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用新批评方法批评或分析一篇诗歌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12 22:01:32 阅读:978

在一只圆球上

  一个工人有着摹本,能够创造

  欧洲、非洲还有亚洲,

  很快地作了,原是一切虚无,

   你眼中含着

   每一滴泪水,

  一个地球,一个世界,靠着这个印象成长,最后你的泪水和我的泪水混在一起,淹没了这个世界,在你的泪水,我的天国就这样融去了。

  

  此段可以划分为三部分,前四行、中间两行和其余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说一个工人在地球仪上画地图,完成后发现是虚无。关键词在“创造”“很快”“ 虚无”上,创造出来的是地球仪,但地球之大与地球仪之小,构成强烈的反差和悖论,形成张力, “摹本”与“创造”构成反讽,突出创造过程之不易与创造结果之虚无两者之间的矛盾。为第三部分的毁灭起到铺衬和消解作用。

  

  中间两行为第二部分,看似突兀,实则是顺转,“因此”一词是关键,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

  因此你眼中含着

   每一滴泪水

  单单这两句,似乎很容易让理解,也很容易让人理解不了,就在一个“每”字。自古以来,“泪水”这一意象内蕴十分丰富,现当代以来的诗歌,更有使用过度之嫌。“每”字在这里强调的是泪水数量之多和内在的连续性,从而暗示上部分提到了一切创造最终皆虚无的事实一直存在。

  

  一个地球,一个世界,靠着这个印象成长,最后你的泪水和我的泪水混在一起,淹没了这个世界,

  联想和发散思维在此部分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句可分为以下两部分

  “一个地球,一个世界,靠着这个印象成长,”可以由两种理解,一种是把“靠着这个印象”当作是与“泪水”具有同质性的普通水,水孕育万物。另一种理解是把这个“印象”理解为对“一切创造最终皆虚无”的事实认识。从新批评理论的复义来阐释,应该是上述理解各成道理,相互作用,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和相互丰富的。

  

  “最后你的泪水和我的泪水混在一起,淹没了这个世界,”从传统解诗学理论来看,此句只要把泪水混合从而联想到洪水,再联想到《圣经》里面有关洪水的诺亚方舟的故事就算是很到位了。新批评的奥妙之处远比这些更深。“你的泪水和我的泪水混在一起”进一步说明不仅你认识到了“一切创造最终皆虚无”伤心和失望,“我”也是,从“你”“我”而推及大众,可见此种情绪和认识普及的广度和深度,于是大家的这种情绪和认识共同“淹没”了这个世界。

  

  从地球仪、泪水到洪水这三个意象看似好不相干,却深刻地联系到了一起,远距离意象的联结形成了强有力的张力。

  

  在你的泪水,我的天国就这样融去了。

  前三段的种种,最终归结到了这一点上。在你的泪水中,我理想的天国也就破灭了。由于仅分析节选诗篇全文的一部分,无法得知“你”“我”之间的确指关系,离开了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最后一句的分析就到此为止了。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50102/1/1118183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