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煤中硫的来源和固硫过程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12 00:52:13 阅读:729

煤中硫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地质过程,主要受控于硫的来源、铁离子的供给、介质条件、微生物作用等多种因素。煤中硫的来源:一是原始植物质保存下来的硫,二是侵入泥炭沼泽的海水中的硫酸盐。低硫煤中硫一般来源于原始植物质,中硫煤和高硫煤中硫一方面来源于原始植物质,而大部分来源于侵入泥炭沼泽海水中的硫酸盐。

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都是成煤的原始质料,几乎所有的部分都参与成煤作用。煤的原始植物有机组分是决定煤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植物蛋白质由若干个氨基酸按一定化学键结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这些氨基酸中有一类是含硫氨基酸。在泥炭沼泽中,蛋白质分解或转变为氨基酸等化合物参与成煤,从而使植物中的硫部分转入煤中。不同成煤植物以及成煤植物的不同部分由于其蛋白质含量不同,其中的硫含量也不一样。据有的学者研究资料,内陆石松、松科植物的硫含量分别为0.14%和0.05%,海岸盐渍土中红树、白骨壤、桐花树的硫含量分别为0.20%~0.67%、0.95%和1.58%,莎草科莞属植物的硫含量为1.12%。Casagrande等(1977)研究盐沼发现,红树泥炭的硫含量为4.83%,落羽杉泥炭的为0.078%,白睡莲泥炭的为0.244%。大量低等植物——菌藻类富含蛋白质,淡水绿藻中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的硫含量为0.42%~0.77%,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硫含量为1.10%。这些藻类植物的硫含量均高于一般陆生高等植物,显然对煤中硫的富集作出了重要贡献。9和10煤层硫含量平均值都高于3%,这是成煤原始植物不能全部提供的,必然与成煤环境有关。

现代泥炭沼泽研究成果表明,煤中的硫除成煤植物提供外,古泥炭沼泽的水介质也是一个重要来源,沼泽水介质中的

含量和pH值是影响泥炭硫含量的主要因素。Casagrande等人研究了海岸附近的泥炭沼泽,发现海水中的

为海相泥炭提供了丰富的硫源。同时,海水具有弱碱性,经常被海水淹没的泥炭的pH值为7.0~8.5,这种介质条件对硫酸盐还原菌和许多微生物的活动都有利,最有利的生存条件的pH值为6.5~8.3(Casagrande等,1977)。硫酸盐还原菌最宜在pH值为7.0~7.8的弱碱性条件下生存,亦可容忍pH5.5~9.0的生存条件。硫酸盐还原菌利用泥炭中大量的有机质将海水中

还原成H2S,H2S能与Fe2+结合最终形成黄铁矿。内陆淡水中

含量仅为(1~156)×10-6,平均为海水的1/200,且淡水沼泽多呈酸性(pH<4),不利于硫酸盐还原菌的活动。因此,淡水泥炭沼泽中H2S少,黄铁矿及全硫含量都低,这也是陆相煤一般为低硫煤的主要原因。

Cohen等(1984)的研究工作表明,当泥炭顶板为海相沉积时,能增加其下部泥炭的硫含量。Davis(1982)认为,海水渗入淡水泥炭时,可增加淡水泥炭中有机硫的含量。可见,泥炭沼泽被上覆的沉积物覆盖后,上部沉积介质中的

也会渗入泥炭,在成煤过程中转变为煤中的硫。因此,泥炭上覆沉积介质中的硫也是煤中硫的来源之一。

沉积体系中黄铁矿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可被还原菌利用的有机质含量、活性铁的含量和

的丰度,这些因素也同样决定着有机硫的形成。活性铁离子与有机质相比,对还原硫有更大的竞争力,在存在铁离子的情况下,硫离子会优先与其结合形成硫化铁矿物,只有在铁离子受限的情况下,多余的H2S才会接合进入有机分子(Berner,1985)。由于海水本身铁离子浓度很低,所以大量的铁应来自于陆源区,一般通过水流以粘土矿物等方式搬运至沼泽。铁在粘土矿物中以如下方式出现:作为粘土矿物的主要成分;以类置同象置换晶格内的其他成分;作为氧化铁,附在片状体矿物上。环境条件变化,尤其是pH和Eh值发生变化,与粘土矿物伴生的可从粘土矿物中迁出。如果pH值增高,Eh值下降,Fe3+会还原为Fe2+,从而引起铁的迁移,也可能与其他元素的离子发生离子交换反应。环境条件的变化如果导致矿物晶格破坏,也能造成铁的迁出。只有可溶于HCl的Fe2+才能与H2S反应生成黄铁矿,或通过FeS的形式最终转化为黄铁矿。所以,水溶液中是否有可被利用的活性铁离子,是黄铁矿或无机硫能否聚集的重要地球化学因素。

煤中黄铁矿化程度(DOP)是衡量铁离子参与形成黄铁矿的指标,其定义黄铁矿中的铁含量与煤中铁含量之比。在乌达矿区,9煤层中铁的含量达11600×10-6,DOP 为1.52,说明9煤层的泥炭聚积时有较为丰富的陆源铁供给。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50103/1/1158810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