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黄埔海军学校沿革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15 07:21:19 阅读:271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魏源等人意识到中国的船炮不及英国,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但遭到清朝统治者的反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和地方大官僚开始认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开始了洋务运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水陆师学堂在1880年建立,以培养军事人才为目标。

广东水陆师学堂的前身是清朝陆军小学,于1876年在刘坤一的领导下,以购买香港黄埔船坞公司的设备为基础,设立“西学馆”。1880年,两广总督张树声和广东巡抚裕宽拨款在黄埔长洲建造“实学馆”,由龙易图担任主事,并聘请福州船政后学堂教习和监督。该学堂由汤金铭负责筹建,可容纳100多名学生。1882年,考选学生50名,于6月开学,教授外文和算法,培养造船人才。张之洞督粤后,改名为“博学馆”,并提出了模仿西洋设立水陆两军专学训练军队的方法。1887年,张之洞和广东巡抚吴大澄奏请创办广东水陆师学堂,获准调用前船政提调吴仲翔任总办。

广东水陆师学堂最初设立水师驾驶、管轮和陆师语文、测算兼操练等学科,由洋教习和汉人教习共同教授。其中,中国早期留美学生詹天佑在博学馆和广东水陆师学堂任外文教习四年。学堂在1888年和1889年招收了北洋武牟和福建船政后学堂的学生,并在1889年从天津招考了幼童,以学习英文、算术等基础课程。学堂自1893年起共办水师班(驾驶、管轮)第一期至第八期。1893年,两广总督李瀚章将水陆师学堂中陆师与水师分开办理,成立了陆军速成学堂,并以武备军、武匡军为基础建成广东新陆军。

1901年,广东水陆师学堂改为“广东黄埔水师学堂”。1904年,粤督岑春煊调任京卿魏瀚来粤任黄埔总办,即水师学堂总办,兼黄埔船局总办、黄埔鱼雷局总办。魏瀚将鱼雷局学堂学生四十名归并水师学堂,并改名为“水师鱼雷学堂”。水师学堂主要课目有:天文、驾驶、海上气象学、电气学、水路测量、海岸要塞、弹道学、射击学、舰炮操式、水鱼雷战术、通讯、各种舰艇知识、数、理、化、英文、国文、操练等。

1909年,筹办海军大臣载洵从福建、广东、南京、烟台四间水师学堂选派学生赴英留学。广东水师选派青年军官、练习生四名,其中叶在馥、廖景芳为广东黄埔水师学堂第九期驾驶班毕业生;广东黄埔水师学堂派出第十二期学生伍景英、杜衍庸、伍大名三人,都是学习制造舰船的。广东水师学堂自1893年至1911年共招生七期,即第九期至第十五期。

1911年辛亥革命后,黄埔总办魏瀚逃离广东。民国元年(1912年),广东政府改广东水师工业学堂为“广东海军学校”,任李田为校长。在此期间,孙中山先生辞去临时大总统回粤,曾到黄埔对海军学生讲话,训勉爱国,振兴海军。继李田后任校长的有刘义宽、肖楚壁、罗国瑞。1913年秋,周淦接任校长。1917年,该校改归海军部直接办理,由海军部派视察员邓聪葆为校长。1920年,以周天禄任校长。1921年,该校隶属广东省省长公署,经费由该署发给。

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下令筹办陆军军官学校,指定黄埔旧有的广东陆军小学与广东海军学校原址为校舍,同年6月16日开学。1930年黄埔军校迁南京。1930年,陈策任海军第四舰队(后改为广东江防舰队)司令,因广东海军学校已停办近九年,广东海军中初级军官后继乏人,于是年夏呈请南京中央政府海军部,拟复办广东海军学校,但未获批准。是年秋,陈策从缉私获款中拨出经费举办第四舰队服务员训练班,招收高中华业生,初定训练一年,教授英美海军学校课本,结业后用以补充海军初级军官。

1932年初,广州成立“西南政务委员会”。是时,陈策任海军第一舰队总司令,再次要求复办黄埔的海军学校,获西南政务委员会批准。前海军学校校舍曾作黄埔军校使用,该校迁南京后,校舍部分毁坏,需要大修,故暂用录顺船坞旁鱼雷局址办学,校名改称“黄埔海军学校”。前第四舰队服务员训练班二十八人转入该校,并招收部分学生插班,作为第十八期学生,亦称“新十八期”,初由陈策兼任校长。过两三个月,调刘永诰任校长,同时招收初中毕业学生为第十九期、二十期学生,学制改为五年。 1934年,黄埔军校原址校舍修复,改作黄埔海军学校校舍,第十九期至二十一期及新招收的第二十二期学生均迁至此。同年由肖广业代理校长。冬季,刘水诰回校复任。1935年由粤海舰队司令姜西园兼任校长。1936年由广东江防舰队副司令李庆文兼校长。

抗战期间,1937年日寇飞机轰炸广州、黄埔。10月,第二十一期(轮机班)、二十二期(航海班)、二十三期(航海班)、二十四期(轮机班)学生由校长李庆文率领,迁校于连滩。1938年,黄埔海军学校在长洲岛的校舍为日机炸毁。10月,由连滩迁校至柳州三都村。1939年8月,学校奉令停办。停办后,第二十一期、二十二期学生毕业分配工作,第二十三期航海班学生九人以及第二十四期轮机班学生十三人共二十二人转到四川万县“青岛海军学校”第五期航海及轮机班续学。其余学生大部分转到贵州都匀中央军校十六期炮科学习,毕业后再送四川万县要塞干部训练班结业后分配在沿江要塞及陆军部队服务。抗战胜利后,复召集部分二十三期、二十四期学生在青岛补习海军课程半年,始行毕业考试并派回海军工作。

黄埔海军学校自1882年办实学馆起,至1939年8月在柳州三都村结束,共历五十七年(中间中断约十年)。清朝期间水师班毕业十二届,民国期间海军学校毕业十二届,合计为二十四届。驾驶、管轮毕业学生共五百二十二人。

黄埔海军学校为中国培养出许多海军将校和造船业、航运业知名人士。例如:第一期谭学衡,毕业后赴英留学,1911年二月任海军副大臣,补授海军副都统。民国期间任广东治河督办,广东航政局局长。第一期汤廷光,护法舰队南下时任海圻号旗舰舰长,当过短期广东省省长,1920年任广州军政府海军部长,1921年任国民政府海军总长。第九期叶在馥及第十二期伍景英、杜衍庸等,都是造船界知名人士。第十五期陈策,曾任江海防司令,海军第四舰队司令、第一舰队总司令、黄埔海军学校校长、广州市市长等职。第十五期李庆文,历任舰长、参谋长、广东江防舰队副司令、黄埔海军学校校长、粤桂江防副司令等职。第十五期胡应球,原永丰舰(后改名中山舰)二副,历任舰长等职,全国解放后任政协委员。第十六期邓兆祥,曾任重庆号巡洋舰舰长,起义后历任青岛海军学校校长,海军副司令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第十六期黄文田,历任舰长、教员、广东江防舰队司令、粤桂江防司令等职,解放后任政协委员。第十八期马廷伟,参加国民党驻缅甸大使馆起义,后任广州越秀区政协委员。至于历任参谋长、各舰舰长、舰务处长等不胜枚举,无庸赘述。[1]

扩展资料

中华民国海军培养初级军官的学校,位于广州东南郊的黄埔区长洲岛内,前身为黄埔水师学堂。1887年(光绪十三年)初创时,名为广东水陆师学堂,1893年改为黄埔水师学堂。设驾驶、管轮两部,学制5年,课程设置仿天津水师学堂和福州船政学堂,重视课堂学习与实践的结合,学生每年9个月在堂,3个月在船。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41214/1/617697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