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怎么写好新闻人物专访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2-03 06:44:23 阅读:68

新闻人物专访往往需要精心设计,以确保真实性和生动性。首先,明确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设定是基础。比如,1999年8月21日,地点选在北京大学季羡林家,人物设定为苗苗作为采访者,季羡林作为被采访者,这样的场景设定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还为对话提供了背景。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角色转换,使得对话更加自然流畅,体现了被采访者的智慧和风趣。

苗苗的提问围绕季羡林的童年阅读习惯展开,不仅展现了两人之间的亲近关系,也通过季羡林的回忆,向读者传递了他对闲书的热爱。苗苗提到自己也曾因在数学课上看《水浒传》被老师发现,这不仅是个人经历的分享,也是对当时教育方式的一种反思。季羡林以幽默的方式回答,回忆起自己藏书的趣事,这种轻松的氛围有助于拉近读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距离。

在对话中,季羡林不仅分享了自己对阅读的看法,还强调了多读书的重要性,特别是文学家鲁迅的观点:“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这种观点不仅适用于写作,也适用于个人成长。接着,季羡林谈到了对21世纪青年的要求,提出“三贯通”概念——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文理贯通,这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全面培养,也是对教育理念的创新。

苗苗对语言学习的困惑,特别是关于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的问题,让对话更加贴近现实。季羡林的回答既科学又温情,既强调了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又鼓励了苗苗继续努力学习数学。通过这种方式,季羡林不仅传递了知识,还传递了对年轻人的关怀。

季羡林还提到,学古文和背诗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强调了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他认为,孩子们从小就应该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和古文,这不仅是知识积累,更是文化传承。这种观点不仅体现了季羡林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也反映了他对教育理念的独特见解。

总之,通过精心设计的对话,这篇专访不仅展现了季羡林的智慧和风趣,还传递了他对教育的深刻思考和对年轻人的关怀。这样的专访形式,不仅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被采访者,也能引发读者对教育和成长的深入思考。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b/1/1305913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