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如何学习设计色彩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06 17:11:12 阅读:921

在现代艺术与设计的教学中,设计色彩是一门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现代色彩学的科学理论就是装饰与设计色彩的理论基础

以科学的方式认识色彩、分析色彩、掌握色彩美的基本规律,是设计色彩教学的主要目的

何谓色彩的再现性教学?即:以色彩写生为主,通过写生让学生观察色彩,认识色彩,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

色彩基本常识包括色相环、三原色、间色、三队互补色、色彩三要素等;写生中应注意到的问题包括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色彩的冷暖、空气透视中色彩变化规律、色调等

在学习色彩基本常识时,主要是对色相环的认识与学习,并引出其他知识

如讲解三对互补色时,先请同学们观察室外的阳光后谈一谈自己的感觉,讲出红色的补色,教师再讲述出现补色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色光对视网膜的刺激而造成的生理反应

这种讲解方法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在写生中,通过对一个苹果的写生示范来讲解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并分析这三类色与物体的受光、侧受光、背光的关系

通过实例讲解分析色彩的冷暖,如红黄使人联想到火焰感到温暖,蓝绿使人联想到大海、冰山等感到寒冷等,同时指出色彩的冷与暖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如绿色,在黄色与绿色对比中属冷色,在绿色与蓝色对比中属暖色

通过对室外景物的观察分析引出空气透视理论,阐述空气透视中色彩变化规律:由近及远,暖色变冷,冷色变灰,如一片树叶与远处的树林之间的关系,近为绿色远则为蓝灰色

通过欣赏大量的美术作品来分析色调的问题,并强调这是我们色彩课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色彩的表现性教学色彩的表现性教学主要是研究色彩给予人的心理影响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列高利认为:“颜色知觉对于我们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往往是一种先声夺人的传达要素,就远程效果而言,色彩传达更优于图形传达和文稿传达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殊情况,主要是以临摹装饰画为主

在临摹过程中主要学习色彩的意义、色彩的构成原理、色彩的直觉练习、色彩的调和、色彩的情感

这种先讲解知识点再临摹,在临摹过程中研究体会知识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为何采用装饰画进行临摹呢?因为装饰画对色彩义的表达更直接,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

如在色彩的调和练习中,装饰画本身的特点就是色彩在画面中不孤立,这样既练习了色彩的调和又练习了色调,调和解决了色调也就解决了

对于色彩的调和,特别是初学者很困难,一块颜色总不知道放到哪里合适,调配到何种程度恰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请同学们完成四组练习:单色调和、类似调和、对比调和、多色调和

四组练习结束后,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调和,理解了色调,同时还体会了色彩的情感

三、色彩的抽象性教学这一阶段是综合性较强的一个阶段,学生应将所学的知识(包括素描知识、色彩知识、心理知识、社会常识等等)综合运用,以几何线性构成基本图形结构,抑制三维空间的存在,抑制具象形体的存在,将造型符号化,突出主题,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在课堂上,随意放一些静物,请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认真观察,体会自己的感受,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运用造型符号勾出小稿,并与我探讨自己的感受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我再根据学生的思想作一个专业的引导,这样既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在突出色彩情感的联系中,我将音乐运用到课堂上,因为音乐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敏感的,而且音乐的不同旋律具有不同的魅力

根据这一特点,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某一种乐曲的理解(如:轻音乐、民族乐、摇滚乐等),通过色彩构成的形式将作品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

这一课题深受学生的欢迎,表现出很强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有利于学生内在潜能的开发,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又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通过以上方法的学习,学生能够对设计色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基本知识的掌握

是不是我们完全具备驾驭色彩设计的能力呢?当然不行,毕加索曾经说过:“给我十多年的时间我可以学会像拉斐尔一样画画,但我却用了一辈子的时间去学习像儿童一样画画

”他的这句话提示我们那些约定俗成的技术性的东西每个人经过一定的时间训练几乎都可以掌握,但是要达到艺术的高度自由却不容易,必须穷其一生而为之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41221/1/787769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