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心理性别基本介绍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20 10:45:52 阅读:389

心理性别是一种多元化的概念,打破了传统的二元性别框架,即男性和女性被定义为两个对立的极端。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Bem提出了“双性化”理论,强调男性化与女性化是两个独立的维度,个体可以同时拥有高程度的男性化和女性化特质,或者两者都不强,形成四种不同的性别角色类型:男性化(男性气质强)、女性化(女性气质强)、双性化(两性特质均强)以及未分化(两性特质均弱)。

新生儿的大脑就已经具备了不同于生理的性别特征,这并非仅仅局限于生理上的男性或女性。剑桥大学的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的大脑并非固定模式,有一部分男性可能拥有“女性式”的大脑特质,反之亦然。性别认同的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一般在1-2岁开始,3-5岁基本定型。父母在面对性别特征模糊的婴儿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避免对孩子的性别认同产生误导,导致心理和人格发展受阻。

实际上,人的性别可以从多个层次进行划分,包括基因性别、染色体性别、性腺性别、生殖器性别、心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心理性别作为心理学范畴,与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不同,它是一个更深层次的个体认同和自我感知。

扩展资料

性别角色,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心理性别”。心理性别属于个体相对稳定的一部分人格,而与性取向(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无关。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50106/1/1266356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