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旨在探讨表现主义小说艺术的主要特征。艺术作品通常以思想内容为核心,不了解表现主义的思想内涵,就难以准确理解其艺术特色。反抗是表现主义的显著特征,反映出左翼激进派的强烈情绪,如卡夫卡等作家内心充满“急欲爆炸”的情感,他们的作品如《狂飚》等,表现出强烈的社会批判。左翼表现主义者强调艺术服务于宣传鼓动,认为艺术应当推动社会变革。
其次,表现主义强调行动,这一点在《行动》刊物中有所体现。作品如芬特纳的《监禁》中,人物间的对话强调行动的重要性,反对流血事件。鲁宾纳的《天上的光》号召人们行动起来,翁鲁的剧作《血族》中,母亲的反抗则直接转化为行动。这一倾向推动部分作家转向革命,如贝歇尔和莱昂哈特。
再者,表现主义关注人的尊严和素质提升。在左翼表现主义作品中,人是核心主题,鲁宾纳的《人是中心》反映了他们的社会理想。如韦尔弗的《特洛伊妇女》展现了在困境中的人性光辉。他们认为人是改造世界的主体,但现实中的人常被环境压抑,需要提升人的价值和主体意识,如凯撒的《从凌晨到子夜》试图创造新人。
第四,表现主义关注“代沟”——父子冲突。以卡夫卡的《致父亲的信》为代表,表现主义作家将父辈视为社会问题的象征,如在《凶手无罪,罪在死者》中,主人公的反叛源于对军规和父权的不满。这种冲突在多部作品中被深入探讨。
最后,异化意识是表现主义的重要特征。作家们意识到生活中隐藏的异己力量,如卡夫卡的《失踪者》和《变形记》描绘了人与环境和他人的陌生感。异化还表现为孤独感、负罪感和恐惧感,如蒙克和珂珂施卡的画作,以及卡夫卡的文学作品中无处不在的“恐惧”。非暴力哲学在表现主义中体现,虽然强调行动,但并不主张暴力,如托勒的作品反映了这种矛盾。
扩展资料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现代重要艺术流派之一。20世纪初流行于德国、法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流派。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后德国画家也在章法、技巧、线条、色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创新”,逐渐形成了派别。后来发展到音乐、电影、建筑、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50104/1/116871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1-06职业培训
2025-01-06职业培训
2025-01-06职业培训
2025-01-06职业培训
2025-01-06职业培训
2025-01-06职业培训
2025-01-06职业培训
2025-01-06职业培训
2025-01-06职业培训
2025-01-06职业培训
2025-01-04 16:25:19职业培训
2025-01-04 16:25:10职业培训
2025-01-04 16:25:09职业培训
2025-01-04 16:25:09职业培训
2025-01-04 16:25:08职业培训
2025-01-04 16:25:07职业培训
2025-01-04 16:25:06职业培训
2025-01-04 16:25:06职业培训
2025-01-04 16:25:05职业培训
2025-01-04 16:25:05职业培训
2024-12-18 00:43职业培训
2024-12-14 06:13职业培训
2024-12-18 13:38职业培训
2024-12-18 15:49职业培训
2024-12-04 03:35职业培训
2024-12-07 07:29职业培训
2025-01-02 23:58职业培训
2024-12-17 11:59职业培训
2024-11-29 12:20职业培训
2025-01-04 18:20职业培训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