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芬兰儿童福利的具体内容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13 02:51:02 阅读:558

芬兰的孩子通常在七岁时开始正式入学,在此之前,父母可以选择将孩子送往照护中心或学前班。然而,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是在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学习兴趣方面。芬兰的图书馆和博物馆为学龄前儿童提供了各种活动,经常可以看到父母带着孩子参观博物馆,即使在婴儿或学步儿童的阶段,他们就已经开始探索世界的奥秘。

芬兰父母习惯于在家中阅读和给孩子念报,这种习惯从孩子年幼时就开始培养,从而在家中植下喜爱阅读的种子。据教育部报告显示,近四成的学生将阅读视为他们最喜欢的休闲活动,这极大地提高了芬兰人的整体阅读能力。在OECD的一项报告中,芬兰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最高级别的比例接近20%,而在最低级别的比例不到2%。

此外,芬兰学生的每日上课时间较短,中学生通常在下午两点左右放学。在寒暑假期间,没有所谓的家庭作业,也没有辅导课程。因此,父母需要负责为孩子们安排适当的活动和去处。

芬兰父母的教育观念也值得学习,他们虽然重视孩子的阅读教育,但并不将学业视为唯一重点。在寒暑假期间,他们不送孩子去补习英文和数学,而是安排孩子参加学习生活技能、户外旅游、或是游泳、滑雪、运动的夏令营等活动。

在与学校的沟通中,芬兰家长不仅仅关注孩子的成绩。例如,有在芬兰受教育的华人郑爱平在媒体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到,她的儿子班上曾有一名转学生因语言障碍学习缓慢,导致全班进度变慢。然而,在家长会上,所有家长都表示理解,没有人要求转学生转班,也没有人将自己的孩子转走或要求换老师。这个例子让孩子们认识到,成绩并非一切,同时也鼓励他们在逆境中不放弃,给予他人面对困难时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芬兰家庭教育取得的成就并非仅限于有经济实力或有闲暇时间的家庭。OECD报告的交叉分析显示,芬兰学生的成绩差距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成绩的影响在所有国家中是最低的。这是因为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帮助家长在家中为孩子的教育贡献力量。

芬兰政府愿意投资教育,即使在经济不景气时,政府也增加了教育、研发等经费,希望借此投资未来,挽救经济。因此,孩子出生后,就能领取儿童福利金、未成年生活补助等各种福利。政府还将津贴转入每个人的特定账户,这个账户的金融卡只能在与政府签约的书店、美术馆等教育文化单位才能消费。

芬兰还有鼓励家长照顾孩子的制度,例如,他们发放给家长的儿童照顾津贴,仿佛父母都是政府聘请的保姆。母亲的有薪产假长达四个月,父母还可以申请长达半年的育婴假,并领取六成的薪水。在儿童三岁以前,无薪的儿童照顾假可以长达三年,政府还会发放儿童照顾津贴。

除了金钱补贴,政府还提供了各种服务,例如,如果父母要上班,就有日间托育服务,政府会提供补助,以确保人们可以无忧地专注于工作。学童放学后,学校也有专门的地方供他们写作业或玩耍,并有教师提供协助和照顾,父母无需担心安排安亲班的问题。

芬兰家长还拥有许多社会资源,帮助他们教育孩子。在许多关于芬兰教育的研究报告中,都提到了图书馆。芬兰拥有一千多个图书馆,平均每250人就有一个图书馆,这个比例之高,堪称世界之最。父母可以从小带孩子去图书馆,参加为婴儿和幼儿举办的故事时间,借书和读书,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

芬兰图书馆的服务也很周到。例如,在偏远地区,如果离图书馆较远,每周会有流动图书馆到农村的学校巡回送书。如果借不到或找不到某本书,图书馆也会从其他分馆调来,以满足大家的求知欲。

芬兰的博物馆也值得一提。芬兰拥有超过三百个博物馆,内容丰富多样,十八岁以下免费入场。此外,博物馆还经常为儿童和青少年举办各种活动、演讲或课程,让家长们乐于带孩子参加。

至于家长们是否担心孩子从小学习英语的问题,芬兰也有相应的解决措施。芬兰的电视台经常播放外语教学节目,孩子们在家中也有机会接触许多外文,学习英语。

这些成就并非偶然。从芬兰的国家基础——国家、家庭、信仰中,我们可以理解芬兰人对家庭的重视。在1999年的关于儿童教育照顾的施政计划中,政府强调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连接知识与科技、专业与创新的社会,以成为数字时代中的领导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部门应合作支持负责的父母,为孩子提供一个完善的成长环境。

综上所述,芬兰的家庭教育确实是建立世界级竞争力的基石。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50104/1/1168931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