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中国和德国的大学教育有哪些不同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08 02:05:07 阅读:785

一、中德教育的比较:

第一,毕业率.德国大学普遍毕业率较低.象TU-DARMSTADT,很多专业每年百分之五十的毕业率是很正常的.我的理解,他主要难在KLAUSUR(闭卷考试),大部分考试还是有规律可寻的,但每个专业总有几门所谓杀手课.很多人考3次都不过,只能被开除.另外的德国的教授并不象中国教授那样通情面.不过就是不过,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中国的大学毕业率是很高的,一个班最多也就几个拿不到毕业证,因为考试要求松.学生很容易通过.当然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中国学生是通过高考上的大学,寒窗苦读12年.这个关卡是很难的(当然现在容易些了).上了大学再要求很紧,学生肯定疯掉了.德国学生是通过ABITUR(高中毕业考试)拿成绩自己申请大学,这个难度要比中国的小.要知道德国学生大学以前和中国学生从学习负担上真是没法比.

第二,学分制.中国大学学分制的改革是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由于他的变化会让大学发生方方面面的改变.德国大学实行完全学分制,就是你修够了你学科内的学分就毕业,你如果有能量,一学期就可以考完所有考试,如果你不想学,一年不考试也没人管你.所以德国大学没有4年本科3年硕士之说.只有一个规定学期数.很多学生在大学呆了10年也没毕业,学校也不管.当然,现在德国教育体制也在变革.对于长期呆在大学的学生采取高收费的措施.中国大学具我所知基本还是模拟学分制,就是必须4年毕业,这里的学分其实已经失去他原有的意义了.

第三,学习模式.德国大学的教育是多样化的,比如我的专业,并不只有VORLESUNG(大堂课)这么简单.象涉及机械,力学方面的有UEBUNG(练习课),而他的老师是高年级的学生.练习课成绩带入最后的考试成绩.而TUTOR(练习课助教)自己也有金钱或成绩得到.这样的方法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督促了学习,加强了各年级学生的交流,非常值得借鉴.团体化协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除了上面的两种课,基本上每个专业都会有SEMINAR(讨论课).对于一个题目,助教往往强调要分组,几个人合作,最终只看小组成绩.如去年我们几个做一个挖掘机前的抓斗的任务.一个人做一部分.谁撤后腿都不行.最后说一句,德国人的团体协作能力很强.而个人却很一般.而中国学生一般来说个人能力很强,但总喜欢单枪匹马.这估计和咱们的性格以及教育有关吧.

第四,学生工会组织,和中国区别很大,德国的学生会组织很强大,而且完全独立于校方.举个例子,黑森州大学从07年冬开始收学费,其实不多,一学期500欧元,相当于5000人民币吧,现在中国大学也差不多了,中国学生会能干什么?可德国大学生不愿意了,我们大学的学生会天天组织学生游行,甚至拉拢教授们一起出来,很多老师挺身出来为学生说话,说自己当年如果收学费就完成不了学业,现在也当不成老师.结果这个学费只交了一年.就停了,到现在黑森州大学还是免费大学教育. 而中国大学的学生会是建立在大学之下的,受校领导控制.实话是说,不知道他为学生做什么了.

第五,学校设施.区别最大的是住宿,德国大学没有住校一说,一般学校只提供部分出租房,价格比一般房屋便宜些但有限,更多的学生自己租房子.这其实是一笔很大的费用.而中国大学是由学校提供宿舍,价格相当便宜.

第六,学生优惠措施.这一点在德国有明显体现,学生待遇体现在各个方面,举两个方面.比如我凭借学生证就可以免费乘坐除ICE,IC(指特快列车)之外的任何交通工具,火车,汽车都可以,面积是将近整个一个黑森州.南北差不多200公里.东西差不多100公里.而德国的车票是很贵的.这就免除了一项大负担.另外,学生的税卡是一级的,就是怎么打都免税.要知道德国的税收是很高的.至于中国的学生待遇,除了那个一年两次的半价火车票.真不知道其他的了.

二、大学教育目的

现代社会大学教育培养目标是以社会为目的。虽然它为适应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化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但在这同时,它也丧失了自己的个性,沦为社会的婢女。为此,大学教育必须以人的发展为目的,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在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使他们的道德情操得到陶冶和修养,能够按照人的样子组织世界。这样,大学教育才能从目前唯社会是用的婢女地位中解放出来,才能引导社会文明发展。这样,大学毕业生将不是物的存在,而是人的真正存在;不是单面人,而是内涵丰富的人。他们到了社会上,不仅能够谋生创业,而且完全能够承担起改革社会的重担。

(1)目的之一:对自我的认识。大学教育的重要性并不完全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专业知识,掌握了多少技术,更重要在于使学生学会认识自我;

(2)目的之二: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思想的社会一分子,理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学业,更应关注他人,关注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3)目的之三:对知识的追求与探索。大学是知识经济之根,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大学教育的一个最基本目的就是对知识的探索与传播;

(4)目的之四:与自然环境的协调。通过大学教育意在使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命,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使他们能形成环境道德观,养成关心与爱护环境的素养。

三、大学教育意义

大学教育最独特的功能在于,通过教育和辅导,开启年轻人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广纳新知,恩维活跃,同时能够利用自己的才智和学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服务。不少人似乎都曾对大学教育的必要性心存疑惑。事实上,对许多年轻人来说,在他们需要培养忠诚/敬业等职业精神时,他们被父母送进了大学。而当他们度过快活的大学时光,走出校园时,正值生命的黄金时期,他们这时却很难使自己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结果,大好的时光蹉跎过去,眼睁睁地看着成功的机会与自己擦肩而过。

在某种角度而言,大学教育其实是一种个人力量的投资。年轻人从这种投资中要获取一种知识创造的力量。这种力量包括思考问题的能力与坚定的意志力。判断大学教育是否有其必要性的重要标准,就在于是否获得了这种力量,或者说是否获得了这种能力。任何成功者都具备思考问题的能力。而公司在聘用人的时候会更倾向于寻找怎样的人才呢?美国一些大公司的人事主管,他们当中大多灵敏的回答是;具有正确的思考能力的人。

大学教育最独特的能力,合他们能够广纳新知,思维活跃,同时能够利用自己的才智和学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服务。而对年轻人而言,大学教育实现了从一个自我的转变。罗斯金曾对此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教育并不只是教导人知道他们以前求知的事,而是教导人们去做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认为教育仅仅是学习知识,”帕卡德教授说,“是一种极其贫乏,没有出息的想法.人们所需要的远远比事实要多,比如勇气.诚实.力量.荣誉感.正义感等等.。”

尽管现在的大学教育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不能完全否定大学教育的意义,而且,我更倾向于相信;那些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就。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大多数都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占据了社会荣誉的最大份额,对整个社会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经过训练得技术熟练的双手一样,能够比那些未经训练的蠢钝的人要更清晰而明确地找到自己的道路和发展方向。接受高等教育是必需的,但我们不能更新丧失敬业,忠诚和勤奋这三种优秀的品质,因为它们是我们能够获取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50106/1/125380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