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心理学有哪些经典的实验范式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23 17:48:13 阅读:758

沃森的选择任务是逻辑推理问题的经典案例,由彼得沃森于1966年设计。实验要求参与者完成一个逻辑推断任务,通过翻卡片来检验一个陈述句的真伪。所有陈述句均以“如果P,那么Q”作为标准,要求参与者翻看四张卡片以检验陈述句是否正确。四张卡牌分别代表了P、非P、Q、非Q。一个简单的例子是这样的:如果字母的一面是元音,那么它的背面是偶数。参与者需要翻动E或4来检验陈述句。然而,实际上翻动4毫无意义,因为陈述句中并没有说明一面是元音,另一面一定是偶数。相对而言,翻动7更为合理,因为如果7的背后是元音,则能够证伪这一假设。问题的正确答案通常是检查条件(P)和非结果(非Q)。实验结果展示了人们在逻辑推理问题上的表现,并引发了一系列关于这一现象的思考。

Griggs和Cox在1982年对沃森的选择任务进行了修改,将任务转换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例如,参与者需要完成这样的任务:作为酒馆的保安,需要对顾客进行检查,要求是:如果一个人正在喝啤酒,那么他的年龄超过20岁。每一张卡牌都代表了一个人,四张卡牌分别是喝啤酒的、喝可乐的、25岁的、16岁的。参与者需要检查喝啤酒的人(P)和16岁的人(非Q),因为他们知道,25岁的人也可能会喝可乐,所以检查他们并不能有什么收益。这一现象引发了关于为何人们在面对逻辑问题时反应迟缓,但在面对现实问题时反应迅速的讨论。

针对这一现象,有两种理论进行了解释:社会契约理论和易得性理论。社会契约理论认为,这一现象取决于一个问题是否具有社会契约的结构。社会契约框架分为两种:如果你有收益,那么你有成本;如果存在成本,那么你有收益。研究者Cosmides和Tooby认为,由于人类的演化,使得人们对于存在社会契约的内容非常敏感,在真实情境中,人们的反应往往更加准确。而易得性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反应迅速,是因为他们对话题的熟悉程度较高。为了验证这两种理论,Cosmides和Tooby进行了大量实验,发现社会契约理论能够更准确地解释非日常话题却符合社会契约框架问题的结果。

综上所述,沃森的选择任务以及后续的研究揭示了人们在逻辑推理和现实问题处理中的差异,并提出了社会契约理论和易得性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这些理论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人类思维和决策过程的理解,也为心理学领域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c/1/962388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