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提高对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是扩内需保增长,培育县域经济新优势的认识。当前,我省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的态势和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东部地区“农业城镇”由农民来投资、融资或合作开发建设的经验,南方旅游地区许多小城镇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主导产业的经验,国内一些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为我省在避免资源性城市建设已走过的弯路,走土地节约、资源循环再生型的建设和发展路子,完善工业、贸易、文化服务体系,形成开放面向城市、辐射通往农村的经济结构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我们建议在借鉴这些经验的同时,要从当地实际需要出发做好小城镇布局的规划,做到规模适度,不搞“大而洋”的脱离实际开发。目前,应把发展重点放在县城和部分条件好、发展潜力大、交通方便的建制镇,尽快完善功能,培育新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小城镇建设要紧紧扣住以业兴镇,以镇聚人发展方向,不搞一刀切、一窝风。小城镇建设是一个经济发展、产业多元、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的过程,在建设和发展中应注意围绕中心城市来配套发展,形成一批工业化加工企业。也可以根据地区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内引外联,吸引资金、项目和人才的流入,创建一批企业,打造一批品牌,形成产业链条。应加大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的力度,靠龙头带农户,将农业产业链条做粗、做长,由小城镇向农村辐射工业文明,提高农村生产水平,抵御农产品市场波动和交易风险。在此强调要注意小城镇建设的合理布局,引导和推进理性的人口迁移,按照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在二、三产业,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在一个地区的优化配置,并通过产业的开发,完善中心城镇设施的综合性配套,加快人口的聚集,使城镇成为一定区域内的经济中心。
三是全面提高小城镇规划水平,突出特色。建议我省加强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以县域城镇规划为切入点,协调产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使农村人口和产业呈现合理分布,避免无序的、均质的空间结构。要编制出每一个小城镇以工业园、农业园、居住小区为重点的控详规划,加强与生产生活条件密切相关的镇(乡)村道路、供排水系统、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从实质上改善农村地区设施严重不足的落后面貌,进而增强小城镇扩大就业和聚集人口的产业带动和生活服务能力。
四是打破小城镇发展的制约瓶颈,以城带乡,以工补农。要充分发挥小城镇建设中的市场机制作用,以市场为主导,合理配置建设资源。进一步疏通资金渠道,设立、落实各项村镇建设专项财政补助;金融部门应加大支持力度,形成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格局。调整对小城镇建设土地的供给政策,搞好耕地占补平衡。加快农村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向小城镇倾斜。深化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取消对农民工的不合理限制,引导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要以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小城镇建设,在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思路上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试验,实现体制创新。大力提倡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绿色建筑上,即让房屋与自然很好地结合起来,打造宜居房屋、宜居环境、宜居生态。
五是大力发展小城镇社会事业,切实提高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的素质。建立并完善小城镇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就医、住房、上学、法律援助、计划生育等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非学历职业技术教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展文化事业,改造农村乡镇文化设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个体素质,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人,让农村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发展县域经济的带头人。
一是提高对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是扩内需保增长,培育县域经济新优势的认识。当前,我省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的态势和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东部地区“农业城镇”由农民来投资、融资或合作开发建设的经验,南方旅游地区许多小城镇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主导产业的经验,国内一些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为我省在避免资源性城市建设已走过的弯路,走土地节约、资源循环再生型的建设和发展路子,完善工业、贸易、文化服务体系,形成开放面向城市、辐射通往农村的经济结构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我们建议在借鉴这些经验的同时,要从当地实际需要出发做好小城镇布局的规划,做到规模适度,不搞“大而洋”的脱离实际开发。目前,应把发展重点放在县城和部分条件好、发展潜力大、交通方便的建制镇,尽快完善功能,培育新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小城镇建设要紧紧扣住以业兴镇,以镇聚人发展方向,不搞一刀切、一窝风。小城镇建设是一个经济发展、产业多元、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的过程,在建设和发展中应注意围绕中心城市来配套发展,形成一批工业化加工企业。也可以根据地区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内引外联,吸引资金、项目和人才的流入,创建一批企业,打造一批品牌,形成产业链条。应加大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的力度,靠龙头带农户,将农业产业链条做粗、做长,由小城镇向农村辐射工业文明,提高农村生产水平,抵御农产品市场波动和交易风险。在此强调要注意小城镇建设的合理布局,引导和推进理性的人口迁移,按照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在二、三产业,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在一个地区的优化配置,并通过产业的开发,完善中心城镇设施的综合性配套,加快人口的聚集,使城镇成为一定区域内的经济中心。
三是全面提高小城镇规划水平,突出特色。建议我省加强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以县域城镇规划为切入点,协调产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使农村人口和产业呈现合理分布,避免无序的、均质的空间结构。要编制出每一个小城镇以工业园、农业园、居住小区为重点的控详规划,加强与生产生活条件密切相关的镇(乡)村道路、供排水系统、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从实质上改善农村地区设施严重不足的落后面貌,进而增强小城镇扩大就业和聚集人口的产业带动和生活服务能力。
四是打破小城镇发展的制约瓶颈,以城带乡,以工补农。要充分发挥小城镇建设中的市场机制作用,以市场为主导,合理配置建设资源。进一步疏通资金渠道,设立、落实各项村镇建设专项财政补助;金融部门应加大支持力度,形成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格局。调整对小城镇建设土地的供给政策,搞好耕地占补平衡。加快农村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向小城镇倾斜。深化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取消对农民工的不合理限制,引导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要以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小城镇建设,在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思路上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试验,实现体制创新。大力提倡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绿色建筑上,即让房屋与自然很好地结合起来,打造宜居房屋、宜居环境、宜居生态。
五是大力发展小城镇社会事业,切实提高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的素质。建立并完善小城镇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就医、住房、上学、法律援助、计划生育等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非学历职业技术教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展文化事业,改造农村乡镇文化设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个体素质,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人,让农村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发展县域经济的带头人。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a/1/1318227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 09:07:59职业培训
2025-01-08 09:07:50职业培训
2025-01-08 09:07:50职业培训
2025-01-08 09:07:49职业培训
2025-01-08 09:07:48职业培训
2025-01-08 09:07:47职业培训
2025-01-08 09:07:39职业培训
2025-01-08 09:07:38职业培训
2025-01-08 09:07:37职业培训
2025-01-08 09:07:35职业培训
2024-12-17 12:27职业培训
2025-01-06 08:24职业培训
2024-11-27 10:14职业培训
2024-12-16 00:13职业培训
2024-12-09 14:33职业培训
2024-12-04 05:23职业培训
2024-11-27 04:22职业培训
2024-12-22 06:16职业培训
2025-01-05 18:06职业培训
2024-12-28 09:33职业培训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