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12 18:51:51 阅读:428

第一章 力 物体的平衡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⑴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就一定有“施力”和“受力”两个物体。

⑵力的作用是相互时

⑶力的作用效果: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

2、力的分类:

按性质分: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 ……

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

3、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⑴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⑵大小:G=mg

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

⑶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及质量的分布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4、弹力

⑴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⑵弹力的方向: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杆对物体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⑶弹簧的弹力大小:F=kx

5、摩擦力

⑴滑动摩擦力:f= mN (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 b、m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

⑵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 f静£ 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

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力的合成与分解

⑴两分力与合力的大小范围是:|F1-F2| ≤ F合≤ F1+F2

⑵共点的三个力合力的最大值为三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为零

⑶几种有条件的力的分解:

①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时,有唯一解。

②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时,有唯一解。

③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求两个分力的方向时,其分解不惟一。

④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求这个分力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的大小时,其分解方法可能惟一,也可能不惟一

7、物体的平衡:

⑴物体的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是物体匀速转动

⑵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即F合=0或Fx合=0,Fy合=0

⑶判定定理:物体在三个互不平行的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则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首尾相接,恰能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

8、物体的受力分析:

⑴明确研究对象,只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予研究对象的力(即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而不分析研究对象施予外界的力。

⑵按顺序找力,先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后接触力;接触力中必须先弹力,后摩擦力

⑶只画性质力,不画效果力,画受力图时,只能按力的性质分类画力,不能按作用效果(拉力、压力、向心力等)画力,否则将出现重复。

⑷需要合成或分解时,必须画出相应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

9、静平衡问题的常用解法:⑴力的分解法 ⑵力的合成法 ⑶矢量三角形法 ⑷相似三角形法(寻找力三角形和结构三角形相似)

第二章 直线运动

1、基本概念:

⑴质点:用来代替物体、只有质量而无形状、体积的点。它是一种理想模型,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形状、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

⑵时刻:表示时间坐标轴上的点即为时刻。

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

⑶位置:表示空间坐标的点;

位移: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之长,是标量。

⑷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v = s/t(方向为位移的方向)

瞬时速度:对应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

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

⑸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v/△t (又叫速度的变化率),是矢量。a的方向只与△v的方向相同(即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2、匀速直线运动: ,即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相等.

3、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Vt = V0 + a t S = vo t + a t2 S= t

几个重要推论:

(1)Vt2 -V02 = 2as(匀加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2)A 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Vt/ 2 = =

⑶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2 <Vs/2)

⑷.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可以推广到sm-sn=(m-n)aT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纸带分析: 或

⑸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1s 、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

在第1s 内、第 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 :( ……(

⑹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由静止开始,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vt=gt h = gt­2 vt2 =2gh

⑺竖直上抛运动:物体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vt= v0-gt h = v0t- gt­2 vt2-v02=-2gh

4、运动图象

⑴、s-t图象。能读出s、t、v 的信息

①点:图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某一时刻研究对象所处的位置

②线:表示研究对象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③斜率:表示速度

④截距:横截距表示初始运动的时刻;纵截距表示初始位置

⑵、v-t图象。能读出s、t、v、a的信息

①点:图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某一时刻研究对象的运动快慢

②线:表示研究对象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③斜率:表示加速度

④截距:横截距表示初始运动的时刻;纵截距表示初始速度V0

⑤面积:曲线与纵横坐标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横坐标上方的面积是正值,横坐标下方的面积是负值所有面积的绝对值之和表示表示路程

三、牛顿运动定律

1.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 与速度的大小、是否受力无关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加速度的方向跟引起这个加速度的力的方向相同

F合=ma 或a=F合/m ( 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4.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F= -F´( 负号表示F、F´方向相反)

5. 超重与失重

(1)超重:当物体存在向上的加速度时,它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重的现象叫做超重现象

(2)失重:当物体存在向下的加速度时,它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重的现象叫做失重.

完全失重: 当物体以加速度g加速下降(减速上升)时,它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的现象叫做完全失重

(3)实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无关

(4)注意: 当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变化

6. 整体法和隔离法

⑴ 整体法:连接体和各物体如果有共同的加速度,求加速度可把连接体作为一个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⑵ 隔离法:如果要求连接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必须隔离出其中一个物体,对该物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此方法为隔离法。隔离法解题要注意判明每一隔离体的运动方向和加速度方向。

⑶整体法解题或隔离法解题,一般都选取地面为参照系。

整体法和隔离法是相对统一、相辅相成的。本来单用隔离法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但如果这两种方法交叉使用,则处理问题十分方便。例如当系统中各物体有共同加速度,要求系统中某两物体间的作用力时,往往是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再用隔离法求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四 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

(1)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2)性质:是变速运动,速度方向是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上方向。

(3)研究方法:化曲为直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 运动的合成

(2) 运动的分解

(3)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同时性、等效性、独立性、矢量性关系。

(4) 注意: 合运动方向通常就是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

(5)渡河问题。(见图1、2、3, V船为船头方向分速度,V水为水流方向分速度,d为河宽)。

a.通常情况下,船头方向垂直对岸,渡河最短时间,t=d/V船。(注意:此时,船实际航行方向并不与河岸垂直,而是船头分速度方向与河岸垂直,见图1)

b.当V船大于V水时,调整船头方向使合速度方向垂直于河岸(图2),最短渡河距离为d。

c.当V船小于V水时, V船与V (V合)垂直时渡河距离最短(图3),最短距离为(dV水)/V船。

V水

V船

V

V水

V船

V

V水

V船

V

图1

图2

图3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41221/1/794429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