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现代主流经济学如何解释剥削这一现象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剥削的经济学概念与“租值榨取”最为接近。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马克思经济学(马经)还是西方经济学(西经),对剥削的解释在本质上并无本质差异。
讨论资本是否应获得回报时,这一问题陷入了纯粹的定义困境,缺乏实质比较基础。对于一个简单的生产函数而言,利息r被定义为资本的合理报酬还是剥削,仅取决于我们对总产出Y价值分配的见解。若认为Y的全部价值完全归于劳动力创造,任何超出成本的资本报酬都被视为剥削,利息则被视为剥削程度的指标;反之,若认为Y的价值应按照生产要素分配,利息则不被视为剥削。
相比之下,“租值榨取”这一概念直接揭示了不“社会最优”的倾向。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资本家对生产资料的垄断导致了对工人剩余价值的剥削。若从现代经济学视角解析这句话,资本家所获取的剩余价值源于其市场力量。设想一条长路上两端各有一家工厂,生产技能相同。工人需在左路或右路选择就业,每件产品售价10元,机会成本包括厂房、设备折旧等3元。若工人移至路端无成本,则两家工厂间为完全竞争,每家仅能保留覆盖成本的收益,所有收益归工人所有,每位工人可获得7元工资。此时,理论上不存在剥削。然而,现实中工人移动存在成本,假设为[公式],工人从一端移动至另一端需消耗1单位资源。于是,靠近A企业的工人更倾向于选择A企业就业,反之亦然。这导致了企业拥有了一定的市场力量,遵循霍特林模型的标准,我们可得方程组,其中包括中间工人的效用最大化、两家企业净收益最大化:
通过求解方程,最终得出结果,表明剥削产生。因为工人倾向于接近家庭,企业因而能通过减薪实现相同效果。
将马克思的论断转化为西经视角,可以将“垄断”概念泛化为非完美市场。在非完美竞争市场中,由于市场力量的存在而产生的租值榨取,可以解释剥削现象。马经与西经之间的这种一致性,建立在机会成本假设之上。在马经与西经中,机会成本的解释存在根本差异,是否应包含给公司的合理利润,本质上是一个纯粹的定义问题,属于哲学辩论而非经济学范畴。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50108/1/1312805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 05:57:38职业培训
2025-01-08 05:57:37职业培训
2025-01-08 05:57:28职业培训
2025-01-08 05:57:28职业培训
2025-01-08 05:57:27职业培训
2025-01-08 05:57:26职业培训
2025-01-08 05:57:25职业培训
2025-01-08 05:57:25职业培训
2025-01-08 05:57:24职业培训
2025-01-08 05:57:16职业培训
2024-11-26 02:37职业培训
2024-12-09 19:04职业培训
2024-12-27 23:38职业培训
2024-12-15 04:09职业培训
2024-12-06 13:09职业培训
2025-01-06 21:06职业培训
2025-01-05 23:48职业培训
2024-12-31 18:20职业培训
2024-11-26 13:15职业培训
2025-01-05 00:26职业培训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