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
危害何其大
校园暴力也被称为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由于很多国家多是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欺凌过程,蕴藏着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被欺负会对个体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校园暴力如果不及时制止,会对受伤害的孩子造成心理阴影,比如经常做噩梦、恐惧、失眠,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受伤害的孩子由于长期被欺负,也会产生很多的负面情绪,他们往往会表现得自信心不足,也有些会通过攻击弱者,以寻求心理平衡。长大后这些孩子甚至会对社会形成一种阴暗的看法,仇恨社会。有的时候,很多孩子在受到欺负后不会主动告诉大人,但他们的行动还是会露出一些不寻常的地方,如装病不上学、不愿独自出门、出现无法解释的伤口、回家时衣服和书本常有破损、突然无故大发脾气、睡觉时偷偷哭泣、变得富有攻击性等。在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和学校不及时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受欺负的孩子还会受到精神上的伤害。他们会变得焦躁不安、沮丧,甚至自虐。孩子们因受辱而自杀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端,有时仅仅是口头侮辱也会使他们走向极端。
专家表示,当孩子向父母哭诉被欺负时,父母千万不要认为这只不过是小孩子之间打打闹闹的小事,尤其是在孩子处在初中后期和高中前半段,不可轻易听之任之。同时,校园的施暴者多是学校的边缘学生,他们多数不被家长、老师和同学接纳和认可,容易感受到被排斥的感觉,时间长了,也容易自暴自弃。此外,施暴者如果一旦形成习惯,就会走向反社会人格,不会用和谐的方式解决问题,一味依靠武力,而且暴力容易“结团”,如果不及时制止,容易让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校园暴力背后
有种种成因
我们相信每个孩子初临人世的时候都无比天真可爱,鲜有天生的恶棍。然而在一些校园暴力事件中,打人的孩子却兽性大发。行为失控的背后,往往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多重失责,把矛头单纯指向孩子无济于事。无论施暴者还是受害者,家长都是逃不过的“第一责任人”。一个缺乏爱的家庭和环境,也难以给孩子的内心埋下一颗真善美的种子。
龙应台女士曾讲过在欧洲看到的一个街头细节:过十字路口,偶尔有人会抢红灯;但如果一群人里有小孩,人们再焦急也会等到绿灯亮起才过马路。她认为,这是因为所有人都秉持共同的社会默契:你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学,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就是给他们一个最好的未来。
广州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认为,几乎每个施虐狂都可以从他们的童年中找到这样的答案:他们也曾是被严重虐待的对象,并且,被虐待得越厉害,就越有可能成为可怕的施虐者。“养育者粗暴地对待孩子并丝毫不尊重孩子的独立性,那么这个孩子就会有一个分裂的人格,他也由此经常生活在强烈的心理冲突中,一点小小的刺激就会引发他激烈的反应。”
最近笔者观看了一部影片《小孩不笨》,片中出身卑微的成才父,曾经因为打架而坐牢并且腿被打断,他有一个儿子,出来后希望孩子能在学校有出息,但是儿子却跟父亲一样只会打架,学业非常糟糕。他是个没学识的粗人,以为对成才拳打脚踢就是最好的管教方法,结果让成才对父亲更加抗拒,也变成了一个非常叛逆,喜欢打架的青年。
其实,很多孩子身上的暴力行为都是向父母学的!有的父亲动手打母亲,或是父母打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也会觉得:“爸爸或妈妈也打人,我也可以这样对别人!”在青春期之前,家长对孩子的暴力行为还可以“压”得住,进入青春期后,孩子叛逆心更重,这时就“压”不住了。孩子内心长期积累的愤怒情绪,也会通过攻击弱小者得以宣泄,以达到心理平衡。
有调查发现,欺负人的和被欺负的总是相对固定,也就是每个学校或者班级有一些人总是被欺负,有一些人总是欺负别人。往往,欺负别人的人,许多都有来自家庭的原因,最直接的就是家庭成员用暴力来沟通和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欺负别人似乎成了一种习惯。反观被欺负的对象,他们的家庭大多是喜欢隐忍、沉默,发生问题也总是从自身去归因。被欺负,似乎也成了一种习惯。从被害人学上来讲,这就是受害人人格。
所以,不论哪一方,父母关爱的缺位,沟通渠道的缺失,都让孩子们的心智走向了不健全,选择了施暴或忍受暴力。
敬畏生命
重视孩子人格养成
“校园暴力”这一问题在国外也相当普遍,各国都采取了相应措施。法国对“暴力玩具”说“不”,现在国际上流行的“暴力玩具”、有暴利行为的电玩等,在法国都不受欢迎。法国人认为,小时候如果经常用玩具“模拟杀人”、用血腥解决问题的人,长大后难以成为爱好和平的好人,至少会远离善良与仁慈。
德国学校对校园里出现恃强凌弱的“小霸王”的态度鲜明,打击力度也很大,其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不少西方国家。在德国,对两次记过后仍不思悔改的“小霸王”,校方有权把他送到“不良少年管教部门”给予强制性管教。有一位小学校长曾严肃地指出:今天的“小霸王”,日后兴许就成了又一个祸国殃民的希特勒!正是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监督下,德国校园里的“小霸王”日益减少,校园暴力案也较少。对孩子传授“善良教育”,是德国儿童接受人生启蒙的第一课。从爱护小动物开始,通常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很多父母都会特意送给幼儿小狗、小猫等做礼物,幼儿园也会养很多的小动物,由孩子们轮流负责饲养和照顾,家长和老师要求他们一方面与小动物一起游戏,一方面学会细致地照顾弱小的生命。而虐待小动物的孩子轻则受到批评,重则可能受到惩罚。这种以亲自动手喂养小动物为载体的“善良教育”,已经成为德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同情和帮助弱小者。对于身边需要帮助的人,都要尽力相帮,培养他们做人的道德。
英国强制“小霸王”家长上养育课,法庭会强制家长接受养育课程,学习如何正确引导儿童。那些不服从这项法规的家长,将被处以最高1000英镑的罚款。
新加坡举办了一个名为“无暴力周”的活动。为配合这一活动,新加坡各媒体号召中学生们拿起自己手中的“武器”——手机,在“无暴力周”期间给同龄人发送“保持镇静,不使用暴力”的短信,积极劝阻诸如起污蔑性外号、打架、欺负弱小等各种可能发生的恶意行为,从而唤起全社会对“校园暴力”问题的关注。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龙应台说,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在暴力事件频发后,单纯指责惩戒施暴者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家长、学校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还应更多地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们的心理很脆弱,需要老师、家长的引导帮助,这一点如果重视不够,可能会导致孩子们产生扭曲心理。所以,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应该多关注孩子们的人格培养,教育孩子学会尊重别人,学会敬畏生命。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50102/1/1135562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2 22:13:51职业培训
2025-01-02 22:13:51职业培训
2025-01-02 22:13:51职业培训
2025-01-02 22:13:50职业培训
2025-01-02 22:13:49职业培训
2025-01-02 22:13:49职业培训
2025-01-02 22:13:48职业培训
2025-01-02 22:13:47职业培训
2025-01-02 22:13:47职业培训
2025-01-02 22:13:46职业培训
2024-11-29 19:51职业培训
2024-11-29 07:55职业培训
2024-12-01 15:23职业培训
2024-12-17 11:11职业培训
2024-12-02 05:54职业培训
2024-12-08 23:56职业培训
2024-11-30 21:59职业培训
2024-12-27 22:21职业培训
2024-11-29 22:39职业培训
2024-12-16 22:45职业培训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