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新闻与传播热点知识:新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冲击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15 16:32:36 阅读:672

公民新闻是社会普通公民通过网络或大众媒介发布自己采集并掌握的新闻信息的一类新型新闻传播活动或新闻传播形态,主体是普通公民或公众而非专业的新闻报道者,以公众所见所闻所感为主。这类信息可通过与专业新闻媒体合作,或通过新兴网络传播模式,如博客、播客、专业公民新闻网站等发布。

公民新闻的产生背景是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网络及通信等传播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新闻采集工具的普及使公众能真正参与到新闻制作工作中,而网络技术的进步,如博客、专业公民新闻网站平台的出现,为普通公众采写新闻提供了渠道。

公民新闻的理论基础强调公众参与与责任,带有民主参与理论的政治色彩。其核心问题在于“什么是公众”,这关乎新闻的公共政治意义,公民新闻不仅代表普通人自由而有尊严的生活方式,也作为政治实践,即如何使新闻滋养民主。

公民新闻的出现意义重大。相较于传统新闻,它在突发事件中的现场实时报道能力显著,打破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传统界限,实现传播主体的位移,促进民间话语体系的崛起。它改变了舆论监督权的承担方式,让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监督国家和社会事务,对政府工作起到民主和透明的监督作用。

然而,公民新闻的发展也存在局限性。主体非专业新闻报道者,可能导致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价值观难以保证,且缺乏职业道德规范,可能引发不良社会影响。

在新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的出现给新闻专业主义带来了哪些影响与冲击?新闻专业主义指的是新闻工作的职业精神、原则和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新闻信息生产主体的泛化。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赋予公众话语权,使得社会公众参与到新闻内容的生产中。然而,生产主体泛化的同时,相应的生产规范并未得到扩展,“新闻专业主义”与公民新闻之间形成抗衡。

其次,新闻价值标准坐标发生迁移。传统新闻价值标准向“趣味性”、“显著性”偏移,同时“可视化”、“临场感”等要素丰富了传统新闻价值的内涵。这回应了公民新闻运动中的“公共性”转向,但新闻价值要素的倾斜导致报道过度娱乐化、情绪偏向化等问题。

再者,新闻把关主体的缺场与置换。公民新闻的迅速发布与传播使得传统新闻生产流程中的记者编辑把关缺失。机器算法成为非“新闻专业主义”力量下的把关主体,重构了内容把关逻辑,为“谣言”、“假新闻”等现象提供了机会。

最后,新闻道德伦理边界的消弭。公民新闻的道德伦理边界被重塑,如在短视频平台上传播的“偷拍”、“爆料”类内容可能侵犯公民权利。新闻专业主义在面对公民新闻的冲击时,应以开放化和参与式的面貌进行协商与探讨,回应新闻生产生态的重构。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50108/1/1318011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