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怎么样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04 13:19:32 阅读:845

学校直属中国民用航空局,其前身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学校创建于1956年,同年9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空学校,后又以中国民用航空高级航校、中国民用航空飞行专科学校为校名。1987年11月,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经过53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全球最大,在世界民航有较大影响力的全日制高校,被誉为中国民航飞行员的“摇篮”、中国民航管理干部的“黄埔”。

办学资源:

学校位于成都平原的腹地——四川省广汉市,占地16000多亩,建筑面积90多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超过50亿元(不含土地资产值),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2亿元;建有5个机场,配有奖状、夏延、新舟600、西门诺尔、TB、赛斯纳-172等14种共236架初、中、高级教练机和包括波音737-300、800、空客320等在内的全飞行模拟机、固定模拟机和练习器35台,有各型航空发动机400余台以及我国民航高校中唯一的360度全视景塔台指挥系统;馆藏图书超过百万册、国内外数据库33个,是我国民航类规模最大的综合图书馆,并建有1000兆校园网。

学校还建由中、美、法三国六方合作创办的航空发动机维修培训中心、美国本迪克斯/金氏维修中心、航空器维修执照考试中心、飞行签派员培训中心、工程技术训练中心等多个国际、国内授权培训机构,承担民航各种岗位资格培训,同时为中国民航立法、建标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培训。

专业学科:

53年来,学校在理、工、文、管、法5个学科门类下形成了一批在国际、国内和民航界有较大影响的品牌专业和优势学科。学校是中国民航“ICAO”飞行员、管制员英语“考官”培训中心和考试中心,是联合国重点推广的“MPL”课程试点单位,有4门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专业、13门精品课程。其中,飞行技术专业是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航行实验室为“四川省实验示范中心”;学校现有8个硕士培养方向和3个国际合作项目(美国),开设有21个本专科专业,教学基本覆盖了民用航空运输各个领域。飞行驾驶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工程和航空运输规划为四川省重点建设专业。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300人,各类教师1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700余人,实训教师28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400余人(含国家功勋飞行员59人,高级工程师175人),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5%以上。他们当中有国际民航组织专家组成员、民航特聘专家和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人才培养:

截止2009年,学校为中国和亚非国家培养了50000余名各类毕业生。其中,培养的民航飞行人才占中国民航现有飞行员总数的90%以上。毕业生中既有出任国家民航局局长、副局长和航空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地区管理局局长的业界精英,也有长期在一线耕耘的技术骨干。多年以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居民航和四川普通高校之首。

科学研究:

学校科学研究保持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包括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9项,获科技成果奖12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学校现有包括中国民航飞行技术与航空安全重点科研基地、中国数字仿真联合实验中心(与川大智胜合作)、高原飞行研究所和航行实验室(四川省实验示范中心)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重点实验室)7个。

国际合作与交流:

自上世纪60年代初,学校接收第一批留学生以来,已与美国、法国、德国、英国、俄罗斯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民航机构、航空院校,与国际民航组织、国际民航运输协会、美国联邦航空局(FAA)、欧洲联合航空局(JAA)等民航组织和机构,与波音公司、空客和空客母公司——欧洲航空防务和航天集团(EADS)、斯奈克玛、GE、国际航空发动机公司等知名航空制造企业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2000年以来,学校有700余名学生前往美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留学,并接受了来自友好国家的近200余名留学生。目前,在校讲学的长期和短期外籍专家保持在25名左右,学校也选派了700多人次前往境外学习和讲学、授课。

今天,作为中国民航高等教育的主力军,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她将通过改故鼎新,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鲜明特色的一流民航大学,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建设民航强国和持续安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50101/1/1071223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