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如何在社会课堂中落实素质教育_社会论文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11 23:02:28 阅读:428

社会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新课,是融"社会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常识、地理常识、法律法规常识"为一体的重要课程。如何在社会课堂上落实素质教育,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其整体素质,我认为必须做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会实践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这方面的问题结合《长江三峡》这一课的教学实践谈一谈。

一、创设直观情景,调动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已不再符合时代的要求,已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引导学生做到"我要学、我想学",我平时十分注重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挂图、实物、录音录像、投影等手段,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讲长江三峡的组成和各段特色时,我采用了"神游三峡"的教学方式。在放录像的同时,我充当"导游":"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已经来到了长江三峡,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雄奇壮丽的瞿塘峡,……。"到了有关的景点,再让一些学生讲述"刘备托孤"、"神女峰的传说"等故事,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跟着我"观瞿塘"、"赏巫峡"、"过西陵",他们深深地被长江三峡美丽神奇的景观所吸引,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想了解三峡的形成、怎样才能保护好三峡等念头。

二、营造动态情景,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精神对智力素质中思维能力要求特别突出。智力五要素在总的科技创造中作用大小的排列如下: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想像力、观察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排在第一位,这说明思维能力在创新过程中作用最大,即该素质是最重要的。创造性思维是创造人才具备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要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想象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类比思维的训练。

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低,要他们仅看着长江三峡的景色想象它的成因是十分困难的。这时教师应营造一些动态变化情景来帮他们培养思维能力。我事先做好了一个"河流对山体的切割作用"课件。在学生想了解三峡成因时拿出来播放,然后鼓励学生发言,让他们各自谈谈对三峡成因的看法,各抒己见。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和补充,让学生们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设置实践情景,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即教师根据教材的要求,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它在社会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小学社会课的突出特点是具有社会性。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光靠课堂教学是达不到教学目的的,必须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常识的理解,在实践中验证和应用所学的社会知识。例如:讲寄信和打电话,就要让学生亲自写封信寄给好朋友或打电话给同学。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淘汰。在21世纪的竟技场上,人才素质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素质教育则是当务这急。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都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他们"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个性,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50108/1/1320781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