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介绍如下:
知行合一共有九层境界,最高境界为道行。
“知行合一”的知行观点在中国哲学史上由王守仁最早提出。语载王阳明《传习录》:“知之真切笃实处。既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先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止于至善:精益求精,达到最完美的地步 。
〖出处〗《礼记·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整句话的意思是:
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心理学的行为和知行合一的行有什么区别?
心理学的行是只要有动作就是行,知行合一的行是良知指引下的行,简单来说就是正面的、正确的。
所以,你会看到两者研究对象有所不同,心理学侧重于不正常的人,知行合一侧重于正常人甚至是优秀的人。
一、情绪和情感驱动
我们经常不要冲动,但大多数人都会冲动。冲动就是情绪用事。情绪是短暂的,情感是稳定的。
但情绪情感也有正面的,比如家国情感。
二、需要和需求驱动
马斯诺需要层次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类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只有基础需要满足之后,才会想到高级需要,基础需要最广泛,高级需要则相对缺乏。
需求和需要不一样,需求必须有购买力和资源才能满足。所以,人有钱之后,需求就变得更多了。
三、欲望和社会驱动
欲望和需要不一样,欲望是扩大化的需要,吃饱是需求,吃好是欲望。
欲望往往在比较、贪婪中产生,所以与社会比较紧密联系。
人开了眼界有时候不是好事,往往会变得贪婪。
四、习惯和性格驱动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和性格是行为最强大的力量,所以人要认识自己很难。
有时候甚至自己为什么这样做,连自己都莫名其妙。
五、理智和思维驱动
真正理智的人不多,理智的人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抽离自我,不情绪用事,二是思维能力强,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有分析和预测能力。
本文地址: http://www.goggeous.com/d/1/104647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8职业培训
2025-01-01 07:52:04职业培训
2025-01-01 07:52:03职业培训
2025-01-01 07:52:03职业培训
2025-01-01 07:52:02职业培训
2025-01-01 07:52:02职业培训
2025-01-01 07:52:01职业培训
2025-01-01 07:52:01职业培训
2025-01-01 07:52:00职业培训
2025-01-01 07:51:59职业培训
2025-01-01 07:51:52职业培训
2025-01-02 01:42职业培训
2025-01-03 11:09职业培训
2025-01-05 17:42职业培训
2025-01-06 16:36职业培训
2025-01-08 07:31职业培训
2024-11-29 04:54职业培训
2024-12-18 14:40职业培训
2024-12-17 21:18职业培训
2024-11-26 13:53职业培训
2024-12-16 23:13职业培训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