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12 01:37:12 阅读:883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广泛开展,体育的健身、益智功能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体育不仅仅是运动员的专利,也不仅仅是学生的专利,它应该成为一个人终身的一种文化素养,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而完美的人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民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利于两个文明的建设,能够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体育文化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由一个人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以及体育意识、兴趣和习惯等因素决定的。 高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一方面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掌握了一些系统的科学知识,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生等问题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而另一方面存在着知识和经验的局限,对事物的看法往往是不够准确和深刻,有时甚至是片面的。这时的教育对他们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高中学生热情奔放,对生活充满活力,渴求知识,接受能力强,正是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良好时期,也是增进体育意识、培养体育兴趣和习惯的良好时期,提高他们的体育文化素养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高中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思考和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这个问题作如下探讨。

一、增进学生的体育知识,提高对体育的认识。

体育知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体育运动客观过程的认识;一是对体育运动各种规律的认识。高中学生应具备的体育知识有:体育的目的、意义、任务;我国社会主义对体育的方针、政策;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各种体育项目对锻炼身体的作用;体育卫生常识;以及运动竞赛中的简单规则和比赛方法等。教师除了在实践课堂上传授体育知识外,还应着重抓好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认真上好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课。学生学习和了解体育知识的途径很多,如电视媒体、报刊等,但知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体育基础知识课可以比较全面、系统地给学生介绍体育的有关知识。目前,中小城市一般把这类课程安排在雨天进行,体育教师应该象上室外课一样,引起高度重视。

2.举办体育知识专题讲座。体育教师要抓住社会上和学生关心的体育热点问题,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性地进行体育知识讲座,既有教育性、又有知识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体育的认识。

3.办好学校体育报刊和宣传栏。学校要为学生订阅体育杂志、报刊等,并为学生借阅、观看提供方便,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体育部办好每周一期的体育知识宣传栏,鼓励学生收集和设计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素材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

二、学习和提高体育的技术、技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1.学生的基本技术、技能主要是在体育课堂上学会的。老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练习、再经过纠正错误、反复练习达到分化、巩固、动力定型。高中学生早已具备了跑、跳、投掷等基本技能,但如何根据他们的身体情况和知识结构的变化,进一步挖掘潜力,使他们跑的更快、跳得更高、投得更远、学会自编自做徒手或器械操、打球等,就要继续学习和提高有关技术,并在练习与锻炼中巩固提高、形成新的技能。如:背越式跳高、挺身式跳远、背向滑步推铅球等,这些技术虽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往往表现出比较大的兴趣。

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和知识结构存在差异,学习和掌握技术的速度会有快有慢,当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技术时,会感到喜悦,他会想:“啊,我终于学会了”。因此,在教学时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大小,设立基本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分类指导,使他们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如:高一女生学习篮球的“三步上篮”技术,开始教会学生脚步动作,并初步掌握“一大、二小、三高”的基本方法,对运球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作好行进间运球三步上篮并力争进球;对于一般的学生要求能完成自抛球跨右脚球接三步上篮,或运一次球当球弹起时跨步接球上篮;对于运球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学会原地跑动突然跨右脚要球做三步上篮。这样,各种层次的学生都会在课堂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后达到学会技术。

2.学习身体锻炼的技能。身体锻炼是指运用各种体育手段,结合自然力〈日光、空气、水〉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和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过程。如太极拳、徒手操、舞蹈、健身跑等。身体锻炼必须讲究科学,按其本身固有的特点,去探明它的理论依据,锻炼原则和方法。选择有效的锻炼内容,安排可行的锻炼计划,才能获得最佳的锻炼效果。

在体育课堂上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一些身体锻炼技能的教学,让学生在掌握了身体锻炼基本方法的同时,学会怎样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锻炼时间、制订锻炼方案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爱好等在高中学段学会一至两样健身的本领,并达到一定的技能水平。 3.学习娱乐体育技能。所谓娱乐体育,是指为了丰富文化生活,以娱乐为目的的体育活动的总称。内容丰富多彩,规模大小不一,通常带有游戏性质,如跳绳、跳皮筋、拔河、踢毽子、掷飞盘、飞标、放风筝和各种体育游戏、以及现在社会上比较时兴的垂钓、打猎、保龄球、高尔夫球等。有些项目可以在课间休息时间或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如跳皮筋、踢毽子、掷飞盘等;有些项目可以安排在体育课上进行,如集体跳绳、拔河、体育游戏等;当然,由于学校条件限制,一些带有消费性质的社会娱乐体育项目,在学校不可能得到开展,但体育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这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学校还可以利用节假日、或其它时间,以班为单位进行飞镖、保龄球〈替代品〉、桥牌等游艺活动,发展学生的娱乐体育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三、创建体育氛围,增进体育意识,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运动中去。 所谓体育意识,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们对体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育各种内外关系等方面的精神活动的总和。学校有意识地创建一些体育气氛,能够增进体育意识,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运动中去。

1组织学生观摩大型比赛或观看体育录象片等,加强学生对体育过程、规律的认识,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深切的爱好和强烈的愿望。

学校经常性地、有计划地进行各种形式的比赛,如班级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教工、学生对抗赛等,并形成制度。如我们学校二十多年来一贯坚持的班级球类比赛,上学期男子篮球比赛和女子排球比赛,下学期的女子篮球和男子排球比赛等,学生一开学就开始积极准备,经过三年的练习和比赛,学生的篮、排球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且带动了大多数学生参与到运动中去,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红红火火。

2.增进参与意识。随着体育知识的增加,学生对体育的意义、规律的认识水平就会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就会增强,在尝试和练习中,就会不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偶尔也会把所学的技术迁移进来,感受运动项目特有的魅力,慢慢地学生就会得到稳定、持久的动力,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并转化为自身的迫切要求,从感性上升为理性,从兴趣爱好经过内化变成个性。

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

1.发挥体育骨干的积极作用,建立体育项目兴趣小组。高中学生知识量的不断增加,意识也逐步个性化,对体育活动项目选择的自由度越来越大,此时,必须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允许他们作出选择,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和评价他们的体育态度,通过开展体育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运动才能,从而保持对锻炼的稳定兴趣。

2.融洽师生关系,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形成师生合作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对老师感到亲切、可信,主动去接近老师,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在和谐的学习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养成锻炼的习惯;及时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如高一学生马上要进行排球比赛,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提前学习扣球技术,老师及时地对教学进度作出调整,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学生课内、课外练习的积极性也迅速高涨起来。

3.严格要求,反复磨练。任何一个良好的习惯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都要靠坚强的意志,严格的要求,反复地训练。就是说,在让学生了解必要的道理,提高认识的同时,还必须着重花大力气引导、督促他们去自觉地实践,养成严谨、规范、务实的作风,在反复练习中化为自身的东西,达到习惯的养成。

4.树立榜样,正面引导。体育教师是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主要影响者,也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要充分发挥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和影响力。体育教师应该加强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以高尚的人格、广博的知识、标准的示范和良好的行为对学生产生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交流体育锻炼的经验,或向学生介绍杰出人物体育锻炼事迹等,启发学生提高他们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5.发现优点,积极评价。

在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对他们的进步做出积极的评价,要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如果每一节体育课,每一次体育活动,都能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当学生具备上述一系列素质之后,就有了从事终生体育锻炼的基础,体育文化素养也就提高了。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20250108/1/1328916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