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好像现如今成了一种网红字体,有些人对繁体字很偏爱,可是如果把繁体字认读加入中小学生学习中,你觉得怎么样?
“建议有关语言文字部门充分调查、深入研究,适时恢复使用繁体字并保留简化字书写简便的成果,至少做到‘识繁写简’和‘用简识繁’,以消除诸多弊端。”全国政协委员韩方明4日下午向记者介绍了他今年提交给大会的新提案。
韩方明说,我国1956年通过《汉字简化方案》。简体字的使用和推广,对扫除文盲,普及文化,起到了历史性的重要作用。但是,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历史文化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有必要反省和重新对简体字做实事求是的评价和调整。
韩方明认为,简化汉字六十多年来,在诸多方面存在弊端,学术界专家们有过许多论述,而且在实践中也出现过大量实际问题,主要是:因简害义、有损汉字的艺术美和规律性、不利于文化的历史传承。
他说,汉字在形、声、义方面的有机合理性,包含着中华民族文化古圣先贤的智慧,当我们看到或写出一个汉字,大都能够通过字形和偏旁就初步辨认其大体所指的含义了。然而许多简化字完全失去了这种功能。还有许多繁体字和简化字并非同义异体,而是含义完全不同,比如乾和干,发和髪和发,须发和须发,云和云,征和徵,榖和谷,困和困,布和布,姜和姜等等,用错就完全失去了汉字的本义。
另外,韩方明指出,汉字造字有其艺术化和科学化的规律,将爱简化成爱,将厂简化成厂,将亲简化成亲,将豊简化成丰等等,就完全失去了汉字的美学价值和其字形结构的科学性。因此民间有流传的顺口溜:“亲人不见面(亲),听话不用耳(聼),丰收没有粮(豊),开关没门板(开関),困也不闭眼”…… 这都是对错误简化的汉字的诟病。
同时是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韩方明表示,曾经属于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如朝鲜、韩国和越南等,在二战以后相继废除了汉字。结果因为不使用汉字无法详细完整地表达,大多数人连自己国家以前的历史书都看不懂了。“我们作为汉语汉字的祖国,应该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目前在使用汉族中文的国家和地区中,除我国大陆地区和新加坡以外,在台湾、香港、澳门和马来西亚等均使用繁体汉字。进入新时代,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我们不能因繁简矛盾而人为地割裂历史、割裂族群,更不能在六十多年前的汉字简化基础上故步自封,而应当与时俱进,继续不断地优化和完善汉语文字,而不是一味地为了简化而简化。
韩方明的具体建议是,首先成立由行政领导和语言文字学界的专家组成的繁体字实施领导机构,重新实事求是地审核梳理并确立新的繁体字规范系统。其次,适时逐步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繁体字识读教育,在中小学加开繁体字古文经典阅读课程,在学校书法教学中使用繁体字。
教育部的回应
12月6日,针对《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网公开相关答复。
关于简化汉字“因简害义”“有损汉字的艺术美和规律性,不利于文化传承”的问题,教育部介绍,自古以来,汉字由繁趋简的发展演变趋势十分显著。简化字伴随着汉字的产生而发展,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汉字就有了简体形式;南北朝以来楷书、草书、行书中也不断有简体字产生。现行简化字即是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通过搜集、整理、筛选千百年来在民间通行的简体字,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确定简化字体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后确定的,具有历史继承性、体系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从汉字形体构成的规律看,形声构字是主要的构字方法,如果仅从会意字方向去理解汉字,就背离了汉字构形事实。
此外,文字并不完全等同于文化,文字是记录、传递文化信息的工具,中华文化的大量信息是通过汉字记录下来的。要读懂这些信息首先要能读懂汉字记录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汉语书面语,但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汉语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现在通过文字资料了解古代文化信息的困难主要在于记录这些信息的语言从古至今发生了很大变化,认识繁体字的人不经过专门的古汉语、古代文化知识等的学习、培训,也一样读不懂古典诗文,不能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同样,现在古典诗文都已经有简化字版,如果不经过专门训练,也一样读不懂。
教育部另称,据国家11个部委(局)组织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对全国阅读繁体字书报困难程度调查的数据显示,阅读繁体字书报“基本没有困难”和“有些困难但凭猜测能读懂大概意思”的比例占58.69%;“困难很多”的比例占41.31%,多集中在西部省份。这表明,多数人基本能够认读繁体字。
针对“中小学繁体字识读教育”一事,教育部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学校教学应依法使用规范汉字。但在中小学经典阅读和书法教育中,会涉及繁体字教育有关内容。
经典阅读方面,教育部积极推动中小学经典阅读,按照《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相关要求,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教育体系创新计划等,使广大青少年亲近中华经典,青少年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会接触繁体字文本,认识繁体字。书法教育方面,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教基二﹝2013﹞1号),明确书法教学中文字的使用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有关规定,硬笔教学应使用规范汉字,毛笔临帖要以经典碑帖为范本”,经典碑帖中也会涉及繁体字。
教育部称,当今语言生活中,繁体字仍将在发展文字艺术、加强两岸四地以及海外华文区沟通交流等方面发挥作用。我们将在坚持国家文字政策的前提下,充分调研,开展繁体字相关研究,更好地为社会提供语言服务。
2019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发布,从北京教育考试院获悉,今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有局部的微调,突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的考查其中书法被纳入到语文学科中考查,增考认识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
了解其大致演变过程”的表述,强化对书法常识和书法欣赏的考查,中考这一重要变化将会引起书法教育的诸多变化,随着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很多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正在逐步实施,在中高考中增加对书法知识的考察,是其中一项有效的措施。
书法也要纳入考试范畴了?还要认识五种字体?瞬间感觉现在的孩子压力好大啊。
随着教材的改革,难度的增加,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就每天要应对大量的课程学习,晚上回家还有大量的作业,有些学生因为学习跟不上还要上补习班,每天时间排的满满的。
再加开繁体字古诗阅读,本来就觉得古诗晦涩的学生,可能会对古诗更加的厌弃,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可是孩子能受得了吗?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繁体字,喜欢书法,小编认为,可以把这些作为选修,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去学习。
您有什么看法吗?可以留言一起探讨。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a/1/1110712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2 11:03:42职业培训
2025-01-02 11:03:41职业培训
2025-01-02 11:03:41职业培训
2025-01-02 11:03:40职业培训
2025-01-02 11:03:39职业培训
2025-01-02 11:03:33职业培训
2025-01-02 11:03:31职业培训
2025-01-02 11:03:30职业培训
2025-01-02 11:03:30职业培训
2025-01-02 11:03:29职业培训
2024-12-14 09:35职业培训
2025-01-01 12:52职业培训
2024-12-22 07:54职业培训
2024-12-27 22:06职业培训
2024-12-23 12:35职业培训
2024-12-05 12:10职业培训
2024-12-05 06:22职业培训
2024-12-15 05:05职业培训
2024-12-23 06:20职业培训
2025-01-03 09:40职业培训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