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1 地下水系统分区依据
4.5.3.1.1 宏观地貌单元
不同地貌单元常构成不同的地下水系统分区。宏观上来看,我国大型的地貌单元,如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之间,通常以高大山脉相连接,如青藏高原区与西北内陆盆地之间为昆仑山脉;华中丘陵区与西北黄土高原以及华北平原之间为秦岭山脉;东北平原与蒙北高原之间为大兴安岭。这些山脉常构成区域上气候分界线或地表分水岭。由于山体的阻挡,不同地貌单元之间基本上不通过边界产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山脉两侧不同地貌单元中的地下水形成各自独立的循环体系。所以划分地下水系统分区时,要充分考虑宏观地貌单元的特征。
4.5.3.1.2 大地构造
中国的大地构造所表现的特征是决定各个地区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的重要因素。秦岭为中国南北的分界;贺兰山为西北半干旱气候与干旱气候的分界;南岭是中国华中与华南的天然分界,也是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抬升的喜马拉雅带构成的青藏高原,形成独立的自然区域。分区时,要充分考虑宏观构造格局(一级构造单元)对区域地下水循环的影响。
4.5.3.1.3 气候条件
不同气候分带内常形成不同的地下水系统分区。气候条件对地下水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有着很重要控制作用,不同气候分带内,由于降雨和蒸发作用的差别,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方式以及补给、排泄量都有很大的差异,地下水的循环特征各不相同,因而气候分带也是地下水系统分区必须考虑的因素。中国气候分带特征明显,依次为:华南及华中亚热带湿润区、华北暖温带亚湿润区、东北中温带亚湿润区、西北中温带干旱区以及青藏高原寒带、亚寒带干旱区,划分时,要充分考虑气候分带的差异。
4.5.3.1.4 一级地表水系
一级地表水系如长江、黄河,与地下水的关系极为密切,既可以构成地下水的补给基准,也可以形成地下水的排泄基准,对区域地下水循环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此外,不同的流域之间常以高大山脉形成地表分水岭,如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之间以秦岭为界,山脉两侧的地下水基本上不发生水量和水质的交换。因此划分时要充分突出一级地表水系的特征,要以一级地表水系形成的流域作为重要的分区依据。
4.5.3.1.5 国界
国界是地下水系统区划分的唯一人工边界。
4.5.3.1.6 海岸线
海洋是地下水的最终排泄点,因此海岸线可以作为地下水系统分区的边界。
实际划分时,既要全面考虑上述六个因素,又要有所侧重。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认真的研究分析,找出对该地区影响最大的1~2个因素,作为分区的主要依据,其他因素作为分区的辅助依据,综合考虑进行划分。
4.5.3.2 地下水系统分区
4.5.3.2.1 东北松辽地下水系统区(A)
主要依据地形、地貌条件划分。松辽地下水系统分区的主体为松辽平原,平原西部的大兴安岭山脉是区内地表水的主要发源地,也是区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从地下水循环的角度讲山地和平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而把大兴安岭和松辽平原划归为松辽地下水系统分区。此外,划分时还充分考虑了该区与其他地区气候条件和构造特征的差异。
4.5.3.2.2 黄河-淮河-海河地下水系统区(B)
主要依据地表水系、构造以及地貌划分。黄河中、上游地区,汇入支流多,干流延伸规模大,与地下水交换频繁,对地下水循环影响大,主要依照流域划分;黄河下游及淮河、海河、滦河流域在构造上属于欧亚大陆华北亚板块,地貌上属黄淮海平原,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主要依照构造和地貌划分。本区是在综合考虑水系、构造、地貌的基础上进行划分的,既保持了黄河流域的完整性,又充分考虑黄淮海地区构造和地貌的特征,把淮河、海河、滦河流域划归同一分区。
4.5.3.2.3 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系统区(C)
主要依据地貌和气候条件划分。西北内陆盆地主要由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河西走廊四大盆地组成,该区地处我国典型的中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降雨非常稀少,而蒸发却极其强烈,受地貌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各个内陆盆地有独立水循环系统,与外界基本不存在水量和水质的交换,所以划为一个独立的分区。划分时也充分考虑了构造条件,如与黄河-淮河-海河地下水系统分区即以贺兰山断褶带为界,与藏北高原地下水系统分区以昆仑褶皱系为界。
4.5.3.2.4 蒙北高原地下水系统区(D)
主要依据地形、地貌条件划分。蒙北高原地下水系统区的主体为内蒙古高平原,东以大兴安岭南段与松辽地下水系统区相隔,南以阴山与黄河-淮河-海河地下水系统区相隔,都为地貌单元分界线,西界、北界为国界线。
4.5.3.2.5 长江-东南沿海丘陵地下水系统区(E)
主要依据地表水系形成的流域来划分。长江规模宏大,影响深远,与地下水之间水量和水质交换十分频繁,对区域地下水循环影响作用非常显著,因而分区时首要考虑了水系的特征。另外,划分时还充分考虑了构造、地貌以及气候条件的差异。
4.5.3.2.6 藏北高原地下水系统区(F)
主要依据地貌和气候条件划分。藏北高原是喜马拉雅带抬升构成的高原,形成独立的自然区域,区内为寒带、亚寒带干旱气候,气候特征与临区有很大差异,划分为一个独立的地下水系统分区。
4.5.3.2.7 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地下水系统区(G)
主要依据构造和地貌划分。该地区主要由一系列弧形展布的褶皱系组成,受褶皱构造的控制,区内形成了山川纵横、山谷相间的高山峡谷地貌形态,受地貌条件影响,区内山间谷地中地下水有独立的循环方式:地下分水岭与地表分水岭经常是一致的,地下水在山区接受补给后,基本遵循地表分水岭向两侧径流,最后沿山间谷地的江河排泄。考虑到构造、地貌以及水循环特征的相似性,把该地区划分为一个独立的地下水系统区。
4.5.3.2.8 珠江-海南岛地下水系统区(H)
主要依据地表水系和构造划分。珠江-海南岛地区地表水系发育,主要有珠江、韩江、粤东、粤西沿海诸河以及海南诸河,地表水与地下水频繁转化,对区域地下水循环影响很大,因而,主要依照地表水系流域范围划分。此外,划分时也充分考虑了构造特征,如与长江流域地下水系统分区即以南岭为界,南岭既是长江与珠江的地表分水岭,同时也是欧亚大陆南华亚板块扬子块体与华南块体的分界。
4.5.3.2.9 东南沿海-台湾岛地下水系统区(I)
主要依据地表水系和构造划分。东南沿海-台湾岛分区主要依照东南诸河流域划分,东界、南界为海岸线,西界、北界以武夷山、天目山地表分水岭与长江流域地下水系统分区相隔,另外划分时也充分考虑了与周边分区构造、地貌以及气候条件的差异。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50108/1/1327699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 15:22:07职业培训
2025-01-08 15:22:07职业培训
2025-01-08 15:22:06职业培训
2025-01-08 15:22:05职业培训
2025-01-08 15:22:05职业培训
2025-01-08 15:22:04职业培训
2025-01-08 15:21:54职业培训
2025-01-08 15:21:54职业培训
2025-01-08 15:21:52职业培训
2025-01-08 15:21:52职业培训
2024-12-17 14:51职业培训
2024-12-15 21:09职业培训
2025-01-04 23:34职业培训
2025-01-06 07:44职业培训
2024-11-25 18:31职业培训
2024-12-04 16:08职业培训
2024-11-30 21:19职业培训
2024-11-26 21:01职业培训
2025-01-01 02:31职业培训
2024-12-30 02:52职业培训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