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在炎陵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炎陵人民世世代代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美动听的民间故事,特别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传说和故事,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影响之深,流传之久是罕见的。由于他教民耕种、发明医药、日中为市、治麻为布、削桐为琴······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所以,人们世世代代崇敬他,歌颂他,传唱他······通观这些民间传说故事,就是一部“炎帝史”。 《炎帝的三个母亲》 在炎帝陵的东北面,有一座大山,名叫岩鹰山,相传炎帝神农氏就出生在这座山上。炎帝的母亲叫女登,;有一天晚上,她梦见天上的太阳落在自己的怀里,感到又温暖又舒服。过了一年零八个月,女登生下一个红球,红球在地上滚了几滚之后裂开,中间坐着一个胖乎乎的男孩。女登见了,非常高兴,连忙把他抱在怀里,用兽皮包好,取名叫石年。 女登和大家一起去采果实,把孩子放在一块大石头上,让他晒太阳,谁知时间一长,孩子睡醒了,感到又热又饿,便哇哇大哭起来,哭声惊动了山中的生灵。这时,岩鹰首先飞过来,为孩子遮荫扇凉。接着,山鹿也跑过来,为孩子喂奶。孩子歇着荫凉,吃着鹿奶,甜甜地睡着了。此后,每当女登离开孩子时,鹰和鹿都会很快过来照护。人们认为鹰和鹿也是炎帝的母亲。由于孩子得到三个“母亲”的精心养育,他三天就会学着说话,五天就会学着走路,九天就长齐了牙齿,而且蛮聪明,逗人喜爱。炎帝长大成人后,额头生得蛮宽,嘴巴长得蛮大,身长八尺七寸,粗壮结实,很有力气。 炎帝去世之后,为了纪念炎帝的三个母亲,人们雕刻石鹰、石鹿,安放在炎帝墓冢左右,和炎帝同享祭祀。宋乾德五年修建炎帝庙时,将石鹰、石鹿移放主殿前方的左右侧,至今未变动。人们还在岩鹰山修建了“帝母祠”,祭祀炎帝母亲,四时香火不绝。 《神农洞》 相传,在九烈山(也叫九龙山)下住着一个氏族部落,这个氏族部落的首领叫少典。少典的妻子是有是娇氏的女儿,名女登。 女登是一个漂亮、贤惠的姑娘。一天,女登赶着羊群,提着柳条篮子上山采集食物。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女登来到山上,看着一堆堆红的花,一丛丛绿的树,一片片青的草,心中有说不出的快意。她让羊群尽情地吃草,自己采野菜。轻风把花的芳香和青草的甜气送到她的鼻中,女登觉得甜而又香,快乐的笑了。 天上的太阳还没当顶呢,女登就想找一个地方歇息一下。 她顺着弯弯的山路,穿过丛丛树林,在半山腰发现有一个洞穴。洞内很宽敞,洞口边长满青翠的小树和映山红。好奇心诱使她提篮进入洞中。 洞里清爽、恬静,舒适宜人。女登放下篮子倚着洞壁坐下休息。不一会儿,她感到疲倦,打起瞌睡来了。后来又出洞,在洞外睡着了。 再说,这个洞原是七龙子住的地方(洞在九烈山第七座山上,现在叫“洞天山”)。因为镇莽有功,王母娘娘设蟠桃宴会,宴请9个龙子。在瑶池,七龙子多喝了点酒,回来后就把洞门打开透气睡觉了,洞门也忘了关。第二天醒来,他发现洞口睡有一个美丽的姑娘,眉毛似柳叶,鼻子犹如玉石所雕成,小嘴象石榴。七龙子情不自禁地把姑娘抱起,走入洞内,放在龙床上······。 女登仍然睡着,她梦见一个自称是七龙子的英俊的小伙子正和自己亲热。然后小伙子仍然把她送到洞口。 女登一觉醒来,还清清楚楚记得梦中的情景,不觉感到脸上发热。她提着篮子、赶着羊群下山去了。 女登自此以后,就感到肚里有一个什么东西在跳动。她时常回忆起那次梦中与七龙子的相亲情景,每天都要到洞口去坐一坐。 一天,她在洞口坐了一会儿,便往洞内走去,走着走着,前面越走越宽,越走越亮。洞内有石床、石桌、石碗,是一个居住的好地方。回去后,她和丈夫少典商量。接着,她就和丈夫搬到石洞里去住了。 第二年,春风和煦的时候,又是一片山花烂漫的景象。女登在洞中生下一个7斤重的肉球。这一天,在有了日历之后推算,是4月26日。 生下的是个肉球,女登感到纳闷。少典也气得发抖,举起石刀准备把肉球劈开,不料肉球滚动起来,“砰”的一声,肉球自动裂开,跳出一个胖小子,迎风长高3尺。少典和女登又都乐了。女登为他起名“石年”。这个石年,就是后来的炎帝神农;这个洞,后来就叫“神农洞”。 《五谷的故事》 远古时期,人们都是吃鸟兽的肉和山上的野果过日子。到了炎帝神农时,人慢慢多起来了,炎帝心想,鸟兽总会越吃越少,而草木的果实,每年可以生长一次,可以源源不断。要是能把那些最壮实的草木拿来种植,就可以年年有新的收成,不愁食物短缺了。于是,他从山上砍来一些木料,削成启土锄地的耒耜,让他的琉璃狮子狗在前面拉着走,自己在后面扶着耒耜掌握方向。土翻好后,又从野地里收集了一些草籽,开始试种起来。 不久,这些种子破土而出,长得很茂盛。到了秋天,收到了多几倍的收成。炎帝高兴极了,第二年,就叫稻、黍、稷、麦、菽五位大臣,带领百姓按土地的高燥湿肥等情况,划分地段,分头大面积种植。这件事感动了玉皇大帝。他打发一只满身通红的神鸟,衔着一株九穗的禾苗,飞到炎帝他们开垦过的土地上空,把种子撒在地里。又命令太阳神和雨神帮助照管。结果,五个地段长出了五种不同的作物。为了便于记忆,炎帝就按五个大臣的名字,把这五种作物叫做稻、黍、稷、麦、菽,这就是五谷的由来。 《神农犁》 一天,炎帝神农氏躺在田垄上苦苦琢磨如何改进耕作技术的问题,想入了迷,大雨将自己淋成了落汤鸡也没感觉到。后来,大概是为自己始终未想出个门道来而生气吧,他竟将一只手猛地戳进地里,又使劲向前一推,当提起手来时,五条泥沟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尤其是中指犁出的那条沟,又深又直,两旁翻起的土也很整齐。他喜出望外:若能仿照手指向前、手臂悬空的样子做成一种农具耕田,岂不又省力、又利于作物生长吗?他立即叫来伙伴们,先把一截质地坚硬的木头削成一个前薄后厚,前尖后宽的三角形,再在三角形后部装上一个木把,又找来两根山藤穿在木把的底部。他让伙伴们在前面拉,自己扶着木把掌握方向和深浅。果然,三角形所过之处,地上便留下一条条平平直直、深浅一致的犁沟。耒耜制作成功了,大伙儿都乐得合不拢嘴。这就是最早形态的耒耜,后人叫“神农犁”。 《麻与布的故事》 远古的先民,不论男女,都穿兽皮来保护和遮掩身体。可是,到了夏天,赤日炎炎,兽皮穿在身上,实在热得难受。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把野兽的皮,割成很细小的条条,用它来把树叶串连起来围在腰上。树叶易得烂,穿不了好久就要更换,很是麻烦。一天,炎帝在山上砍柴,发现一种植物的皮软绵绵的,很是结实,他就砍下来几株,把皮剥下来,用它来捆柴火。他回到家后,拿着这树皮仔细端详着。原来这树皮的里层有一种白色的纤维,所以柔软结实。用手一撕,它还可以分成一条一条的。他看着、撕着;撕着、笑着,很是高兴,便要人们用它来代替皮带串连树叶。后来,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又渐渐发现可以把它搓成更加光滑结实好用的绳子。 由于树叶容易烂,烂了又要用这种树皮或这种树皮搓成的绳子补缀新的树叶,这样补了又补,渐渐变得叶少绳多,如此多次,这种树皮绳子横七竖八,密密麻麻,不好再补了,他们就干脆把它们连成一种绳子结织似的东西披在身上、围在腰间。这就是人类最早结织的衣服。用这种树皮绳子连缀起来的衣服,穿了好多年,大家感到太稀、太粗,想要改善,又想不出办法来时,炎帝发现一年轻女子坐在大树底下的草地上,一边乘凉,一边聚精会神地把这种树皮撕成一条一条的细缕,缠在手指上穿来穿去,织成密密的小块儿玩。他觉得这很新鲜,心里默神,如果像她这样再多织一些,把它连缀起来,穿在身上,不是一件好的衣服吗?于是,他就依照着织,织了很多小块后,再用骨针连起来,穿在身上,觉得挺舒服。这样,他就告诉人们,如此这般地做起衣服来,并给这种植物取了一个名字,叫“苎麻”。 后来,人们在反复实践中,才发明织布机,把苎麻撕得细细的,再织成细密的麻布,从此,麻类植物便成了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了。 《日中为市》 炎帝在位期间,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吃的东西越来越丰足。大家都能按照天时地利,从事各种劳动。住在水源好的平原地带的人,主要种稻子;水源差一些的地方的人就种麦、黍、稷、菽;靠山的人以狩猎为主;近河的人以捕鱼为主;赤翼人住在干燥的高地,就教他们制陶器。人们生活得有条有理,国家有11年的粮食储备。 有一天,炎帝来到一个平原的部落巡视,问大家现在的生活过得怎么样。一位老人说,现在食物充足,,就是单调一些。我们这里出产稻谷,别的东西就很少,要是能相互交换一些东西就好了。 炎帝一听,这个想法很好。于是召集群臣商议,要开辟市场,让大家把出产的东西拿到市场上来,根据需要互相交换。当时没有钟表,也没有记录时间的方法,凭什么来确定交换的时间呢?人们不能丢掉劳动,整天在市场上老等呀!炎帝想了想,告诉大家拿太阳来做标准。太阳当顶的时候,就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过了这段时间就散市。 这条办法又标准,又简便,人人都欢喜。每天一到日中时分,附近的人都把各自出产用不完的东西,拿到一个商定的中心地点来交换。这一下子可热闹了。五谷、鸟兽、鱼虾、野果,还有晒制的兽皮和编好的麻布,粘土做成的陶器、用石头磨成的杵臼等等,五花八门,摆满了一地。大家都挑选自己部落需要的东西进行交换,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从此以后,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加丰富多采。一个地方这样做了,别的地方也跟着学样,慢慢地全国都推行了这个日中为市的办法。直到现在,许多地方的民间墟场,还保留着日中为市的习惯,据说就是从炎帝时期传下来的。 《神农琴》 炎帝教民耕种成功之后,人类开始从采集渔猎的生活,过度到原始农业时期。 有一天,炎帝对大臣们说,现在种了五谷,食物丰足,不需要天天去忙着捕捉鸟兽了,但是,我看到大家耕作时很吃力,要是有什么办法能减轻劳累就好。 大臣郴夭说,我倒想起一件事。前几田,我和大家一起挖土,当时荒地中间有一块大石头,决定把它推开。当大家一起用力时,很自然地发出“嘿嘿嗬嗬”的喊声。说也奇怪,大家边喊边推,感到轻松多了。 炎帝高兴地说这办法不错,就命郴夭把这些喊叫声编成扶犁之乐,让大家在劳动时哼着做事。郴夭遵命很快就编出来了。炎帝叫大家学着哼唱,劳动时果然没有过去累了。 又有一天,炎帝说:我在采药的路上发现一根很好的木头,正在用它制作一把琴,郴夭你就再制一曲丰年之咏吧,让大家好好欢庆今年的丰收吧。 经过七天七夜的精心制作,炎帝的琴造好了。这张琴是用桐木做琴身,用麻绳做琴弦,琴身长三尺六寸六分,中有五弦分宫、商、角、征、羽五个音调。这时,郴夭的丰年之咏也编好了,于是选择一个月白风清的晚上,在白鹿原的西北面山窝里一块大平地上,烧起一堆大篝火,旁边摆满了用陶盆盛着的烧熟了的鸟兽肉和饭团、野果等。另外,又用陶器盛上一些饭团,用粘土堆成馒头样的土鼓,放在木排上顺?水漂流,以祭祀米鼓神。
满意采纳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50102/1/1134883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2 21:55:35职业培训
2025-01-02 21:55:34职业培训
2025-01-02 21:55:33职业培训
2025-01-02 21:55:32职业培训
2025-01-02 21:55:32职业培训
2025-01-02 21:55:31职业培训
2025-01-02 21:55:31职业培训
2025-01-02 21:55:30职业培训
2025-01-02 21:55:21职业培训
2025-01-02 21:55:21职业培训
2024-12-08 00:37职业培训
2024-12-07 19:58职业培训
2024-12-22 07:02职业培训
2024-11-30 14:37职业培训
2025-01-02 18:54职业培训
2025-01-02 02:27职业培训
2024-12-18 02:32职业培训
2024-12-08 17:08职业培训
2024-11-25 16:36职业培训
2024-11-25 21:53职业培训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