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唱声乐到底怎么运用气息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29 07:40:36 阅读:831

气息练习

呼吸是发声的原动力,没有良好的呼吸和控制气息的能力,就难以获得有表现力的声音。气息是在歌唱中得到训练的,在声乐界中有这样一种说法:"谁懂得歌唱的呼吸,谁就会唱歌"可见 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一首歌曲演唱的好坏,重要的是看他是否会运用气息的技巧表现音乐,歌唱中要想运好气息非一日之功,需要经过长期科学的训练,结合练声唱歌巩固气息,使呼吸真正成为歌唱的动力。

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和在合唱训练中,主要是要从两方面加强气息训练的,效果不错,大家可以一试:

第一,运用理论,采用想象教学的手段,强化歌唱呼吸的正确感觉。

声乐教学是比较抽象的,气息控制与声间位置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感觉艺术,如果只作反复理性强调,而不引导学生进行摸索,感受与体验的练习,那么教学往往会事倍功半。它完全靠自己的感觉去领悟,在初学阶段寻找这一种感觉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通过日复一日的练声和唱歌,来强化这些正确的感觉,首先要找好吸气的正确状态。

先通过慢吸慢呼的方法让学生从理论上明白所需响气状态,然后练习强化巩固这种状态。呼吸的生理机能,道理抽象,不易阐述,训练时可用吸气的方法。如闻花,让学生边闻花香边体念气息进入体内的感觉的有关器官的动作,同时我在边上做一些正确的引导:气息通过口鼻门户从垂直向下的方向流人肺部,这时横隔膜下降,使胸腔底部向下舒展,这时有一种意念,感到气息吸下的最深点在肚脐眼下一、二指处,胸部是扩张的,肋肌、膈肌、腰围肌、腹肌是扩张的,学生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练习几次就能感觉到这种状态。

其次,找好呼气时身体的控制部位,把良好的吸气状态保持5秒钟,让学生体会这时仿佛有一股外部力量将小腹轻轻推压,感到小腹在与这股外来的力量的对抗中,气息徐徐地向着上齿根的背后发送。这时,腰围肌、横隔肌有力地起着支持作用。做慢呼练习时,让学生体会轻轻吹尘士式发出"嘶"的声音,让气息均匀地控制地呼出。快吸慢呼的练习,可让学生体会跑步时的张口气喘,巩固上面慢吸时的正确感觉。

也可以采用以笑带声的方法进行训练引出笑声练习。如让学生两手放在腰上,感受腰部的振动,让他们用笑的方法,在各个调上练习唱:

每唱一个音,小腹及腰这一圈都要向外弹一下,让学生感觉体会上腹及横隔膜的感觉。开始速度慢一些,等学生掌握了一技巧的,速度可以加快。这样不仅气息畅通,还可锻炼腹部肌肉,控制气息的力度,锻炼学生呼吸器管的柔韧性。在唱好音符的基础上,再分别用"u"和"iu"演唱。替代母音效果更佳。

二、在歌唱中,采用意念与想象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训练学生有气息控制的歌唱。

首先,在呼气的感觉上练唱顿音,出声前先吸小腹,象是小腹先给了一点力,声音形成在太阳勺处:腹部的弹性如深咳感觉,这样就能训练膈肌,腹肌的弹性,增强气息的灵活性,又有一个高位置的声音。

其次,在做连音的练习。为训练学生对气息的控制能力,吹口哨也是培养学生灵活活运用气息的一种有效方法,气人丹田在按教师弹奏的音高吹口哨的方式有节制的让气流均匀呼出,这样锻炼气息的运用,又培养学生音准感觉,一举两得。我让学生把腰、横膈膜、小腹想象成放风筝的手,不管声音怎么变化,下面手的劲是不能松的。开始多用音下进行练声,这样容易控制,但要提醒学生,对气息的控制要恰到好处,就象用手握住一只小鸟,用力大了,就会掐死,用力小了,又会飞走。因此,在歌唱中,只要意识到腰、横隔膜、小腹在支持着气息就行了。

最后,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意识,为了使气息真正成为歌唱的动力,在教学中,用半打哈欠方法来启了学生打开喉咙,放松下巴,这样腹腔,头腔才会上下贯通,声音才能控制自如。让学生想象喉咙保持吸气状态,出声时一股吸的动力,下至小腹,推动腹部的气息,使气息向硬腭发送,声音不由自主地由气息吹着走,音高好象是气息来支配的,如吹蜡烛练习,假想在面前有一支蜡烛,要求学生吸一口气,缓缓地去吹(但不能吹灭它),让学生感觉到气息

越来越深,这时可唱一些练声曲,例如:

意念需要经过一番努力,结合练声曲,及练声的歌曲,逐步达到完善。

所有的这些方法,是气息训练的一种手段,要完整地表现歌曲,还要调动身体上所有的歌唱腔体,使腔体产生共振,形成良好的声音,加上准确的吐字、咬字、动之以情,全身心投人地演唱歌曲,使自己的声音在气息的支持下更加优美动听,使学生在声乐训练中,加强了美的教育,掌握一定的发声方法,保护同学们的声带,使学生有良好的发声状态。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c/1/59118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