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如何正确对待生死 作文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12 22:05:01 阅读:981

浅谈生死

人的一生中生死只有一次,因此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生与死。

古代士人有两种生死观。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司马子长曰:“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简单地说,前者主张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后者主张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仁者舍生取义,志者卧薪尝胆。而正所谓,仁者见仁,志者见志。因此古代士人无论选择两种生死观中的哪一种都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这两种生死观显然已不再适合当今社会,或是说已不能再作为现代人的生死观了。那么现代人究竟需要怎样的生死观呢?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我认为所谓生,是指人生、生活,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可以做许多事,而正是这些事决定了一个人的价值。但不同人的心中的价值标准是不同的,因此只要一个人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那么他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

所谓死,是指死亡、逝去,是一个瞬间。但是在人活着的时候对这一瞬间却有着复杂的心理过程,所以便有了“夫人莫不贪生恶死”的结论。人对待死的态度直接影响着生前的行为。陈涉曰:“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司马迁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因此陈涉伐无道,诛暴秦;司马迁则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现在的人则认为人应看淡死,注重生前对社会的贡献,担当了生前事,何计身后名?这是正确的。我认为,一个人一方面要看淡死,不宜让死成为人生前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要珍惜生,不应轻易放弃生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作为青年人,我们的生死观还不成熟,因此不应妄谈生死,但是我们可以从前人生死观中总结经验。有人曾问我:“人为什么活着?”说实话,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忽然想起《与妻书》中的一句话:“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 是啊!在动乱的年代,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生存而舍弃了自己的生命,换来了现在和平的社会。而在当今和平年代,许多人却不知道,人为什么活着。战乱年代的人想活却活不成,和平年代的人能活却不知怎么活,想来可笑。

人的生死大事,一方面在于人的主观因素即人的生死观;另一方面在于客观因素,即外部作用。在外部条件不佳的情况下要保护自己的生命,外部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不错,一个人只要顺应了历史的发展,完成了时代赋予他的使命,那么他就无愧于生死,无愧于后世。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41228/1/952063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