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理论分享 | 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16 23:58:13 阅读:237

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强调股东至上的原则,将企业行为与决策的重心放在提升股东收益上,从而可能牺牲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如社会最优利益。然而,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企业决策应综合平衡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而不仅仅是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核心在于,企业不仅应关注自身的财务业绩,还应重视其社会影响力。企业管理者应了解并尊重所有与企业行为和结果密切相关的个体和群体,力求满足他们的需求。根据这一理论,将各利益相关者纳入决策过程,不仅是一种伦理责任,也是一种战略资源,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影响企业行为及目标实现,或受到企业目标实现及其过程影响的个体和群体。基于广泛定义,任何个体和群体都可视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然而,实践中,利益相关者理论倾向于将定义范围缩小到关键的、合法的个体和团体,以避免企业分散过多精力去满足不同利益集体间的差异需求,影响正常运营。

Sirgy(2002)提出了将利益相关者细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类:内部包括员工、管理人员、部门与董事会等,外部则包括股东、供应商、债权人、社区、自然环境等。Freman(1984)则警醒,类似的理论可能被非股东滥用,导致股东权益受损。

利益相关者理论从描述性、工具性和规范性三个角度进行分类。描述性视角强调组织需满足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权益,而不仅是股东。工具性视角指出,考虑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企业更容易成功。规范性视角强调企业为何应关注利益相关者,是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核心。

利益相关者理论区分主要与次要利益相关者,关注限定与非限定利益相关者战略,平衡各方利益,从不同角度评价企业绩效。研究聚焦于理解利益相关者及其需求、与企业互动以及决策过程。对利益相关者的了解,包括识别主要利益相关者并优先考虑他们的需求。

企业应重点关注那些具有权力、合法性、紧迫需求或兼有的利益相关者,与之建立互惠互利的互动。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互动方式包括参与、咨询、合作和信息交换。管理者对利益相关者的道德和伦理职责也受到关注。

对利益相关者的研究还探索了管理者可行使的权力、自由和能力的大小,即管理权限。利益相关者能约束或促进管理行为。研究也梳理了管理者行为及其原因之间的关系。

测量方面,研究开发了量表和指标来评估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等级、价值关怀的重要性、管理知觉满意度、环境管理、利益相关者互动、适应行为和非伦理行为等。

未来研究建议包括:探索企业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时,股东撤资的临界点;了解企业如何识别重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优先处理;分析组织如何创造价值;考察利益相关者如何评价组织价值创造。

利益相关者理论启发管理者识别关键利益相关者,并建立联系、沟通,了解他们的期望和需求。通过确立优先级,处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虽然这是一项复杂任务,管理者需决定下放给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和约束管理行为的程度。总体而言,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企业除了追求财务业绩,还应承担更广泛的社会责任,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a/1/1314415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