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培训

《教育学教程》第六章第一节

作者:职业培训 时间: 2025-01-24 14:37:26 阅读:299

第一节 教学的实质与规律

一、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概念

关于什么是 “教学” , 有人认为 “教学就是传授知识、 技能” ; 有人认为 “教学就是上课” ;也有人认为“教学就是智育” 。这些观点似是而非,粗看起来虽不无道理,但深究起来,不难发现,这些观点都没有揭示出教学的科学内涵。从第一种观点来看,固然传授知识技能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但绝非是任务。同时,教学是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而传授知识技能只反映了“教”一方面的活动,却未能反映 “学”的活动。 第二种观点是从教学的组织形式来给教学下定义,但这也不完整。因为,教学除了以课堂教学为其基本组织形式外,还有其他的组织形式。所 以教学也不能等同于上课。第三种观点, “教学”与“智育”则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属于学校教育活动(或工作)的范畴,它与学校其他工作如思想政治工作、体育卫生工作、后勤管理工作等并列。智育则是社会主义全面以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属于教育内容的范畴,与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并列。教学除了要完成智育的任务外, 还要完成其他各育的任务,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实施 方式或途径。智育除了以教学作为主要途径外,还有其他途径,如课外教育活动、社会实践等。因此,智育和教学并非对等、同一的关系,二者是部分交叉关系。因此,上述三种观点,实质上是把教学简单地等同于“教书”的传统教学观。这在理论上是不完整的,模糊的,对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等是一种极大的束缚。

教学的科学含义应当是:教师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和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能力,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的最基本的一种学校教育活动。这就是说,教学是在教师引导和学生参加下的教与学的统一活动, 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并获得身心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教学不单纯是教书,而是通过教书来达到育人的教育活动。

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之间也是既有联系,又是有区别的。它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是包含在教育之内,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条基本途径。学校除了教学活动之外,还要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

(二)教学的意义

1.教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是解决个体经验和人类社会历史经验之间矛盾的强有力的工具之一。 教学是把社会与个人,特别是与新生一代和促进人类历史发展联系起来的有力纽带或中间环节之一。社会要延续发展,必须有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来接替。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经验、知识、文字、科学、政治、伦理等都要一代一代传递下去。如果不能传递或传递得不好,不能为下一代充分利用,以至要他们从头做起,或走先辈走过的弯路,那就将延缓人类社会的发展。采取教学这种新的传递知识的方式,不仅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知识越来越丰富的客观形势,而且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积累、传递和发展,是创造知识、培养人才的有效捷径。早期在生产中个别分散传授知识的方式,不仅速度缓慢,而且带有局限性和片面性,随着社会分工和文字的出现,人类学会将知识用文字整理记录下来,编写成教材,由教师组织青少年进行学习,既灵活又方便,可以大大加快新生一代掌握知识的速度。应该说,在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之间是存在着矛盾的,即个体往往不能很好地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不能适应社会新发展的要求;或者社会往往脱离个体的发展。教学就是要解决这个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困难是很大的,但学校教学凭借其特有的优势和条件,在执行这一使命方面是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个体与社会历史经验之间的矛盾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显得更加突出。 必须想方设法,使每一个体特别是新生一代, 在人生的学习年龄段能把人类千百年积累起来的知识精华基本上掌握起来,以便早日从事创新、建功立业。总之,教学肩负着社会历史的重任,教学对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学在个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1)教学使智育突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和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了他们认识的范围, 通过教学个体可以了解数千年以前的人和事, 数万里以外的山和水, 赢得了认识的速度。 过教学,可以使个体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学习和掌握较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这种由人类聪明才智积累起来的经验又有发展人智慧的作用。 因为它们本身凝结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它具有很高的智力价值。

(2)教学使德育获得最重要的手段,而科学是认识的基础,为德育扩大了空间和赢得了时间。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一文中指出: “马克思主义就是共产主义从全部人类知识中产生出来的典范,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中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的基础在教学。无论是对学生进行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公民意识的教育,还是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政治观的形成,都必须建立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因此,教学要为学生今后在政治的、道德的社会实践以及不断提高社会主义觉悟方面,在知识和认识上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为体育提供了特有的条件。首先,教学为体育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学校专设的体育课其根本职能是对学生保护身体健康和科学地锻炼身体提供了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指导。

其次,像生理卫生课的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身体的发展,其他学科,特别是一些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也可提供不少关于身体健康的知识。

(4)通过教学,特别是有关美育课程(如文学、音乐、美术等)的教学,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上,向学生讲授有关美育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各科教学引导学生发现教学内容中的美,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中接受审美教育。

(5)借助各科教学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现代生产的知识,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通过专设的劳动技术课,系统学习劳动技术知识,并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综合训练。

3.教学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和学校其他工作相比所占时间最多, 涉及面最广,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最为全面和集中,它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因而是学校最主要的教育活动。所以它在整个学校工作中必然居于中心地位,发挥着核心的作用,它既是教育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或形式。但也不能走另一个极端,即教学。因为教学不能脱离其他教育形式片面、孤立地发挥作用。

二、教学的实质

教学,作为一种活动,它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内容、教学手法、教学手段(如直观教具、实验仪器等)构成。教学的实质是什么,这是教学理论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关于教学的实质,教育理论界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认为,对教学实质的认识,主要应把握两点:

(一)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认识客观世界、 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它实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因而必须遵循人类认识过程的普遍规律,由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为理性认识,用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社会实践。它和人类一般认识过程具有共同性即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但是教学过程又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具体表现在:

1.间接性

教学中教与学的内容都是间接的认识,认识的途径与方法具有间接性。学生是以掌握前人的知识和经验为主来认识客观世界,而不是通过对事物的直接感知来认识世界。事实上,每个人所能接触到的事物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直接感知。但个体要发展,要扩大自己的认识领域,只有通过这种间接的认识方式,迅捷地掌握前人的认识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以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

2.有领导性

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这是区别于一般认识过程的又一重要特点。一方面,由于学生知识的积累,智力和脑机能的发展等,在一定年龄阶段受到相对的限制,客观上形成了他们的发展水平与人类认识水平的差距, 学生要在较短的时间里接受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教师受过专门的严格的专业训练,既懂得了解社会的要求,又懂得学生发展的规律,能够胜任指导学生的工作。因此教学过程又是以教师为领导的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

(二)教学是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学中,学生为了顺利地进行认识,不仅需要已有的知识、智力、体力和思想品德作为认识的条件,但是在教学的某一阶段上,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即认识的条件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教师在领导学生进行认识的同时,必须不断地为他们创造进行认识的条件,即要不断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学生在认识的过程中,也会引起心理上、生理上十分复杂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从而获得新知,达到新的智力水平,形成新的能力和体力,接受某种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促进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

标签: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c/1/989011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网站首页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4081150号-3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