12-12 00:34:08职业培训
2024-12-12 00:34:01职业培训
2024-12-15 03:08职业培训
2025-01-02 08:47职业培训
2024-12-31 16:45职业培训
2024-12-07 17:00职业培训
2024-12-06 06:00职业培训
2024-12-12 13:26职业培训
2024-12-07 17:58职业培训
2024-12-07 08:09职业培训
2024-12-18 11:47职业培训
2025-01-07 15:09职业培训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