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分析案列,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教育这个孩子。请设计一个干预和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16 10:56:35 阅读:364

答题:

本案例题中的小男孩嘉豪的表现为内向型问题行为。弗洛伊德的儿童精神发展理论告诉我们,0-6岁是一个人性格与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幼儿身心需要都得到满足和受到父母良好的教养和适宜的教育,幼儿就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否则,幼儿容易出现行为障碍、人格缺陷等问题。而5岁小男孩嘉豪的爸爸妈妈性格都内向,不善于表达。整天忙于生计,由此看来对小孩子的教育是缺少的,从而造成嘉豪的性格内向孤僻,不爱与人交流。

如何进行有效干预与矫正,我们可以从家庭和幼儿园教师两大方面入手:

(1)从家庭来干预与矫正

①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是需要父母双方共同努力来构建的。

要形成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双方都要加强自身的教育,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纠正自己的心理缺陷。许多研究都认为, 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比父亲更大,因为母亲具有女性的美德和天赋、温柔体贴、情感细腻等优点,母亲的温存、宽容、优雅的风度和文明举止都是培养子女良好心理品质的先决条件。但父亲对幼儿发展、特别是早期发展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有研究曾发现,父亲的惩罚性对幼儿的问题行为有较大影响,并在2-4岁之间父亲的教养态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 教养好自己的孩子, 不仅要重视母亲的作用也应重视父亲的作用。良好的教养方式需要父亲和母亲形成合力,权威性的教养模式最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②父母应了解更多幼儿的心理特点, 掌握一些正确教育孩子的知识与方法。

在当前, 许多家长有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家庭教育可以无师自通, 是自发的、本能,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父母应该多学习只有把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一些基本的方法、理论掌握好, 并灵活、具体的和对幼儿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 形成良好的教养方式, 家庭教育才可能成功。

③ 父母要保证与子女的沟通时间。

尽管现在许多父母工作都很繁忙,但不应减少与子女的沟通时间,父母的角色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可替代的。只有营造出和睦的家庭气氛,彼此之间建立起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坦诚沟通,尊重孩子的需要,就既能让幼儿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真正的温暖和照顾,父母也可以及时了解幼儿的需要与感受,又能让他们更加信任父母,遇到问题时能及时与父母沟通。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情感情绪表达,移情能力这样的话,父母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良好的教养方式。

④父母要以身作则, 作好孩子的榜样。

在每一个孩子身上, 都能看到父母的影子, 这不仅是遗传基因的作用, 而且是父母的性格、感情、行为、语言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与行为, 父母必须先从自身做起, 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父母的言谈和行为是心灵的声和行, 幼儿会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中引起思想和感情的共鸣。模仿是幼儿的天性, 父母应留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替代学习的榜样,让幼儿在自己的良好熏陶下健康成长。

(2)教师如何应对幼儿问题行为

①从理念层面提高教师对幼儿问题行为的认识

实质上,幼儿的问题行为许多属于发育性障碍和行为障碍,是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行为如果不加以引导,任其发展,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到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对于孩子的问题行为,教师不能采取放任或回避的态度,而是要及时对其从心理分析和行为习惯帮助等方面入手,使这些孩子从“问题行为”中走出来,尽早摆脱这种不健康状态对其成长道路上的人格和心理的影响。对问题行为的判定要特别注意,对那些暂时的、偶然的、得到及时纠正的行为不能列为问题行为,那些经常出现的、稳定的、对儿童的发展影响较重的、需要一定时间的教育才能矫正的行为,才可以判定为问题行为。我们应当对儿童的问题行为具有正确的认识并做积极的探索,弄清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如生理因素、家庭因素、个性因素等。

②从实践层面针对不同的行为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针对幼儿的退缩、害羞、胆小、过分依赖、孤独等内隐性问题行为,宜采用正强化的方法。在良好的行为出现时,立即给予强化,使这种行为模式不断反复出现直至保持下来。应用过程要注意做到:目标分层次,过程分步骤。具体来说,就是要把达到一种行为的大目标分成若干个小目标,同时相应地把整个过程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定出给予强化的标准。在塑造幼儿良好行为过程中,要注意强化标准要逐渐提高,强化物要逐渐减少。在幼儿已经习惯表现良好行为时,就可以减少或延迟给予奖励,同时奖励可逐渐由精神性奖励和活动奖励代替实物奖励。针对幼儿的告状行为、哗众取宠等外显性问题行为时宜采用消退法。消退法就是对儿童的不良或不适当行为有意忽视,不予理睬,使之慢慢消弱乃至消失。在运用消退法时,最好同时强化幼儿出现良好行为,使受到强化的行为得到保持和巩固,而受“忽视”的行为则会逐渐消失。

③矫正各种问题行为的较针对幼儿情绪和性格方面的问题行为,如过度焦虑所引起的神经质的敏感、多虑、害怕、烦躁、焦虑、抑郁、过分依赖、人际关系紧张、性格偏执、爱发脾气、粗暴、多动、胆怯、孤独等问题行为,较宜采用情境性强的游戏矫正法。幼儿不仅乐于参与游戏,而且多数在游戏中表现得积极主动、开朗活泼、友好善良。游戏的情节和玩具对幼儿极具吸引力,而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又是一种幼儿乐于接受的约束,同时游戏中宽松的心理氛围以及幼儿对游戏的专注也有利于缓解幼儿的紧张和焦虑,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游戏的这些特点对于矫正幼儿的不良心理及行为问题、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有着积极的作用。以这样一种非强制性、非严格性、非专业化的游戏方法对幼儿问题行为进行矫正,使其回归正常,符合认知调整、社会学习以及人本主义的基本理论,可以为以后的心理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幼儿的问题行为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产生原因极其复杂,矫正涉及到教育、心理、医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整合,故教师在面对幼儿存在的不良问题行为时,要综合运用强化、惩罚、游戏、消退、自然后果等多种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优化自己的教育行为。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41214/1/599191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