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12 18:40:03 阅读:20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技能,以及运用现代化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是从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所谓“合作”,这里指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建立起新型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生生、学生与家长的合作互助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此氛围中,不断培养合作意识、合作态度、合作情感,不断推动学生合作行为,逐步使学生具有合作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要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肖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每个学生都有一些超越时空的思维空间,从中隐藏着许多新异的思维,常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合作学习可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互助互学,集思广益,让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而且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增进交流,使其智力品质与非智力品质同步开发,有助于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去吸取知识、认识世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在这种精神指导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并被广泛运用。然而,在广泛运用的同时,又不免会出现“一窝蜂”和“优等生处处占先,后进生时时靠边站”的不良现象。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我也尝试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有一些体会,与同仁分享。

小组合作学习有以下好处: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全体学生,尤其是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增强了主体参与性。

2、中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虽然不能等同于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但是组织形式和探究过程的相似,为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相关体验提供了基础。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独立学习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认识成果,培养了群体意识和活动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有互查作用,能使学生从别人的错误和方法思路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5、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汇报有利于开展有竞争的合作,还可以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能激发创新,拓展思维,提高了教学时效。

6、小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过程,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能力。

既然小组学习好处那么多,作为老师为何不多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呢?在教学中,我是能用则用,但不滥用。如,读书时,小组评读;学习课文时,小组交流、讨论;课文延伸时,小组合作表演;预习课文时,小组汇总交流等等。通过小组学习,我深切体会到了小组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认为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语文教学时,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小组组建要合理。

⑴合理搭配。学习小组成员搭配的最佳方案是好中差各1-2名,这样的互助小组才能更好地互助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⑵选好小组长。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应该选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

⑶培训好组长。第一,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第二,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三,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第四,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目所做出的不同答案,并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⑷轮流做组长。当第一位组长已具备一定组织能力时,就要更换组织者,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组织能力,产生多位组织者,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交流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学生个别差异的不同,会明显表现出不同组织水平,这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不能因学生的差异就剥夺学生锻炼的权利发展的机会,而要致力于在学生原有的能力基础上使其能力得到提高。

2、合作要有任务。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问题,问题要紧扣教材,围绕重难点,一定要考虑到学生认知的实际情况,即适中又准确,切忌追求形式上的热闹。如在学习张晓风的《行道树》时,我在学生品味了文章的语言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供学生合作学习:说说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的含义(提示:为什么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行道树忍受了哪些痛苦?深沉的含义是什么?)这道题如果不给提示的话,学生是无法找到含义分析的突破口的,因为有了提示,片刻思考后,学生踊跃起来,平时不爱、不敢发言的学生也开始和其他学生交流。因此教师设计的讨论探究题难度要适中,要了解学生,同时也要把握教材的难点。

3、合作要有分工。学生是讨论的主人,最好由学生轮流主持,人人发言。教师可以相机指导,促使学生深入讨论。常言说“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性格”,我们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有的能言善辩善于表达,有的沉默寡言但善于总结。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我们要因材施教各尽其才,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工,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否则,将事与愿违,甚至适得其反。如在学习《羚羊木雕》一课时,由四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考虑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工,他们是: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时有不同的职责:主持人负责小组全局、协调小组学习进程;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检查员检查小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小组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还分别担当我、万芳、父母、奶奶等其他人进行表演、讨论。结果学生对课文理解的非常透彻,尤其对我和万芳的心情和性格也能在讨论和演示中很好地理解,对万芳的仗义理解的很深刻。我真庆幸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位学生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也使教师的教学面向到每一位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

4、合作后要讲评。合作后要做好总结和讲评工作,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如果班级初建“互助小组”,请一两个成功互助学习的小组示范讨论和评价的过程也很有必要,或者也可以让这些学生当评判员分布到各小组参与评价。互助小组学习结束后,要充分肯定讨论成果。如在学习吴晗的《谈骨气》时,我首先请学生在小组内质疑解疑,然后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时,有一个学生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时未解决的问题:“贫者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可否换成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事例?”我当时马上肯定“他你提的问题真好,有深度!”然后组织各小组讨论。再次交流时,同学们分析得很到位。我对他们的种种理解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你说得真好!”“你能理解得这么深刻!”“你有这么独到的见解太棒了!”这些话会印在每个学生的心里,使他们真正获得求知的乐趣。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合作能力是现代人所应有的基本素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合作探究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重大研究成果,尤其是高新技术的拓展无不体现着科学家们的合作。社会人文精神的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学生置于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上,全面关注他们的发展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进而使他们在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过程中真正为自己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备。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41214/1/597056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