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汉字载体的演变过程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11 04:19:07 阅读:224

汉字载体的演变过程:

从甲骨文起,中国文字的发展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演变。同样,文字的载体也经过了甲骨、器铭、简牍、帛布、纸张、电子存储等介质演变,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体现了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距今有3600多年的历史。截至2012年,共计出土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

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

铜器铭文:

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分铸铭与刻铭两种。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铜器上的铭文内容多记奴隶主贵族的祭典、训诰,征伐功勋、赏赐策命和盟誓契约等。

简书:

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用竹片写的书称“简策”,用木版写的叫“版牍”。超过100字的长文,就写在简策上,不到100字的短文,便写在木版上。

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因为简书携带不方便,同时内容呈现也有限。所以帛书开始出现在历史舞台。

帛书:

帛书,指书写在帛上的文字,发源于春秋时期。

帛的本意为白色丝织物,即本色的初级丝织物。至晚在春秋战国时代,帛已经泛指所有的丝织物。当时,帛的用途相当广泛,其中作为书写文字的材料,常常"竹帛"并举,并且帛是其中贵重的一种,价格远比竹简昂贵,它的使用当限于达官贵人。

经过800多年的社会发展,自东汉蔡伦的造纸术出现,帛作为一种文字媒介才慢慢消失。在《三国演义》中,有一则“衣带诏”事件:曹操迎奉天子迁都许县,与汉献帝发生矛盾。

汉献帝用鲜血在帛上写出诏书缝在衣带里,秘密传给董承。董承接受汉献帝的密诏后,准备谋杀曹操,结果事败被曹操诛三族。

纸书:

最早的纸发源于西汉,但直到东汉出现蔡侯纸之后才普及。

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品的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用树皮、破鱼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这种纸很便宜,质量高,原料又很容易找到,所以逐渐被普遍使用。

后来造纸术沿着丝绸之路经过西欧、中亚向整个世界推广传播,蔡伦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传承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电子书:

电子书是利用电子存储介质来储存图书信息的一种新型图书形式。电子书的概念最早出现在40年代的科幻小说之中,1995年10月,美国出现一种可以阅读、存储的soft book,电子阅读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随着互联网和便携电子设备的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类阅读app的相继推出,碎片化阅读的需求得到大大满足,数字化阅读方式开始成为主要的阅读方式。

2018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上升达68.2%,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21本。纸质书是否会消失也成为了人们时常讨论的问题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50104/1/1178995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