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的发现过程给我的启发怎么写如下:
一、发现
1898年Bordet发现如果把血清加热到55℃,尽管血清中的抗体不致受到破坏,但丧失了摧毁细菌的能力,由此可以推断血清中一定含有某种或某组非常脆弱的成分作为抗体的补体,使之能够与细菌发生作用。
Bordet把这种成分称为防御素,而欧利希则将它命名为补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名称。1901年Bordet指出当一抗体与抗原发生作用时,其补体便被耗尽,这一过程叫做补体结合。
二、补体的功能
1、溶菌、溶解病毒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补体激活产生MAC,形成穿膜的亲水性通道,破坏局部磷脂双层,最终导致细胞崩解。
2、调理作用:C3b附着于细菌或其他颗粒表面与吞噬细胞表面CR1(或CR3、CR4)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
3、免疫黏附:清楚循环免疫复合物。
4、炎症介质作用:
(1)过敏毒素作用:C3a与C5a可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C3aR和C5aR结合,触发靶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和其他血管活性介质,介导局部炎症反应。
(2)趋化作用:趋化因子C5a、C3a、C4a、C5a吞噬细胞向感染部位聚集介导炎症反应。
(3)激肽样作用:C2b、C4a能增强血管的通透性,炎症渗出,水肿。
(4)清除凋亡细胞
(5)参与免疫调节,既参与适应性免疫又参与固有性免疫。
(6)补体与凝血、激肽系统的相互作用
①补体系统、体内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和激肽系统的活化均依赖多种成分级联的蛋白酶裂解作用,均借助丝氨酸蛋白酶结构域发挥效应。
② 一个系统的活化成分可对另一个系统发挥效应。
补体的简介与组成
一、补体的简介
补体是一种血清蛋白质,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不耐热,活化后具有酶活性、可介导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
可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或微生物所激活,导致病原微生物降解或被吞噬。可通过三条既独立又交叉的途径被激活,即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和凝集素途径。
二、组成
脊椎动物血液或新鲜制备的血清中存在的血清蛋白质系统,由血浆补体成分、可溶性和模型补体调节蛋白、补体受体等30余种糖蛋白组成,是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或多分子系统。
包括可溶性蛋白、膜结合性蛋白和补体受体,故称为补体系统。根据补体系统各成分的生物学功能,可将其分为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控成分和补体受体(CR)。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41214/1/621635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4-12-14 18:33:32职业培训
2024-12-14 18:33:31职业培训
2024-12-14 18:33:30职业培训
2024-12-14 18:33:22职业培训
2024-12-14 18:33:21职业培训
2024-12-14 18:33:20职业培训
2024-12-14 18:33:20职业培训
2024-12-14 18:33:19职业培训
2024-12-14 18:33:18职业培训
2024-12-14 18:33:17职业培训
2024-12-01 15:46职业培训
2024-12-01 23:35职业培训
2024-12-11 16:02职业培训
2024-12-14 09:03职业培训
2024-11-27 08:50职业培训
2025-01-06 16:15职业培训
2024-12-17 15:51职业培训
2025-01-04 21:43职业培训
2025-01-01 13:47职业培训
2024-12-08 11:40职业培训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