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年级化学上册教案范例
教学目标
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断。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如何理解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
如何理解电负性概念;
写出H2、Cl2、N2、HCl、CO2、H2O的电子式。
提出问题:
由相同或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
讨论与归纳:
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一般说来,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中的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是非极性键。而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
提出问题:
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和非极性?
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怎样分布?是否重合?
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怎样找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
讨论交流:
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例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借助图示以及数学或物理中学习过的向量合成方法,讨论、研究判断分子极性的方法。
2.高三年级化学上册教案范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7、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8、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
9、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
方法和过程: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
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泡利原理、洪特规则
三、教学难点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光谱
四、教学准备
学案准备、课件准备
五、学习方法:学案预习法、阅读法、归纳法、讨论法
六、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归纳、探究法
3.高三年级化学上册教案范例
一、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是高中化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通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而在前一专题中又学习了化学键的相关知识:一般来说,化学键的键能越大,键就越牢固,物质的化学活性就越小。在此既基础上,就比较容易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首先取决于反应物分子的内部结构即内因,外界条件如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在必修1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可逆反应的概念,此时,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知道什么事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
因此,教材编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从易到难,层层推进,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并能用于说明有关问题。
2、认识可逆反应有一定的限度,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过程与方法
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三、学习重、难点分析
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化学反应速率问题,所以把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定为本节重点。而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原理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根据具体外界条件的变化,造成反应速率变化,通过实验分析比较。便成为突破难点的关键。
【教学展开分析】
一、教法设计本节课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来设计教学,采用发现,探究的教学模式,其主要过程设计为:
创设情景、引导发现、探索问题→提出新的概念→提出研究题目→组织探究学习活动、收集信息→概括→实际应用→完善体系。
二、说学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有说服力。教学时,应及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学会或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使学生认识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识记的效果。
三、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虽然属于化学基本理论教学,但并不枯燥。在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时,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预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再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最后再回到生产、生活,利用所学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同学们以前所学的化学反应知道,不同的反应有快慢之分,而有些反应需要加热或使用催化剂等问题进行设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密切结合学生已有的化学反应知识,从“问题”直接引入新课题,使将要学习的内容一目了然,从实验探究入手创设学生积极探究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第一、化学反应的快慢的教学
【情景设计】让学生列举出日常生活中或化学实验中的一些化学反应速率有快有慢的实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讨论】在物理上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那么在化学上怎样定量的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呢?运用物理知识引出化学反应的速率的概念加强化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自学】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出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表达式及单位。通过自学对3个要点的总结,对学生掌握知识起到了一个循序渐进的作用,培养了学生自学和总结的能力。
【练习】解答习题,巩固化学反应速率的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通过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难点。
【总结】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上述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2.无论浓度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一般都取正值,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一般为正值。
第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教学
可从化学反应的快慢主要取决什么?一个实验的结果会受到哪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它们是如何影响的?来进行质疑。从几组实验比较得到结论:实验的结果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表面积等。
第三、化学平衡的教学
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是重点。教学过程中,先利用学生熟悉的“溶解一结晶”现象,复习溶解结晶平衡认识平衡的特点,从教学的模式,采用直观的图示认识平衡,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学习变得直观、易懂。通过逻辑分析、化学实验等迁移至化学。
4.高三年级化学上册教案范例
教学目标:
1、范德华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能举例说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3、例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4、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5、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课前预习:
1、范德华力是。
2、氢键是除范德华力外的另一种力,它是由原子和原子之间的作用力。又分和。
3、氢键与范德华力、化学键的强弱关系为(由强到弱排列),其中氢键(填“属于”或“不属于”)化学键。
学习过程
[创设情景]
气体在加压或降温时为什么会变成液体或固体?
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水的结冰、气体的液化,讨论、交流。
[结论]
表明分子间存在着,且这种分子间作用力称为。
[思考与讨论]
仔细观察教科书中表2-4,结合分子结构的特点和数据,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
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思考与交流]
完成“学与问”,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过渡]
你是否知道,常见的物质中,水是熔、沸点较高的液体之一?冰的密度比液态的水小?为了解释水的这些奇特性质,人们提出了氢键的概念。
[阅读、思考与归纳]
阅读“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思考,归纳氢键的概念、本质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小结]
氢键是除范德华力之外的另一种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氢)与另一个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氧)之间的作用力。
氢键的存在大大加强了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使水的熔、沸点教高。
5.高三年级化学上册教案范例
知识目标
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及性质的不同点。
能力目标
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钠的化合物很多,本节教材在初中已介绍过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的反应,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其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本节的难点。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教材与第一节教材相类似,本节教材也很重视实验教学。例如,教材中对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介绍,都是先通过实验给学生以感性知识,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这样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能主动学习。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实验,具有探索和设计实验的性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能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及它们的热稳定性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这样编写,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记忆知识,也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法建议
1.加强实验教学。可将一些演示实验做适当的改进,如〔实验2-5〕可改为边讲边做实验。可补充Na2O2与CO2反应的实验,把蘸有Na2O2的棉团放入盛有CO2的烧杯中,观察棉团的燃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应及其应用。
还可以补充Na2O2漂白织物的实验,以说明Na2O2的强氧化性。
Na2O2的性质也可运用滴水着火这一引人入胜的实验来引入。
2.运用对比的方法。对于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可在学生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填写表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
3.紧密联系实际。
教学要尽可能地把性质和用途自然地联系起来。对NaHCO3的一些用途所依据的化学原理(如制玻璃、制皂),可向学生说明在后面的课程里将会学到。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41221/1/781083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4-12-21 16:21:57职业培训
2024-12-21 16:21:57职业培训
2024-12-21 16:21:56职业培训
2024-12-21 16:21:56职业培训
2024-12-21 16:21:55职业培训
2024-12-21 16:21:54职业培训
2024-12-21 16:21:54职业培训
2024-12-21 16:21:54职业培训
2024-12-21 16:21:53职业培训
2024-12-21 16:21:53职业培训
2024-12-18 01:25职业培训
2024-11-27 16:39职业培训
2024-12-22 22:28职业培训
2024-11-27 20:51职业培训
2024-12-11 16:48职业培训
2025-01-01 17:14职业培训
2025-01-02 15:36职业培训
2025-01-01 23:50职业培训
2024-12-18 10:15职业培训
2024-12-11 15:47职业培训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