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门由问题构成的特殊课程。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设置问题上应讲究技巧,注重策略,这样才不会使问题过于理论化,才能树立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与信心。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理念;问题式探究
政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政治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景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的能力”。问题探究法正是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新型教学模式。那么,高中政治课堂中,如何设置问题,达到课堂教学效果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感受。
一、设计生活化问题,增强探究的可信度
问题探究的设计首先应坚持生活化的原则。“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思想政治课的源头活水。生活化的问题设计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有切身感受的熟悉案例和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拉近课程与学生、理论与生活的距离。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体验感悟生活的真谛和掌握生存的技能,提升生命的质量。有生活价值的探究活动,能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即探而有用,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去参与探究,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例如在学习高中必修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一课时,笔者设计如下问题:1.现在天气渐热,如果让你为家里添置消暑电器,你会选择空调还是风扇?2.面对众多品牌的空调(或风扇),它们的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你的最后选择?这样设问就结合了生活实践,可增强问题探究的可信度。
二、设计趣味性问题,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能激发人的学习动机,使人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状态,并积极地参与其中。教师应遵循趣味性的原则,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引用口语、谚语、俗语、成语等耳熟能详的形象化语言,设计探究性问题,将政治课程中教条化、政治化、理论化的内容融入幽默、诙谐的形象化语境中,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爱因斯坦说:“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课程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教师也就不用担心学生不愿意参与探究活动了。全体学生的快乐参与有利于营造一种浓厚的探究氛围,在这种浓郁的氛围中,师生间、生生间互相启发、交流、探讨,每一位成员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既获得知识,又增长智慧。
三、设计挑战性问题,激发探究的参与度
问题式探究是一个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知识生成的过程,是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可探性。学生能在探究的过程中生成知识、提升能力、完善人格。在初中阶段学习《思想品德》背景下常问“是不是”“对不对”“行不行”等类型问题,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就没有多大思维训练的价值,因此应当摒弃。像“为什么”“怎么样”这类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才是高中政治课堂思维训练的需要。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还应遵循深刻性的原则,问题的设计要源于教材,又适度高于教材,才能激励全体学生发挥各自的潜力,表现出更高的学习水准和探究能力。学生在思考、讨论、探究、对比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一探究过程,不仅使学生深化了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而且提高了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的探究活动,学生体验到探究过程的艰辛与成功之后的喜悦,逐步理解探究本身的真谛和本质。
四、设计实践性的问题,拓展探究的广度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新课程提倡教学活动化,指的就是增强教学的实践性。这种教学的实践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被赋予了更宽泛的内容和意义。它既包含了课堂上的活动,也有课外的活动;既有外显的行为动作,也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高中政治课程的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都决定了我们必须在问题的设计上重视实践性的原则,以拓宽探究活动的广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本地区的实际,进行适时、适度地选择和使用,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使学生不仅在课上,而且在课外能主动探究;不仅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主动探究,而且能和其他同学合作探究,把探究当作一种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教师设计一些实践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教学也因此打破了教室、课堂、教材的限制,学习容量大大增加。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中,知识得到丰富与更新,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同时形成和提升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提高探究的精度
问题式探究,并非要探究学习中的一切问题,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频繁探究,有数量而没有质量,最终会影响探究的效果。教师应根据三维目标和教学时间、教学条件,在教学的重、难点、知识的衔接点、情感的触动点等处设计问题,把握好针对性的原则,提高探究活动的精度。教学重点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适应未来社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教材的主干知识;教学难点是教材中学生因缺乏知识经验或生活经验而难以理解的知识;知识的衔接点是新旧知识的交汇点,学生对旧知识比较熟悉,对新知识相对陌生,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思维“短路”;情感的触动点是教学内容中蕴含着能教育人、感化人的那一部分知识。在这些“关节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有利于引起认知需要,开启思维阀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扫清思维障碍,推进求知进程,提高思想觉悟。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吃透”课程标准,把握住探究的“点”,在课前作好充分地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做到“精”探。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50108/1/1328781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 16:07:07职业培训
2025-01-08 16:07:07职业培训
2025-01-08 16:07:06职业培训
2025-01-08 16:07:06职业培训
2025-01-08 16:07:05职业培训
2025-01-08 16:06:55职业培训
2025-01-08 16:06:54职业培训
2025-01-08 16:06:53职业培训
2025-01-08 16:06:43职业培训
2025-01-08 16:06:42职业培训
2025-01-01 07:44职业培训
2024-12-12 00:33职业培训
2024-12-27 12:35职业培训
2024-12-04 08:05职业培训
2024-11-26 23:03职业培训
2024-12-18 07:45职业培训
2024-12-27 13:09职业培训
2024-12-31 17:14职业培训
2024-12-28 05:20职业培训
2024-12-07 18:44职业培训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