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浅议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14 18:32:03 阅读:874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它是通过特定的会计核算标准、程序和方法,对本部门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取得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分类、计算、编制的会计报表或其他会计资料,反映资金运动的情况及其特征的经济信息。它既服务于单位,又服务于社会。因此,会计本应提供真实、可靠、有用的会计信息,以供投资者、管理者、外部有利害关系的人、其他报表使用者及时了解和掌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周密的计划、组织、调节和控制,并做出经营决策,提高经济效益。国家作为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的组织实施者,是通过会计信息的汇总为国家综合部门制订各项经济政策,以提高国民经济的宏观效益。这一切都充分证明了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和它的严肃性。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已达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中勤会计师事务所加速了银广厦的“倒塌”;虚假会计信息吹破了蓝田神话;审计署署长李金华同志的审计报告更是让人心惊肉跳(审计政府:“风暴”席卷一些中央部委,审计地方:长江堤防再现“豆腐渣”工程,审计金融:一人竟从银行贷出74亿元)。据测算,因会计信息失真给我国每年造成的直接损失达上千亿元。同样,大洋彼岸的美国,华尔街的会计造假行为比9.11事件更让美国人难以忘怀,五大会计师事务所虚假作帐行为更是给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一个沉重的打击。会计信息失真给国家、社会都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后果,但是如何防治,又都有各自的观点和看法。下面我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及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粗浅看法。

一、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质量特征

客观性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我国会计准则第一条,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会计上的真实可靠不是绝对的、理想化的,而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即: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建立在会计假设和会计准则基础上的真实。这种真实强调的是依据业务事实,涵盖全部业务内容、正确使用规定的会计方法加工,提供证据确凿的会计信息。它所揭示的资产价值不是时点日的可变价值,列示的负债也不一定全是时点日应偿付的债务,但必须是依据准则和规则对全部经济活动的正确计量与确认。事实上,由于会计计价、会计假设、会计估计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可能隐藏着损失,负债中也可能隐藏着收益,这些情况除有人为因素外,如:帐物不符,虚列应收款;也有会计计量与准则的原因,如:历史成本计价、按估计年限摊销固定资产,应收应付帐款中隐含着无法收回或不必支付的款项等。会计信息的绝对真实是会计理论研究解决的一个目标,而会计信息的相对真实可靠应是企业会计实务应明确并能控制实现的。这里所说的会计信息真实性即指这种相对真实性,它是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最基本要求。判断一个企业会计报表揭示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会计计量、记录的对象必须是真实的经济业务。会计系统业务处理依据是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凭证,其反映的业务是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而不是虚假的、编造的与事实不符的业务。

(二) 企业会计核算的各个阶段必须符合会计真实客观。即:凡是当期取得的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必须在当期会计系统中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凡是当期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必须取得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

(三) 会计系统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要遵循会计准则、财务通则、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政策、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估计方法,以及有关的会计税务法规、规章、制度。

(四) 会计报表以记载会计业务的帐簿记录为依据编报,会计信息与帐薄记录应对应一致;会计报表附注披露项目符合规定、披露内容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

一般来说,企业会计系统遵循以上要求加工、处理、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被认为是真实可靠的;否则,则应被视为是不真实或不可靠的。

二、 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失真的会计信息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企业对外会计报告揭示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获利能力)信息,包括: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与企业的真实情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大。其中有的企业虚增有关项目,有的企业隐藏有关项目,还有的企业在项目间引起严重错位。这种结果的不真实,形成于会计业务处理中,由企业会计人员操作而成,但会计人员在加工、处理、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左右。

三、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归纳起来,还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一) 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单位领导人的制裁乏力

这些年我国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会计立法上方面也成就显著,光《会计法》就历经三次修改。但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现象仍然很普遍。如:有些企业的负责人受利益驱动,蓄意通过有关业务人员或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主要表现在:有的利用瞒天过海之术,使用发票虚开项目套取现金用于“小金库”或“以此换彼”,如:把招待费开为材料费、打着为公家办事的幌子实际中饱私囊;有的实施虚列收入、虚增资产、少摊少计费用、少计负债,或漏列收入、少计资产、多摊多计费用和多计负债的会计处理;更有甚者干脆编制多套虚假报表,用以满足企业或企业负责人的“赢亏需要”或“财务状况需要”,分别用以对付财政审计检查、纳税、贷款、投标、资质审验等。这种领导人授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有时不但不被严惩,反而得到重用,要想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不啻天方夜谭。因此,教育好单位领导人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关键。要求单位领导人要真正做到《会计法》第四条之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二) 监督执法部门不严

国家各级经济监督部门如果都能严格执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将变得比较容易。但事实上许多经济监督部门仍有这样或那样的虚监、滥监、情监、惧监、不监、甚至鼠猫联合的现象,这对会计信息失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有的地方经济监督部门在履行对各单位检查监督职能时,一年搞一两次,大部分时间不管不问,既使搞每次检查也只是“走马观花”,不深入。为什么?因为被检单位已把他们好吃好喝好招待,已把他们晕得已分不清东西南北了,况且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他们已不好意思下手再查了。这些因素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 企业状况不佳,管理混乱,使企业当期发生的经济业务未全部处理在当期会计业务中,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尤其是投入量大,对外结算业务多的企业,由于资金紧张,客观上存在结算还帐的压力,所以长期以来形成了对外拖延结算。另一方面,由于企业领导对财务工作不重视、企业管理混乱、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不健全、未建立严谨的会计核算秩序等原因,企业内有关业务部门,要么不及时向会计部门报送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单据、报表和其他核算资料,要么报送的核算资料没有建立在收支清算和财务清查盘点的基础上,漏项极大。会计人员依据不完全的核算资料编制的会计报表,其结果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另一原因。

(四) 劣质会计文化起了不可估量的消极作用

会计文化与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我国会计工作中不乏优秀的会计文化,但劣质会计文化的消极影响也不可低估。我国会计界的劣质会计文化主要表现在会计工作中的雇佣现象、人治现象严重。会计人员缺乏独立性、创造性,习惯于按长官意志办事。而行政长官亦喜欢用那些“听话”的会计人员,“不听话”的会计人员往往成了炒鱿鱼的对象。因而淡化了民主意识,强化了集权意识。由于一切顺着领导意图办事,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便失去了“人格保证”。还有人信奉“和为贵,忍为高”的处世原则,在处理业务时往往不坚持原则,怕得罪领导、得罪同事,一切按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原则办事,会计信息失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了。因此要消灭会计信息失真就要消灭劣质会计文化,弘扬优秀的会计文化。

(五) 会计人员素质低,与完成会计核算任务要求的业务水平有差距,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

这方面的表现,既包括单位会计主管人员政策水平低,没有根据国家财务会计法规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实施细则并予以贯彻落实,使企业会计核算无章可循;又包括个别会计人员素质差,对本企业的生产基本情况不熟悉,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不能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进行正确处理,从而造成会计核算结果不能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是会计信息失真最直接的原因。

(六) 体制不顺

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是客观存的。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仍然处于攻坚阶段,经济体制变化快,各种法规出台后修订过频,使会计人员无所适从。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又明显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权力约束机制、民主监督机制、舆论监督机制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司法不能真正独立,有些官员滥用权力,舆论监督困难重重,民主监督流于形式。

一、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点对策

(一) 完善会计管理体制

完善会计管理体制,真正落实《会计法》上规定的实行单位法人负责制。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我们非常强调法人代表的责任和权利。一个单位出了问题应由法人代表承担,经济问题如此,会计问题更是如此。会计人员接受法人代表的管理,法人代表应承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责任。用法律手段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要维护《会计法》的权威,保护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二) 建立健全包括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单位内部监督在内的会计监督体系,切实加强对会计工作的检查与监督

各单位领导人切实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督促会计部门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和基础管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搞好内部会计监督,以确保年度会计报表客观、真实地反映各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要切实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增强会计监督的全面性和权威性。要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的公正作用。要依靠注册会计师这种社会监督力量去监督企业的会计行为,同时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监督,促使注册会计师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鉴证的法律责任,对不负责或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

(三)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财政部早就制定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应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对照检查、整改,健全内部各项会计管理规章制度,建立良好的会计工作秩序,使记帐、算帐、报帐等到工作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要求,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四)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会计理论,消除劣质会计文化影响

一方面对会计本质的认识应提高到“会计管理和信息论”上来,而研究信息的计量、获取、传递、贮存和反映,其主要任务在于求得信息的可靠性和高效率。一切管理的基础是信息,一切管理的变革都是为了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实现信息的高速流动、及时、准确地给决策提供信息,使各个环节少出偏差。只有在这种理论支配下,才会促使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会计监督作用,确保会计工作为经济发展服务。

(五) 加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各级管理部门要把会计管理列入财政管理工作的议事日程,要求各隶属部门健全机构,配备和充实合格的会计人员。各级财政部门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有必要建立相的培训基地,为财会人员创造较好的学习环境。要把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同专业知识培训结合起来,促进会计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广大会计人员真正按照有关制度的要求,正确使用会计方法办理会计核算业务,编制企业会计报表,确保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可靠。同时,大力推广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表彰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财会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要从以下两方面做起:第一,提高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第二,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素质。会计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并熟悉会计处理程序,精通会计法规,会计制度,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因此,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分流,对于既不能胜任工作又无培养前途的会计人员,可分流到其他岗位;对新进财会人员要严格把关,不具备要求,不得进入会计 部门工作。另一方面,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使其知识不断更新,适应生产经营的要求。

(六) 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健全会计法规体系

法制是约束会计信息失真的最有力手段,应不断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对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各个因素严加约束,对违反《会计法》的行为要严厉打击,并坚持经济处罚与行政或法律处罚相结合,对单位处罚与当事人处罚相结合的办法。同时,为财会人员申张正义对侵害会计人员权益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真正塑造独立自主的会计人格,使会计人员既能够站得稳,又能顶得住,不被领导、社会环境所左右,从会计人员方面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总之,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而又艰巨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努力吧,让我们为营造一个真实可靠干净纯洁的会计信息社会而奋斗吧!

——引自百度(李池亮)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a/1/32856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