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姜太公钓鱼同源典故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12 12:15:47 阅读:657

姜太公钓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典故之一,与多位文人墨客及历史人物紧密相关,流传至今。此典故主要围绕着姜太公(即吕尚)在渭水垂钓的故事展开,展现了其隐士形象与非凡智慧,为后世所传颂。

孟浩然在《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擅溪别业》中以“闲垂太公钓”描绘了姜太公在溪边垂钓的悠闲景象,充满了诗意。孔尚任的《桃花扇》则通过“金鳌上钩,金鳌上钩,好似太公一钓,享国千秋”进一步凸显了姜太公钓鱼的深远意义与对国家的贡献。

陆游在《杂感十首》中提到“吕钓渭水滨”,形象地描绘了姜太公在渭水岸边的钓鱼场景。陈若水在《沁园春·寿游侍郎》中以“肯又抛渭钓”来表达对姜太公智慧与毅力的赞叹。顾炎武的《子德李子闻余在难特走燕中告急诸友》诗则借用了“渭钓与莘耕”的典故,表达了对姜太公钓鱼的尊敬与向往。

胡曾的《咏史·渭滨》以“岸草青青渭水流,子牙曾此独垂钩”再现了姜太公在渭水岸边垂钓的场景。杜甫的《奉赠鲜于亦兆二十韵》与韩愈的《和裴仆射相公假山十一韵》则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姜太公钓鱼的智慧与策略。刘禹锡的《望赋》则以“不作渭滨垂钓臣,羞为洛阳拜尘友”表达出对姜太公的敬仰之情。

李白的《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诗中“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门,钓周猎秦安黎元”进一步强调了姜太公钓鱼与建立周朝大业之间的联系。韩愈的《叉鱼招张功曹》诗以及贯休的《渔家》诗则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姜太公钓鱼的形象,展现了其智慧与隐士风范。

关汉卿的《单刀会》第二折以“我又不曾垂钓在溪岸口,大夫也,我可也无福吃你那堂食玉酒;我则待溪山学许由”表达出对姜太公钓鱼的敬仰与向往。苏轼的《壬寅二月有诏作诗五百言》则以“闻道磻溪石,犹存渭水头。苍崖虽有迹,大钓本无钩”表达了对姜太公钓鱼智慧的赞颂。

罗隐的《题溪垂钓图》诗中“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知”更是直接点明了姜太公钓鱼的深远意义。徐夤的《送王校书往清源》诗则以“吟诗台上如相问,与说磻溪直钓翁”表达了对姜太公钓鱼的追思与敬仰。文及翁的《贺新郎·西湖》词中以“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表达了对姜太公未遇时的感慨与对贤才未被重用的遗憾。

孔尚任的《桃花扇》第二四出中以“这有何妨,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表达了对姜太公钓鱼智慧的理解与赞赏。杨亿的《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则以“如谐曲胧卧,犹可直钩鱼”表达了对姜太公钓鱼的敬佩与对智慧的追求。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不仅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引用,也成为了后世对隐士智慧与贤才未被重用的象征。通过不同文人墨客的笔触,姜太公钓鱼的形象与精神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扩展资料

一个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一河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50103/1/114617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