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海军学校,从福州船政学堂肇始,至今已有135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中华民国海军教育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新式教育、中西文化交流、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推手。自清末建立以来,学校历经多次易名与体制变更,始终秉承福州船政精神,发扬福州船政文化,培养了大批海军人才,对中国海军乃至其他现代工业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福州船政学堂于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立,初期名为“求是堂艺局”,后改称“福州船政学堂”。学堂分为前、后学堂,分别学习法文、造船和英文、驾驶等课程,同时教授算法、画法等基础技能。学堂初设福州城内定光寺,后迁至马尾,逐渐建立起完善的教学体系。从学堂设立到民国期间,共毕业学生629名,其中前学堂制造班8届178名,后学堂驾驶班19届241名,后学堂管轮班14届210名。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海军学校正式成立,归海军部直辖,于1913年将“前学堂”改为“福州海军制造学校”,“后学堂”改为“福州海军学校”。学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逐渐完善,旨在培养海军驾驶与航海军官。历经多次体制调整,学校最终在1926年合并了福州海军制造学校、福州海军飞潜学校,改名为“海军学校”。
抗战时期,由于战争影响,“海军学校”经历多次搬迁,最终于1938年迁至贵州桐梓县城。在桐梓的八年里,学校对当地产生了深远影响,史志学界有人称桐梓为“高原战舰”。1946年,学校迁回重庆,后迁至青岛办学,直至1951年,所有毕业生并入新成立的“青岛海军军官学校”。直至今日,源至“福州船政学堂”的台湾“海军军官学校”仍在继续培养海军人才。
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海军学校”自清末起,即是中国海军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甲午战争时期的海军战将、北伐军的海军总司令及舰艇将校、抗日战争时期的海军总司令及绝大多数海军将校均出自这个学校。据统计,从1927年至1951年,学校共计毕业22期(班)486人,失事殉难未能毕业的18人,显示了其在培养海军人才方面的卓越成就。学校在海内外的影响也十分显著,不仅培养了如萨镇冰、严复、詹天佑等知名人士,也为海峡两岸和海外输送了大量远洋轮船船长、教授、总工程师、造船专家等人才。
综上所述,中华民国海军学校作为中国海军教育的摇篮,其历史意义和影响力不容忽视。从福州船政学堂到今日的台湾“海军军官学校”,它不仅见证了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也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海军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50101/1/1030821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1 01:40:24职业培训
2025-01-01 01:40:24职业培训
2025-01-01 01:40:22职业培训
2025-01-01 01:40:15职业培训
2025-01-01 01:40:14职业培训
2025-01-01 01:40:13职业培训
2025-01-01 01:40:12职业培训
2025-01-01 01:40:12职业培训
2025-01-01 01:40:11职业培训
2025-01-01 01:40:11职业培训
2025-01-07 16:25职业培训
2024-12-06 20:23职业培训
2024-12-16 23:08职业培训
2024-12-28 14:52职业培训
2024-11-29 07:34职业培训
2024-12-10 03:26职业培训
2024-12-15 02:11职业培训
2024-12-07 06:22职业培训
2024-11-27 14:01职业培训
2024-12-13 22:29职业培训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