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惹文化,源于新马地区华人移民与当地原住民的通婚,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族群概念,没有明确定义,主要指当地华人群体中相对于“新客”而言的概念。华人移民历史久远,可追溯至汉代,大规模移民潮发生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华人移入新马地区是渐进式的,因此,“土生华人”和“新客”并无明确定义,时代不同,对两者的界定也会有所不同。
娘惹文化的特点在于其相对于更中国化的新客,更多融入本地文化。在英国殖民时期,大量融入西方文化特色。语言上,日常语言以中国方言为基础,参杂大量马来语、泰语,甚至后期融入了英语。女性衣着常见南洋地区可峇雅服,刺绣上中国元素。英国殖民后,土生华人宅院融合了中国、南洋和西方风格,至今仍可见。
某些地方的娘惹文化保留了更古老的中国风俗,与新客相比有更多不同。这种文化特色与土生华人力求保留自己文化特色有关。如挂在门口的灯笼,除了表明籍贯和祈求安康外,还能通过样式和悬挂位置的变化,告诉访客家中正经历的喜丧大事。这种古中国风俗可能在新客中已不见,却能在新马地区流传下来。
土生华人经常在华人-土著-英国人之间左右逢源,相比新客和马来人,他们往往更得英国殖民者的信赖。在商界、学术界和社会公共事务中,土生华人利用自身独特优势,获得优良的社会资源,加之勤奋和精明,社会地位往往较高。但随着时间推移,土生华人的优势使得他们变得封闭,不被新客华人与马来人所信任。年轻一代更快接受新文化新思想,也挑战了土生华人的文化传统。20世纪初的社会变革使得土生华人群体间难以有统一的文化发展方向,新时代的变革与华人大规模移民的中止,使得南洋华人社群开始稳固成型,土生华人开始消散于更广泛的华人社群中。
娘惹菜是融合了中式烹饪技法与本地特色食材香料的菜肴,没有明确的概念划分,很多菜很难说清算不算娘惹菜,但都有着鲜明的特色。比如黑果焖鸡、叻沙、咖喱鱼头、酸角炖猪肉、娘惹杂菜、臭豆烧虾仁等。娘惹菜的特点是运用煎炒烹炸的中餐技法,同时使用马来虾酱(叁峇酱)、班兰叶、姜黄、青柠等本地特色食材。娘惹风味糕点也融合了华人和马来特色,是新马地区独特的美食。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41214/1/630407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4-12-14 23:21:21职业培训
2024-12-14 23:21:21职业培训
2024-12-14 23:21:20职业培训
2024-12-14 23:21:19职业培训
2024-12-14 23:21:19职业培训
2024-12-14 23:21:18职业培训
2024-12-14 23:21:10职业培训
2024-12-14 23:21:09职业培训
2024-12-14 23:21:09职业培训
2024-12-14 23:21:08职业培训
2024-11-27 01:21职业培训
2024-12-22 19:06职业培训
2024-11-27 03:35职业培训
2024-12-09 13:28职业培训
2024-12-18 11:56职业培训
2025-01-02 02:25职业培训
2024-12-11 00:41职业培训
2024-12-14 22:57职业培训
2024-12-03 19:47职业培训
2024-12-22 03:41职业培训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