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春秋孔子弟子《论语·为政》第4章。
意思是: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知道有不能由人力支配的事情。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知道有不能由人力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注释:
(1)有:同“又”。
(2)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以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扩展资料
《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微言大义”。
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入东周向老子请教。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著名的便是“七十二贤士”。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为政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a/1/858645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4-12-22 21:14:43职业培训
2024-12-22 21:14:43职业培训
2024-12-22 21:14:42职业培训
2024-12-22 21:14:42职业培训
2024-12-22 21:14:41职业培训
2024-12-22 21:14:40职业培训
2024-12-22 21:14:40职业培训
2024-12-22 21:14:39职业培训
2024-12-22 21:14:31职业培训
2024-12-22 21:14:31职业培训
2024-11-27 19:15职业培训
2024-12-05 00:31职业培训
2025-01-08 12:01职业培训
2024-12-05 01:49职业培训
2024-12-04 19:46职业培训
2024-12-14 13:25职业培训
2024-12-18 19:55职业培训
2024-12-17 13:45职业培训
2025-01-06 22:18职业培训
2024-11-30 17:31职业培训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