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1十8城市圈是什么意思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14 02:33:05 阅读:461

1十8城市圈是什么意思

1+8城市圈(简称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城市圈的建设,涉及工业、交通、教育、金融、旅游等诸多领域。

什么是都市圈

都市圈又叫城市群

潍坊划归青岛都市圈的意思是什么?

协同发展

8加1城市圈是什么意思

武汉1 8城市圈(简称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城市圈的建设,涉及工业、交通、教育、金融、旅游等诸多领域。

城市群的意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城市规模以空前速度扩充套件,新城市纷纷涌现。目前,全球已有近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一些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比重已高达70%-90%。在一些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国家里出现了一种新的城市形态——城市群。在欧洲,城市群已成为城市居民点分布的主要形式。随着世界城市化程序的发展,预计城市群分布的范围也将日益扩充套件。

城市群是指集中在一定地域内,规模和职能各不相同,但交通便利,彼此联络密切而又有绿带相隔、相对独立的若干城市和城镇。城市群的分布和组合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以某个大城市为核心,逐步向外扩充套件,在其周围形成若干中小城镇的团状群组,如纽约、伦敦、巴黎、莫斯科周围都团聚著许多卫星城镇。另外,是由若干座规模相仿的城市为中心,组成多核心带状或块状的城市群,如荷兰的“兰斯塔德”,它包括 *** 机构集中地的海牙,港口和重工业中心鹿特丹,旅游和文化事业中心阿姆斯特丹,以及众多的小型城镇和滨海旅游胜地;德国的鲁尔区,它是由埃森、多特蒙德、杜塞尔多夫和杜伊斯堡等15个城市构成的一个巨大工业区;乌克兰的顿巴斯则由顿涅茨克、哥尔洛夫卡、卢甘斯克等城市组成;我国辽宁中部则由沈阳、鞍山、本溪、抚顺、辽阳等组成一个重工业区。

当卫星城镇和新城市不断填充在各大城市之间,以致城市地域相互衔接时,就会出现大城市丛集区,这是高于城市群的一个新阶段,它往往分布在中纬度平原地带交通便利的河口海岸和大湖沿岸,其核心城市往往是全国性或国际性的技术、贸易、文化和人口、交通枢纽,有些是国际性的大港口。与城市群相比,它占地面积更大,人口更稠密,经济更发达。

附:世界六大经典城市丛集区 :

1.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自波士顿至华盛顿地带(波士华带):在长970千米的地带内,城市密集,仅大城市就有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居住了4200多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

2. 美国中北部五大湖沿岸区(芝匹带):包括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等大城市。

3. 日本太平洋沿岸东京——大阪城市带(京滨带、阪神带):包括东京、横滨、名古屋、京都、神户、大阪等。以后将向西发展延伸到长崎。

4. 英国英格兰地区:由伦敦、伯明翰、利兹、设菲尔德、曼彻斯特、利物浦、纽卡斯尔等城市组成。

5. 西北欧地区:包括荷兰的“兰斯塔德”、德国鲁尔区和法国北部工业区(有巴黎、鲁昂、勒阿弗尔、里尔、敦刻尔克、加来等城市)。

6. 我国沪宁杭地区(沪宁杭带,又称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京、扬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杭州等城定。另有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等。

中国七大都市圈.谁最强

一、超大城市的总体发展目标

对于备受关注的城市发展规划,应放在全球和全国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并充分科学地把握超大城市和都市圈的发展规律。到2040年,如果不出大的意外,中国的经济总量将居于世界第一位,人均GDP将达到2.5-3万美元(扣除通胀),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同时,全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75%以上。为此,超大城市和相应的都市圈的规划必须适应于引领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

在这一背景下,应注意到,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特别是以资讯、技术和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世界上主要全球城市及周边连成片的都市圈的人口规模均出现了持续上升的态势,即使在已经完成城市化程序的发达国家,其主要大城市及周边的都市圈人口也保持着持续增长。个别特大城市的人口虽然出现小幅度下降,或者是因为人口在向更大的城市集中(比如大阪的人口减少,而东京人口在增长),或者是中心城市(如首尔)人口下降,但大都市圈范围的人口却仍在上升。[1]在上述背景下,即使在纽约这样的发达国家的大都市,其远期规划中的人口预测数仍然继续增长。为此,参照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大都市圈的发展规律,中国的超大城市对于远期人口应有更为科学的预测。

世界上主要全球城市纷纷在远期规划中提出了自己追求的价值观,通常都包括更强的包容性,以及通过增强对于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覆盖率(特别是廉租房)来实现公正的价值观。与此相比,中国的超大城市在远景规划中却对城市发展的价值观重视不够。例如,上海2040年的目标愿景提到了“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这些之外,如果能够有凸现公平和包容性愿景的相应表述,例如“文明之城”,则更符合全球城市发展理念。

根据全球都市圈发展趋势,都市圈是指包括中心特大城市和周边地区,在物理上基本连片的建成区,并且在基础设施上高度连通,在经济活动上密切往来的城市蔓延区。中国未来的超大、特大城市都应着眼于都市圈建设。

而目前无论是长三角规划还是上海规划中提出的一些与都市圈有关的概念不够精确,缺乏国际可比性。具体如下:

1、目前规划中“上海大都市圈”包括了浙江和江苏的一些城市,所划定的范围宜采取“城市群”的概念,类似于美国东部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组成的东部城市群,或者日本的东京-大阪城市群;

2、规划中所提到的长三角其他都市圈,如苏-锡-常都市圈等,严格说来,在2040年都可能达不到都市圈的规模,而只能达到城市群;

3、如果到2040年,上海及周边地区成为真正的“上海都市圈”,其最可比的物件是同处于人地关系较为紧张国家的东京都市圈,其都市蔓延半径大约在70-80公里,将跨越上海市目前管辖范围的半径。需要说明的是,都市蔓延经常会被批评,但是,在给定人口数量的条件下,连片的都市蔓延其实更为节省通勤时间和距离。根据这一判断,应尽快提出与东京都市圈相对应的“上海都市圈”的概念,制定“上海都市圈”的规划,这无论对于上海发展还是国家发展,均可谓当务之急。

南京都市圈的范围定义

南京都市圈是江苏省委、省 *** 提出着重建设的三大都市圈之一,其范围锁定在南京周边100公里左右,由于驱车往来只需1个多小时,故又被称为“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南京都市圈”不是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城市概念,而是一个被发达的交通网路紧密联络起来的城市群落。 南京都市圈是一个跨省城市群,地跨苏皖两省,在吸收部分江苏城市外,又纳入部分安徽城市,其实质是以南京为中心形成一个经济区域带,在这个区域带里共同发展,共同做强做大,即以一个城市为龙头来带动一大批城市及周围城镇发展。

合肥都市圈的基本概况

按照规划,到2020年,合肥都市圈总人口约为2400万人,城镇人口约为1580万人;2030年,合肥都市圈总人口约为2635万人,城镇人口约为1990万人。同时,城镇化水平在2020年达到65% ~68% ,2030年达到75%~78%。 根据《规划》,未来十年,合肥都市圈将形成“一区、五轴、三带、多组团”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体系,远景由点—轴模式向网路化模式发展。具体是,由合肥、淮南、六安、巢湖、桐城五大城市中心城区以及环巢湖地区等组成的城镇密集区,成为聚合合肥都市圈区域发展的“心脏”;而东西向合巢芜发展轴、合肥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14-2020)(年份表示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城市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合肥5158.305790.156401.767097.008132.269211.3110156.70淮南780.17  850.44935.171091.481275.491480.531615.09滁州1190.12  1276.061385.461561.051840.342109.602322.43六安1091.581170.431258.701405.931657.771800.151989.50桐城(副地级) 238.59260.15301.44351.19435.02527.97606.00合肥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21-2029)(年份表示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城市202120222023202420252026202720282029合肥11000.311905.212705.914015.815001.216801.618516.820235.922015.7淮南1700.81915.32105.42400.32678.72805.13015.83415.33722.6滁州2455.12670.22815.33012.23155.93315.83577.23815.44022.6六安2105.32315.02399.42562.92770.12915.33041.63256.53550.1桐城(副地级) 701.5770.2850.9945.61091.31252.61561.81800.42015.7 1号线南北方向骨干线,起点位于合肥火车站北天水路,以地下线形式沿新蚌埠路向南,经北二环路,穿过合肥火车站,沿胜利路、马鞍山路向南,至望湖中路转向西,再向南沿佳洲路直穿高铁站,之后沿青海路、庐州大道、珠江路至线路终点徽州大道站。线路全长约28.99公里,全部为地下线。全线共设车站25座,全部为地下车站。已于2012年下半年开工,预计2016年底开通运营。2号线东西方向骨干线,西起长江西路与长宁大道交叉口东侧,终点至长江东路与大众路交叉口西侧处。全线长27.20公里。已于2013年开工,预计2017年6月30日开通运营。3号线2014年开工,2018年年末正式运营。 合裕航道作为合肥通江达海的唯一“路径”,其地位和作用愈发重要。为切实解决合裕航道通航能力问题,合肥市计划投资6亿元将航道升级为三级的高等级航道,使千吨船舶可常年通航。目前,新建的裕溪闸复线工程正抓紧施工,计划明年上半年完工,合裕航道的疏浚准备也在有序进行当中。

请问在我国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区别是什么?能否具体叙述下?

我国的三大城市群是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唐城市群,同时也存在着三个都市圈,其实城市群和都市圈都是一种对这种城市密集区域的一种称谓,没有实质的区别,但城市群偏重于强调城市组合的整体,而都市圈着重于个别城市的突出作用,比如说长三角的上海,珠三角的香港和京津唐的北京。

我摘录了有关学者的评论。

自从戈特曼用“Megalopolis”来定义他所长期研究的美国东北部城市群以后,这个古老的希腊词汇也就慢慢脱离了之前种种繁杂的用法,而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在国外理论界,用这个词来表示像波士华那样的诸多大城市的 *** 体已成为共识。

然而,当戈氏的城市群理论被介绍到国内来时,互Megalopolis”一词却找不到一个贴切的中文表达,一时间,“都市圈”、“大都市带”、“都市带/都市连绵带”、“城市群”等种种译法四起;具体到对长江三角洲诸城市的称呼,既有顺水推舟按沿用国外的用法称“第六城市群”的,也有将之和京津唐环渤海和珠江三角洲诸城市并列而称“都市圈”的,学术界争执不下,旁观者不明就里。

致力于相关研究的郁鸿胜专家认为,尽管都市圈、城市群、城市连绵带的物理空间布局形态并无多大的区别,但是从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分清这些概念还是有意义的。郁鸿胜指出,用“都市圈”来表达长三角的城市群体就暗含了“首位城市”的概念,圈内城市间只能是“主机—终端”的关系,发展结果不可能是各城市平等协调发展。说到底,“都市圈”的思路还没有跳出行政管理体系的窠臼。而“城市群”的提法属于城市等级规模体系,其中的城市与城市群总体之间是“网路—结点”关系,各城市的地位平等、功能互补,也最容易促成“共赢”。

尽管不少学者认为“大都市带”堪称是“Megalopolis”在中文里比较标准的对译,这个概念用于长三角,仍有其欠缺之处。因为“带”是指一个狭长的区域,而长三角诸城市是呈块状集聚。

更重要的是,把戈特曼的理论首次引入中国的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和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甯越敏教授指出,“都市带”和“都市区”所反映的城市群形成的动力机制也是不同的。“都市带”的形成是靠大都市带动的,整个区域由核心城市扩散、连线而成,举例来说,波士华城市群中,波士顿和纽约这两个城市的界限就是彼此交融相当模糊的。“都市区”则反映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发展,像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浙江一带,县域经济发达,尽管各地和周边大城市的关系都非常密切,仍然是以县(级)市为主体的,因此对长三角而言,“大都市带”的称呼毋宁为“大都市区”。

郁鸿胜专家介绍说,城市群的研究源于欧美,有许多流派,与其相伴出现过“组合城市”、“城镇密集区”、“都市地区”、“大都市圈”、“城市连绵带”等概念。在1910年美国学者库恩(Queen.S.A)曾有过“都市地区”、“城市边缘区”和“城市腹地”等概念。1915年英国学者帕特里克·格由斯(PatrickGeddes)提出了“组合城市”的概念。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学者弗塞特(C.B.Fawcett)提出了“城镇密集区”的概念。

郁鸿胜认为,应该承认上述各种译法都有其可取之处:“都市圈”这一称呼体现了城市间的功能互补,“都市连绵带”则强调了各城市之间的逐渐过渡,反映了中心城市范围的延伸和功能的辐射,而“城市群”这一名称则博采各家之长,指明了长三角诸多城市在发展到城市化的更高一级阶段后,要发展壮大自身、媲美其国际“五姐妹”的光明大道。

都会区是什么意思?

都会区是指城市群(又称城市带、城市圈、都市群、都市圈或都会区)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 *** 。城市群的特点反映在经济紧密联络、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交通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影响。由多个城市群或单个大的城市群即可构成经济圈。重庆傍边那些不是隶属于重庆的吧。。。比胆说东京和墨西哥城傍边范围都是这两个城市的外围。而重庆边上的小城市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和行政中心。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41228/1/979436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