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基于新课标的课堂教学,必然是素养立意、深度学习,聚焦三大焦点问题——进阶式目标、真实问题解决、学习性评价。进阶式目标——低阶学习目标,短期的学习结果;高阶学习目标,长期的素养目标。真实问题解决,学科教学要聚焦运用知识来做事,即解决真实问题。以“真实情境融入学科素养,任务驱动聚焦问题解决,高阶思维实现深度学习”。事实上,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当任何单一学科无法解决此问题时,需要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观念与方法解决它,并由此产生新的理解。学习性评价,是在“形成性评价”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为适应新一轮国际基础教育改革而产生的课堂评价理论及其指导下的课堂评价实践。学习性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而不是诊断学生学习结果,除了“逆向设计,评价为先”即目标之后呈现学业质量标准之外,课堂教学嵌入评价量规,类似于评分标准,在思维障碍处、学习困难处搭建问题解决或活动规则评价支架,引导学生高质量学习。
“立德树人”是时代的要求,亦是我们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首要任务。优质课堂教学首先必须遵循这一的原则。语文教师要把课堂变成“传道授业”的主阵地,尊重学生,平等待人,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这个“导演”的编导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手做、动眼看、动脑思、动口议、动耳听、动笔写,使每一个学生在知、情、意、行等各方面都得到生动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以德树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新课程方案充分体现了“双减”和“五项管理”政策落实要求。比如,方案要求,各中小学要加强课程统筹和管理,落实作业管理制度,科学规范学生作息安排,有条件的要探索实行午休午托。在课后服务方面,学校要统筹课内外学习安排,有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安排作业辅导、体育锻炼、阅读表达、艺术活动、科学探究、班团队活动、劳动与社会实践等,发展学生特长,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提高课后服务的规范化、多样化、课程化水平。
“双减”政策是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战略部署,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双减”政策落实提供了课程政策依据和专业支撑。首先,教师要对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对于教师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或者说学生学到什么程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在实际教学中学得过多、学得过难的问题,避免人为加大学习的难度、深度。其次,加强作业设计。教师要对作业类型、层次、立意精心设计,减少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类作业,丰富作业类型,增强作业针对性,增强实践性作业,控制作业难度和数量。最后,从改革考试评价的角度,考试要基于核心素养来作为命题的出发点,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50102/1/112889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2 19:22:18职业培训
2025-01-02 19:22:18职业培训
2025-01-02 19:22:17职业培训
2025-01-02 19:22:17职业培训
2025-01-02 19:22:16职业培训
2025-01-02 19:22:15职业培训
2025-01-02 19:22:15职业培训
2025-01-02 19:22:14职业培训
2025-01-02 19:22:05职业培训
2025-01-02 19:22:04职业培训
2024-11-29 19:51职业培训
2024-11-29 07:55职业培训
2024-12-01 15:23职业培训
2024-12-17 11:11职业培训
2024-12-02 05:54职业培训
2024-12-08 23:56职业培训
2024-11-30 21:59职业培训
2024-12-27 22:21职业培训
2024-11-29 22:39职业培训
2024-12-16 22:45职业培训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